张瑜,胡小荡
摘要: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不断创新,在教学管理中推进学分制管理模式,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在课程建设中开展课程教学设计,建设校级精品课程;在技能教学中构建以技能教育为引领的课程体系,建立技能型教师队伍,建立双百分模式;在师资建设中成立骨干教师培训班,推进教师脱产到企业挂职锻炼;在评价体系中创新考试形式,创新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标准。
关键词:高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218-02
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是一所以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为特色的学校,由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直属管理。学校创办于1959年,原名为“江苏省扬州商业学校”,2005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是一所以举办五年制高职为主的专科层次的全日制高等职业学校。学校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扬州扬子津科教园,位于扬州大学城中心区域。近年来,学校在课程改革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排在全国前列,主要集中在开展内涵建设、推进课程改革,在教学管理、课程建设、技能教学、师资建设、评价体系等方面实施了很多新举措、新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一、教学管理
1.推进学分制管理模式。实施思路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师资数量、教学能力和教学管理水平的具体情况,试行学年学分制,保留学年的划分,按照学年规定各专业学生必修课程的学分和选修课的学分。
学校首先完成基础数据的录入工作,制定好各专业的《课程目录》,并在网上公布“选课指南”,发布课程预告,完成选课工作,然后将所有学生的选课情况、任课教师情况录入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学生的最终成绩与学生实际上课的课时结合起来,计算方法为:学生最终成绩=学生实际考试成绩×70%+(1-无故缺课课时数/总课时数)×30%。即无故缺课次数越多,学生成绩会相对越低。
2.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实施“一个体系、三个系统、五个评价”,分别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考核体系;组配好教学质量决策、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学质量督导三个系统;强化教学管理综合性评价、教学基础建设过程指导与质量评价、教学建设质量评价、教师教学过程质量评价和学生学习过程综合评价,整个过程综合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全面性和综合性。
二、课程建设
1.开展课程教学设计。要求每一教师选择所任教的一门高职课程,认真研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要求和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开展相关调研,进一步明确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专业的岗位要求、能力标准。进行课程整体设计时,组织企业专家和教师对课程整体设计进行论证,在课程整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按照项目或模块或单元进行教学设计,明确教学过程,体现双主教学、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做中学、学中做的课改理念。
2.建设精品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是奠定专业品牌在社会影响力的基础,为此高起点、分步建设、逐步提升尤为重要,它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紧扣着专业改革方向,这是开展研究性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志,主要集中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是否具有职教特色以及教师队伍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具有科学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结合这些因数编制了《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同时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系科积极参与申报。同时也对精品课程提出具体的要求,对达不到要求的课程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三、技能教学
1.技能教育为主引领的课程改革。根据专业特色成立了若干个由行业专家、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课题小组,确定每个专业的核心技能,构建符合学生未来就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按照“新穎、适用、可持续”的原则,有针对性的开发校本教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协调好项目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模拟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最终目的是突出技能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开展生产性的实习实训。
2.建立技能型教师队伍。技能性教师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为此学校从三个方面来加强技能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是教师技能水平是否达到相应要求,凡是技能未达到要求的将不安排专业课程,同时帮助教师制订一系列的技能发展计划,并督促执行。二是加强教师培训与企业接轨,定期安排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学校培训,组织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以便教师在课改实施过程中能够有清晰的目标和培养学生适应社会,有明确的方向感。三是聘请行业专家来校任课,行业专家相对校教师来讲,他们对于社会需求人才培养方面很有权威性。
3.建立双百分模式。即“技能+素质”各一百分。众所周知职业学校学生相对普通高校学生而言,自我行为约束能力较弱,教师在后期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太多的矛盾点。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我校党委书记、校长周俊申报的省级课题《关于提高五年制高职专业技能课有效课堂教学的试验研究》,对技能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四、师资建设
1.成立骨干教师培训班。精选教学骨干,尤其是市级教学类竞赛中二等奖以上获得者,成立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研讨“职业学校的有效教学”。进行行动研究:推出各类“有效教学”研究课,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推动课堂改革进行标准和评价研究。
2.推进教师脱产到企业挂职锻炼。挂职锻炼一方面是选择专业技能水平较低,迫切需要到企业学习提高技能水平、更新知识的教师,以便更好的服务接下来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选择专业骨干进入企业锻炼,了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性,从而有方向性的进行人才培养。
五、评价体系
1.创新考试形式。一改以往“一锤定音”的考试形式带来的弊端,提出了考试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提倡灵活多样的、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考试方法,如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双百分(技能+素质)、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的成果评价法、邀请行业专家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等,使考试变成教学的延续。多样化的考核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兴趣,使考试逐步转化为学习的另一种形式,是综合素质提升的一条有效渠道。
2.创新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标准。传统教学标准没有从教师实际教学角度出发,往往以一个标准衡量所有教师教学水平。而新的教学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这些方面,如将教师职称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对于不同层次的教师采取不同的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初级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主要是看他们教学基本功的水平,其中包括教学资料(授课计划、备课笔记、教案等)的完备认真程度、课堂板书设计的规范合理性、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多媒体教学能力的运用等;中级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看他们因材施教的能力,教材选用是否合理、教学内容难点与重点的把握、课程与职业岗位关系的体现等。高级职称教师除具备以上水平外,对本专业的发展方向性、指引性、前瞻性等也是主要的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陈晓华.主题教研是培养研究型教师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学习,2011,(07):67-70.
[2]万春鹏.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生成课教学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1,(09):73-74.
[3]马国华.提升教育理念 细化教学过程[J].教学改革,2008,(06):05-06.
[4]潘洪建.重构新课程目标的思索与探讨[J].基础教育参考,2014,(02):03-07.
作者简介:张瑜(1988-),女,江苏扬州人,本科,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教师,从事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