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旭+严佩鑫
2014年4月14日,辽阳市弓长岭区的天空湛蓝依旧,汤河水清澈如常。可就在这一天,一位执着于教育事业的老师却告别了呕心沥血24载的三尺讲台,永别了他深情挚爱的莘莘学子。就在3个月前,他在学生的搀扶下,艰难地爬上教学楼四楼,给高三学生上期末考试前的最后一堂课,这也是他的最后一堂课。
曲乐平,中共党员,1990年毕业于辽阳师专,同年分配到弓长岭区初中担任数学教师,1996年调入弓长岭区高中。因长期积劳成疾,于2014年4月14日因病去世,年仅48岁。为激励全区党员干部更好地践行群众路线,弓长岭区委、区政府倡导设立了曲乐平教育救助基金,并作出《关于开展向曲乐平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师责——铁肩担大任
1996年,曲乐平因在初中的教学成绩突出,作为学科带头人被调往弓长岭区高中任教。为了提高自身的学科专业水平,曲乐平借遍学生的练习册,跑遍市内各大书店。他研习过的每一本辅导材料都有勾画圈点的痕迹,每一章节后面都有自己的教学心得。
为在课堂上教给学生习题的最佳算法,曲乐平在备课时至少要完成三本练习册的习题解析,而且要列出每道大题的不同解法。虽然难度远远大于初中,但作为一个新手,曲乐平在教学中从未有过失误与错漏,他也因此得到了学生的信服和同事的赞誉。
一位老师回忆说:“曲乐平是一位不知疲倦的老师。早晨上班,看到他在那里伏案做题,晚上下班他依旧在做题。”多年来,曲乐平坚持每天演算,老师们都说他“累不够”。曲乐平的女儿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发现,曲乐平的备课资料、教学手记、经典例题竟装了满满三大编织袋。曲乐平就是这样痴情于教育事业,从未遭遇过解答不出学生问题的尴尬,学生给他起了个绰号——“问不倒”。在患病期间,曲乐平竟把做题当作“镇痛剂”。家人劝他休息,他却说:“这样会使疼痛减轻些。”
师德—— 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24年的教学生涯中,曲乐平当了18年班主任。他为学生订立了标准:“诚实、正派、正直,树立远大理想,要为人民多作贡献,做有丰富情感的人,要因为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使别人更幸福。”曲乐平同样也按这个标准要求自己,师生之间充满了情,充满了爱。
教育教学中,曲乐平把古人的学训“教学相长”真正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课堂上,曲乐平建立民主、平等、协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每一节课前,他都充分备课,做到不备课决不进教室上课。在弓长岭区高中的历史上,曲乐平开了陪学生上课、晚自习坐班的“先河”。每天8节课,加上4节晚间辅导课,早上6点到校,晚上10点离校,每天在校工作16个小时。一个学生在给曲老师的临别赠言中写道:“感谢您为我指点迷津,我更感激您教会我做人的道理,使我的生命从此阳光灿烂。”
师魂——笑对人生苦痛
接触过曲乐平的人都会记得他那诚恳的笑容和总是修剪得非常精神的短发,搭配上一身清爽的休闲装,整个人散发着自信、向上的气质,让人心情也随之舒畅。学生们这样评价他:“曲老师永远给我们一种阳光、乐观的感觉,感染着我们去战胜各种困难。”
曲乐平在北京301医院做完手术后,身体日渐消瘦,大家心里非常难受,偷偷地流眼泪。曲乐平看到了却反过来劝慰大家说:“放心吧,手术做完了,我觉得比以前精神多了,开学了我还得上课呢。”在曲乐平生病期间,一条条祝福的短信接连发来,一瓶瓶千纸鹤装满了美好的祝愿,大家热切希望他能好起来,能再一次站到他热爱的讲台上。
但事与愿违。48载铿锵人生路,24年殷殷园丁情,爱洒校园,桃李天下,昔人已去,浩气长存。
曲乐平,爱洒芳草碧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