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家》研究中心
在我国以银行业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下,银行的改革举足轻重。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对于银行来说就得改革当前体制,建立起有效的市场定价机制,造就能够自主经营、独自承担经营风险的银行主体,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及降低整个金融体系之风险。
过去一年,从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对影子银行的治理,到127号文、140号文的出台,对银行业未来影响深远。这一系列的改革,使得银行依赖传统的业务模式变得不可持续,银行必须进行转型,从存贷款为王的时代转到优化资产结构、推动银行精细化管理的主动资产管理时代,打造价值领先的银行。
从宏观环境来说,传统增长动力衰减、人口红利减小、产能过剩突出、房地产市场面临调整、地方债务和影子银行风险积聚,也为银行转型增添了种种困难。然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社会融资总量将保持中高速增长,这为银行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增量空间。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为银行创新业务模式、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等创造了有利条件。主动资产管理时代的开启,为银行加快构建跨市场、多领域、多界面的大资管平台提供了良好机遇。
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促进同业业务规范发展
利率市场化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核心工作之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未来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系统性和全局性的战略部署,金融市场体系完善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大组成部分。利率市场化是国内金融要素市场改革最为核心的任务,是金融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功能的基础,利率市场化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
中国正在以更快的速度推进利率市场化。央行宣布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再迈出实质性一步。2014年两会期间,周小川行长指出,中国存款利率市场化可能将在未来一两年内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被认为是利率市场化最后和最关键的环节,从国际经验看一般都经历较长的时间,美国和日本经历了近10年的时间。中国可能在未来一两年内就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反映了中国金融管理当局对加快利率市场化的巨大决心,利率市场化进程将加速。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影子银行体系等金融创新蓬勃发展,金融脱媒日益明显,逐步形成了银行体系之内和银行体系之外的资金定价体系,同时,由于同业业务的高速发展,在银行体系内部甚至也存在不同的资金价格。同业业务、互联网金融以及影子银行体系等对利率市场化形成了重大的倒逼机制,加速利率市场化进程实际上也是顺应金融创新以及多元化融资体系发展的要求。
在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过程中,同业业务作为银行之间资金调配与头寸平衡的主要手段在银行体系内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同时,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由于存贷款利差仍然存在,且是商业银行主要的盈利基础,银行间市场与信贷市场之间的资金价格利差亦成为商业银行推进同业业务发展的利益基础。甚至,由于贷款利率已经基本市场化,同业业务成为攫取超额利润的重要手段,其初始的资金调拨与头寸平衡的基本功能让位于盈利功能。
近几年来,同业业务发展速度极其迅猛,呈现出了几大特征:一是同业业务成为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配置以及盈利的重要手段,其在较短时间内将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之一。二是盈利性较好,同业业务利用了信贷资产稀缺性和贷款利率市场化,通过变相地腾挪信贷资源,获得了信贷空间与利差,进而实现了较好的盈利。三是逐步改变了金融体系的内在关联性,不同行业及市场的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之间的关联性都在提升。四是对金融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在期限配置和收益率配置上要求建立更大规模、更具流动性的批发性资金市场。五是创新水平不断提升,不管是规避监管的创新还是提升收入及利润率的创新,可谓层出不穷、前赴后继。
以买入返售为例,该产品是最近发展起来的最为重要的同业业务。买入返售实际上是以资产为依托向交易对方融出资金,而相关资产并不真正转移,目的是获取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资金价格“双轨”而产生的利差收入。买入返售业务的四个核心优势包括:一是资本占用和风险拨备少,部分银行甚至没有对此业务的风险拨备;二是在贷款利率市场化下,收益率趋高;三是一般通过第三方担保或“抽屉暗保”方式来获得更高信用或隐匿风险;四是监管要求较低。但是,由于不是以资产的真实转移为目的,买入返售很大意义上是在为银行的期限错配、收益率错配和资产结构扭曲等进行资金融通,同时,买入返售业务提高了银行资产负债表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可能存在重大的传染风险甚至系统性风险。一定意义上,以买入返售为代表的新兴同业业务是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套利行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在利率市场化等改革的进程中,促进并规范同业业务的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成为重大的改革任务。5月16日,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外管局联合出台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发展的通知》(127号文),对同业业务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并出台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发展规范举措,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下同业业务规范发展的制度基础。
认识价值领先的银行
利率市场化的根本动能来源于金融机构本身提高资本回报的需求,决定着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探索。市场对于银行有一套成熟的评价体系,涵盖了盈利能力、风险状况、管理水平等各方面指标,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ROE(净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它全面反映了银行的综合经营管理能力,体现了股东的投资回报水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的价格就是银行的价值;能否给资本带来足够的回报,决定了银行是否有价值。银行价值方程式为:资本回报率=息差×资产周转率×杠杆率。商业银行要想提高自身价值,需要从息差、资产周转率以及杠杆率三个方面做文章。
如何提高息差
创新商业模式提升资产创造能力。想要提高息差,金融要往下沉,去做那些80%金融需求不能满足的群体,银行议价能力只能从他们身上来。很多银行都在探索,成功的不多,不是这个方向有问题,是资产能力有问题:银行没有掌握足够风险定价能力,以前做信用是靠担保和抵押品做信用,规模可能做得很快,但是从风险和收益角度讲可能是赔本的买卖,在整个资产的生命周期中收益不能覆盖风险。相对而言,阿里巴巴的定位越来越明确,它的商业模式日益清晰,它要替代的不是银行,它要替代是传统信用链条中“担保”这个中看不中用的环节。钱可以都来自银行和市场,客户的信用由阿里的数据挖掘担保,阿里赚这个钱,并不是全面和银行竞争传统业务。一些银行甘愿站到互联网公司(渠道和信用信息)身后,为前者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而另外一些银行则不甘屈居人后,希望自建平台,搭建商业生态系统,完成信息流与资金流的闭环。中国民生银行吃透整条产业链,实际上是做信用数据集成和挖掘。一言蔽之,必须在数据上做文章,创新商业模式才能提高息差。数据能力准确地讲这是一种资产创造能力。
由被动负债信用文化向主动资产管理型文化转型。目前的中国银行业存在着天然的信息缺陷,银行拥有丰富的结构性数据,如账户、支付清算等,但非结构数据缺失,如代表客户体验性需求的交易行为,成就了一批互联网公司在中国金融领域的红火。在美国并不是这样的,美国的金融企业抓取此类信息和对其进行数据挖掘的能力强大,所以美国金融业并未将互联网作为一个颠覆性的外部力量来看待,相反,他们利用互联网手段,探索解决投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备两大难题,这恰恰又是金融的本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能力差,给了像互联网公司这样一批外部组织以迅速成长的空间。未来利率市场化下,存款的概念会淡化,资金的概念会强化。价高者通吃,谁能持续提供风险可控的高收益,谁就能拿到匹配资产的资金。这个逻辑下,谁有创造、获得和管理资产的能力,谁就能获得超额收益,这是资产推动负债的过程,是现代金融不可阻碍的趋势。所以中国银行面临文化转型,由被动负债信用文化向主动资产管理文化转型。
错配模式面临终结。息差提高也可以通过错配(票据和非银)和短钱去支持长期资产。前期竞争不充分时,是可以的。但随着错配的累积,特别是资产端越来越被体制的弊端所侵蚀时,资产周转率下降,资金的成本就可能迅速上升。收益率曲线就会扁平化,这种模式就面临终结。
资产周转率的提升
资产周转率提高,这是美国模式精华,如果提供给银行标准的资产证券化工具,建设资产证券化市场,则银行可以在利率市场化浪潮下继续稳健盈利,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就是经历三十年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中国资产证券化为什么推得慢?在于基础资产缺乏。在整个资产的生命周期中收益不能覆盖风险。也缺少这样的体制和制度(法治)的准备。资产证券化面临障碍,所以激励银行在提升杠杆和降低风险资产占用上做文章。
隐形地加杠杆
127号文釜底抽薪。5月16日,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及外管局五部委结合下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127号文”),进一步规范同业业务。同一天,银监会也下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管理的通知》(“140号文”),要求商业银行统一授信、管理同业业务,并于2014年9月底前实现全部同业业务的专营部门制。127号文设置了同业业务期限和风险集中度要求,禁止了所有高资本消耗业务的监管套利,明确对买入返售和非标业务作出限制,内容规定相对更细化,将迫使银行收缩同业资产扩张速度,尤其是此前疯狂买入的返售类非标业务。127号文与之前林林总总的监管最大的不同之处是:直接从负债端着手(釜底抽薪),同业负债不能超过总负债的三分之一。之前的监管多是针对资产端(堵)。宏观条件变化后(投资储蓄的关系变化——外汇占款萎缩),商业银行一般性存款越来越短缺,资产业务越来越依赖于同业+理财的资金。逼迫银行模式的转型:要么资产速度下降,要么走向直融(投行化)。
关上一道门,开启一扇窗。127号文和140号文的精髓在于约束表内,释放表外。通过风险资产解包还原本来面目(计提资本和拨备),资本金约束增强,如果上市银行表内的3万亿元的同业类型非标债权资产(NSCA)全部以表内的风险权重为100%的科目重新吸收,那么资本充足率将因此降低30?50bp,未来银行资产扩张速度受限,因此同业类型的非标规模会逐步下降。同业业务新规的出台,将导致非标主要对接的房地产、基建及产能过剩行业被迫去杠杆。商业银行依靠资金期限错配的盈利方式将明显受抑制,但“开了一扇大窗”,即同业投资。
127号文定义,同业投资是指金融机构购买(或委托其他金融机构购买)同业金融资产(包括但不限于金融债、次级债等在银行间市场或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同业金融资产)或特定目的载体(包括但不限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托投资计划、证券投资基金、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基金管理公司及子公司资产管理计划、保险业资产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产品等)的投资行为。也就是说同业业务被监管承认并赋予到了更为广泛的范围(同业投资的七个目标主体),银行将由原来被动寻找“监管套利”为企业融资转变为资产管理方式进行主动投资来做业务。而除了直接投资股票、期货,像资管产品的优先、劣后级,都是可以做的。
从银行的资本回报率=息差×资产周转率×杠杆率看,监管套利加杠杆的路径被封杀,有利于银行走向依靠风险定价能力和主动资产管理能力(理财+证券化)来实现竞争力的方向。银行将由原来被动寻找“监管套利”为企业融资转变为资产管理方式进行主动投资来做业务。项目通过通道被设计成结构性的证券化产品,银行需要留下的项目收益进入表内同业投资项,其余各类产品对接银行理财计划出售。直接融资由此进入发展快车道,中国的金融结构将逐步发生深刻的改变,货币与信用开始分化,中国金融进入“货币少增,信用增”的状态,实质上是银行作为信用和债务中介的作用开始减弱,商业银行业务投资银行化成为大势所趋,中国银行业主动资产管理的时代开启。
主动资产管理时代开启构建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
资产管理将成为我国银行业综合化经营的重要一极。综观许多大型国际金融集团的整体业务框架,资产管理业务是与商业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私人银行业务等并重的业务板块,成为集团综合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摩根大通和道富银行为例。摩根大通目前的业务主要分为六大部分,其中资产管理、证券服务和清算托管服务这三大部分均属于广义的资产管理范畴。道富银行则将自身定位于“交易型银行”,业务内容主要是资产管理、资产托管、交易和清算、证券融资服务等,与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已有根本的不同。在我国,银行将资产管理业务在综合化经营框架下着力发展还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主动资产管理统筹各类金融资源,包括银行、信托、证券、基金、财务公司、租赁、期货等,横跨多个交易市场,来丰富财富管理产品。不仅有丰富的基础资产来源,同时也可以设计出更加优质的财富管理产品,否则单纯依靠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很难满足客户综合化金融服务需求。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年末,整个大资管行业的资产管理总规模达到约33万亿元,是同期本外币存款余额的近三分之一,占同期GDP的58%。从国际经验看,美国、日本的资产管理规模分别是GDP的2倍和3倍。同时,我国还有107万亿元的庞大存款规模,因此资产管理业务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当前的融资体系,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而在以金融市场为主导的直接融资体系中,资产管理行业连接投融资,具有核心地位。在主动资产管理时代,资产管理行业不再仅作为买方被动地接受金融市场的投资品种,也能作为金融工具的创设方,把资产管理业务带来的资金与实体经济的经济活动相结合,比如加强并购基金的创设,并购贷款的创设等,使得资产管理行业所能获得资产的范围更宽更广一些,资产管理行业更能盈利。
我国大型银行要发展资产管理业务,具有得天独厚的客户资源优势,这是其他类型金融机构所难以比拟的。大型银行卓越的品牌、稳健规范的经营风格、遍布的机构网点、可靠便捷的网银服务、较高的全球视野都有助于支持资产管理业务的做大做强。此外,商业银行拥有强大的资本实力,抵御风险和拓展市场的能力很强,对国家经济金融政策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有助于扶植旗下资产管理公司跨越式发展,有利于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具备全球化竞争能力,有利于维护中国金融系统的安全。
截至目前,上市银行中,7家银行设立了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9家银行设立了基金公司,11家银行设立了金融租赁公司,3家设立了信托公司,3家设立了金融消费公司,1家设立了资产管理公司。“全牌照”是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的发展趋势(如表1所示),对于银行而言,目前非银行业务对利润的贡献度不是太高,不过随着混业经营的深化,协同效应将逐步体现。
以平安银行为例:平安银行依托平安集团发展综合金融具有很大的优势。如果把平安集团8000多万保险、信托客户迁徙到银行来,再把平安银行2000多万客户迁徙到保险等其他领域,这其间就有整合上亿客户的市场空间。具体而言,平安银行提出了“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无论是个人客户还是公司客户,都为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方案,并在其中进行交叉销售、客户迁徙等。综合金融的背后是平安银行欲在互联网平台上推进全产业链的整合。平安集团在互联网金融的定位都瞄准了医、食、住、行、玩等消费领域,而消费领域是弱周期行业,也正是平安银行在转型并瞄准的领域。因此平安银行可以对内整合集团旗下的陆金所、万里通、平安付、平安好车、平安好房等互联网金融新公司,推出20多个APP。针对零售客户,平安银行的互联网产品即“口袋银行”。未来的商业银行一个支行就是一部手机,一部手机就是一个银行的网点,手机银行是将来在个人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而过去那种在CBD搞大而且又很消耗资本的重资本网点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面向公司客户,平安银行推出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是橙E网——线上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做的是熟人之间的生意圈。为供应链的客户提供全面的、综合的线上金融服务,包括采购、融资、结算、理财和非金融方面的年审、年检、报关等等。
对于中小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来说,在主动资产管理的时代,迫切需要建立各种联盟,资产项目有一个更宽广的汇聚的平台,进行更充分的筛选,提高资金(备付金)使用效率,更多牌照提高资产周转率。抱团取暖是有效降低风险,共同提高ROE的有效途径。
主动资产管理时代,随着跨界融合的发展,金融产品创新将提升。通过重新组合各种金融原生品在权益、期限、收益率、交易方式和管理方式等特征,金融产品创新主要在三个方面展开:一是证券类衍生产品,如可转换公司债券、基金债证券、股权证和资产证券化证券等等;二是与信托、租赁、担保和保险等金融机制相连接的新产品;三是存贷款衍生产品。金融创新将不断满足实体企业和城乡居民的金融投资需求,使这些资产逐步按照市场机制配置展开。此间,他们的存款将随着金融产品创新的发展而转变为金融投资,贷款需求也将逐步减少。
总之,商业银行应努力转型,从单一的资金中介,更多地向综合化金融服务转变,从“重资产”经营,向“轻资产”经营转变,从资产持有型更多地向资产交易型转变,从过于依赖货币市场,更多地向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两手抓”转变,从融资为主更多地向融资与融智相结合转变。在利率市场化的浪潮中,银行决不能沉迷于以往的规模快速扩张中不能自拔,必须要未雨绸缪、提前规划,通过价值管理来实现内生增长,建立可持续的良性发展模式,从而赢得市场的认可。
(执笔人:刘煜辉、张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