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从生活中得到源头活水

2014-09-18 12:53潘惠涓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邀请函车夫生活

潘惠涓

语文,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巨细无遗,无微不至地表现着大千世界,它渗透到社会每个角落。让语文从生活中得到源头活水,归因于生活是文学创作最好的源泉,生活百态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最丰富的素材。作家在生活中储备材料,从生活中汲取养分,获取灵感进行文学创造。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人们通过了解作品了解生活的魅力,提升生活品质和个人修养。

一、让语文学习从生活中吸取养分

学生通过感受生活,品味生活,才能更好地领会文学作品的写作意图。高中课文《药》中写到“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短短的几行字,将华家的生活现状展现在学生面前。华大妈为什么要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才掏出洋钱?是因为这个钱是他们已经攒了很久的。老栓把钱放在衣袋里为什么又在外面按了两下?是因为钱来之不易,生怕丢了。老栓离开的时候为什么要吹熄灯盏再走?是因为穷人家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家庭富裕的学生没有这样的经历,家庭贫困的学生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教师在鉴赏小说的时候能适当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的实际,让他们回想老一辈人的这些做法,感受生活,学生就能很快领悟到作者写作的意图。

联系生活实际,细细品味生活,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意蕴。又如课文《荷花淀》里写到“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的原因是生活愉快,心情舒畅。“院子干净得很”反映了女人勤劳肯干。“女人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在她怀里跳跃着”,原因是女人技艺娴熟。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事,开心的时候,唱着歌,跳着走路。心情好的时候,干活效率高。借助生活,深入感知课文,让语文学习从生活中吸取养分。

在学习冰心的《我的家在哪里?》这篇散文的时候,学生就提出了“为什么车夫走来走去都没走到中剪子巷”的问题。学生甲认为这是梦境,很虚无缥缈,越想达到越是达不到。学生乙认为作者归家心切,无论车夫怎么走她都觉得慢。理解文本中车夫走遍了北京城,我看他褂子背后都让汗水湿透了这句话。车夫有没有尽力去走?(有)。如何体现?(褂子背后都让汗水湿透了)。为什么车夫尽力去拉车了,而我还是觉得慢呢?(我太心急了)。其实我们平时也有这样的体会,越是心急要完成的事情,越是觉得时间过得慢。

二、让语文能力在生活中得到升华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重视各种语文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尝试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

生活处处是语文,当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结合生活体验就能迎刃而解。比如学生分不清“渐渐”和“慢慢”的用法。“渐渐”是程度或数量的逐步增减的意思,“慢慢”是缓慢、逐步的意思。课堂上教师特意叫某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问全班学生他是渐渐站起来还是慢慢站起来的。学生很快就回答是慢慢站起来。不用多作解释,学生结合对生活的感悟,马上可以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结合生活,增加生活的储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如一道题问“作者认为中西方有哪些文化差异”,许多学生只答了一大段笼统的话,所以该题拿了低分。讲评的时候,教师特意叫两个学生站起来,让全班学生讲出二人的差异。大家七嘴八舌说他们的头发一个短一个长,他们的身型一个胖一个瘦……学生说完后,教师让学生重新做“中西方有哪些文化差异”这道题,学生就知道回答中国有什么特点,西方有什么特点,而不应该堆在一起来回答。延伸到一些题目,如“作者两次写自己‘情不自禁地按下了快门,原因是什么”(《神湾“啄木鸟”》),这篇文章语言准确、平实,结构严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设计的日常》)等,都应该按提示分开答,避免因为笼统答题而被扣分。

结合生活,除了能提升学生现代文阅读答题能力外,其好处还能在语言运用题上体现出来。如有一道题“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母校想邀请他回校为学生做一次文学讲座。请你以该校“红高粱”文学社的社长王红的身份拟写一份邀请函。(2013年深圳一模)。很大一部分学生答题时只简单地抄了题干上的内容,没有写清邀请的单位、时间、地点、主题等要素。评讲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要求学生以学校的名义写一份家长会的邀请函。等学生写完,把其中一份没有写清楚时间、地点、原因的邀请函读给另一个学生听,问学生如果你是这位同学的母亲,你会来参加家长会吗?学生立刻说不会来,因为没有时间,没有地点,没有原因,家长来也不一定能参加。教师适时引回到考试题目上来,邀请莫言来做文学讲座的邀请函应该怎么写,大部分学生都能写得出。针对这种题目,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一反三,如写请假条,写寻物启事等。

有一次模拟考试的作文题为:“在2013年1月22日召开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很明显,题目考查了“节约”的内容。部分学生觉得没什么可写。其实在当时的新闻报纸上已经提供了很多奢侈浪费的现象,如部分官员在隐蔽的高档会所请顶级餐厅大厨做菜,吃山珍海味,用公款吃喝等。因为没有关注生活,没有从身边的人、事、物切入去思考,所以很多学生写作时泛泛而谈,文章假大空。

生活百态为语文提供了最丰富的素材。语文与生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关注生活、品味生活、结合生活,让语文备考从生活中得到源头活水。语文跟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有语文,语文中有生活。

猜你喜欢
邀请函车夫生活
“三个车夫”之鉴
神秘的邀请函(上)
会议邀请函
邀请函
王子的邀请函
人力车夫
胡适笔下的“人力车夫”
生活感悟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你是第几个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