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电视节目与中国文化外宣工作初探

2014-09-17 13:07马菡黄瑛
考试周刊 2014年61期

马菡 黄瑛

摘 要: 英语电视节目作为对外宣传的主渠道,能扩大我国的影响,让世界充分了解中国,赢得各国的尊重,促进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关键词: 英语电视节目 文化外宣 宣传渠道

随着认识及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化是构成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内容,是有力且有效地进行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世界各国纷纷制定文化发展战略,以期用本民族的核心文化塑造民族形象,凝聚民族力量,扩大国家影响力[1]。

一、电视文化与文化外宣

电视文化狭义上指电视的“有声有画的活动影像”,即电视艺术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广义上泛指以电视方式所进行的全部文化创造[2]。文化外宣是以文化为载体,以海外受众为主要对象,向世界宣传介绍中国的一项对外宣传工作[3]。我国的电视节目外宣主要指以电视为媒介,通过鲜活的声音、画面和引人关注的情节等电视文化手段,向海外观众传播我国的情况,主要目的是宣传我国的科技、人文、风土、民情等,让各国受众了解我国的真实情况,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感。

二、电视节目文化外宣的利弊

全球化进程使对外传播与沟通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电视作为最直接、覆盖面最广的传播交流平台,比其他宣传媒介更易吸引观众的关注。同时,电视节目作为文化艺术的一部分,起到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通过它,可以将优秀的中华文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让世人真正了解中国人、中国事、中国情。

在文化外宣的众多渠道中,电视节目具有很多优势。在传播方式上,由于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使用,电视是文化外宣的最佳传播媒介。在传播内容上,电视节目从内容到形式均具有丰富多样性,它既可以使用完全虚构的故事情节体现某一时期的文化现象,又可以用纪录片的形式真实再现一个国家的历史事件、风土民情等[4]。在制作手法上,电视节目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制作方法,甚至特技效果,为观众营造逼真的视听效果,从而使节目所蕴含的文化更易于被接受。

然而,我国电视节目的文化外宣面临跨国度、跨语言、跨文化的现实问题。一方面,国际主流媒体用语、国际通用语言或大部分国家的官方语言皆为英语,在外宣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要求我们必须采用英语。另一方面,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文化风俗、社会价值观,等等,外宣电视节目的内容、语言及表达方式必须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受众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十年来,国内英语电视节目迅速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它们用国际化的观念、中国化的视角、全球化的语言,通过电视节目向外展示、宣传中国[4],因此,英语电视节目最为外宣的主要途径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与研究,其中本土文化的传播理应成为主要研究对象之一。

三、我国英语节目的文化传播的现状与困境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我国通过与国外电视机构购买或交换电视节目的方式,迈出了我国电视外宣的第一步开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经了“三次飞跃”和“五个转变”,电视外宣的实力不断增强,对外窗口不断增加,形成了多频道、多语种、多途径的电视外宣新形态[1]。

从语言角度看,语言的使用范围的大小是判断其是否为宣传主渠道的关键因素。由于英语的世界语地位,英语电视节目理应成为我国对外宣传的主渠道,但是现在我国英文电视外宣节目常常处于“传而不通”、“通而不受”的困境中。这既由于全球化趋势下西方国家掌握着传播优势,又暴露了我国英语电视节目外宣翻译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1.未能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电视节目的翻译,特别是新闻、纪录类节目与影视、戏剧类节目的翻译,往往造成语义翻译和信息传播不得兼顾;2.翻译过程或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忽视了目标语受众的认知和接受习惯,过于强调译者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或倾向于“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按照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去把握翻译”,缺乏了中国文化的中国表达[5][6][7]。

此外,与中文国际频道(CCTV4)相比,我国英文节目仍以新闻类节目为主,着重对我国政治、经济方面的发展进行报道,重视新闻性、评论性节目等“硬传播”,而忽略了电视文艺、娱乐、文化专题类节目等“软传播”。我们虽然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但是由于略带“官方”的宣传,加之受众文化背景的迥异,文化传播未能达到最佳效果。另外,相比于近国日本和韩国,二者都在很好地维持本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现代化的元素融入其中,我国目前的电视文化外宣更多的还停留在古代文化、文明的传播上。

四、我国英语电视节目对外文化宣传的策略

1.借助电视剧传播本国文化

电视剧是国家文化的良好载体,它兼容电影、戏剧、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造型艺术等诸因素,能很好地反映与传播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大众行为、思维模式、审美趣味等因素,同时又是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8]。我国是电视剧生产大国,电视剧正发展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庞大的资源之一。

习近平主席在首访坦桑尼亚时所做的演讲中就提到了中坦两国的文化交流问题,特别提及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以“快乐的情绪,美好的生活态度”向坦桑尼亚人民详细地介绍了中国普通民众的酸甜苦辣。

这一成功案例说明,我国电视剧文化产品作为文化外宣的主渠道,必须实现中国文化的有效编码,积极承载民族文化中独有的地域性、历史性或现实性的东西,才能使其传播的文化具有竞争力,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他国受众,使其亲近我国文化并逐渐以开放的心态接收我国的文化和价值观。

2.注意中英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由于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在电视节目的英文翻译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使用跨文化交际的视角解决这个问题。如,在我国,残疾人都会得到国家的照顾,为了保证他们的生活,国家实施低保政策。但是在对外电视节目的宣传中,有鉴于西方国家文化中对“independence(独立)”赋予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对个体的尊重,我们不能把“残疾人”翻译成“disabled”,而应该选择“disadvantaged”,后者在中文中译作“弱势群体”。通过比较两个汉语词汇“残疾人”和“弱势群体”的文化意蕴,我们可以看出在英语电视节目中,文化背景对翻译的影响是多么重要。

四、结语

电视剧既能表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宗教,又能呈现一个国家生活习惯、大众娱乐等,无所不包,无处不到,最能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大众行为、思维模式、审美趣味等,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良好载体[9]。电视节目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宣传作用;英语使用范围最广、影响最大,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英语电视节目这个主渠道,做好我国文化外宣工作。

参考文献:

[1]张长明.全面构筑电视外宣新格局[J].对外传播,2008(5):42-44.

[2]http://baike.baidu.com/.

[3]梁岩.我国文化外宣的现实与特点[J].对外传播,2010(01):37-38.

[4]梁岩.从美日韩文化外宣看我国的影视文化外宣发展[J].中国电视,2009(10):19-22+1.

[5]董立力.接受·感染·共鸣——谈提高电视外宣节目的传播效果[J].当代电视,2012(03):33-34.

[6]徐保华.社会主义语境下外宣翻译的困境及应对策略——以青岛地区文化外宣为例[J].前沿,2012(04):158-159.

[7]http://roll.sohu.com/20110817/n316579102.shtml.

[8]石文.论电视剧作为文化传播工具的可行性[J].语文学刊,2012(18):78+106.

[9]张牡霞.试析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J].消费导刊,2008(3):199.

基金项目:2013年泸州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013JG083)研究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