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晓燕
每个人都像是长在树上的叶子。粗看是一样的,但要是仔细一看,你就会发现:每一片叶子都是与众不同的。写“人物”时,如何把人物写鲜活呢?我们要学会运用好手中收集的素材,抓住人物的重要细节,把它放大,来个电影镜头里的特写,这样的作文才有料,有看头。
微素材整理
先来看看我们有哪些微素材——
微素材1:猴王出世
弟弟属“猴”,外形又酷似“孙大圣”,并且有着同样不安分的性格,使得弟弟成为远近闻名的“瘦猴”。
微素材2:大闹天宫
“瘦猴”玩起玩具来也是别具特色。瞧,在他的主持下一场“海空大战”打响了!只见玩具散落得到处都是,地上还弄了个脸盆装满水当“海洋”。看着到处“横尸遍野”的玩具,老妈真是欲哭无泪。
微事件3:水漫金山
一天弟弟“突发奇想”——打扫厕所!老师找到他时,厕所里就像闹了水灾一样,没有下脚的地方。可里面的弟弟正玩得起劲。老妈知道后,气不打一处来,回家就狠狠教训了他一顿。他却不哭不闹,强词夺理道:“我这是爱劳动,真不知道你们怎么想的?”
微素材4:“皮猴变身”
在妈妈潜移默化的耐心教育下,弟弟渐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了。一天早上,穿戴整齐的弟弟赫然站在老妈面前。妈妈竟一时没反应过来!只听弟弟先开口说了句:“老妈,早饭做好了吗?我饿了!”妈妈好不容易反应过来,支支吾吾地说:“你……你刷牙,洗脸了吗?”“早就弄好了。” 好素材活用
描写“人物”时,我们要把这些微事件放大,放大到最能突显人物特点的语言、神态、动作中去。这样,就把人物特点“细化”了,读者就能看得到人物的“筋骨”、“皮肤”……甚至听得到人物的“呼吸”了。描
一、联系人物特点,从纷乱中找细节
在放大人物细节之前。我们必不可少的一步就是:先确定跟人物有关的什么细节来进行放大描写。那么是不是跟人物有关的所有细节都应该放大呢?聪明的你当然知道肯定不是这样。我们应该联系人物的特点,再确定要描写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必须是要能突显人物特点的。通过对上文几个“微素材”的整理,我们可以写出一篇《“瘦猴”变身记》。
通过三件“调皮微事件”和一件“懂事微事件”的对比。弟弟这个人物特点显得更加鲜明、自然。
二、放大人物细节,摆个“pose”特写
写文章“若烹小鲜”。只有关注细微之处,才是常胜之道!我们看人的脸,不仔细看的话大家无非都是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的组合。但是只有仔细看了,我们才会发现:哦!原来这个人的眼睛大些,那个人的鼻子挺些……在描写“瘦猴”外貌的时候我们不妨这样写:他的眼睛是“无比有神、大眼睛”;他的下巴是“标准的尖下巴”。这个就叫作细节描写,就好像把一个人的特点用放大镜放大了似的。而且,细心的你肯定还会发现。这两个特点还可以从侧面突出“瘦猴”调皮的特点呢。这不就把习作想要表达的主题变化隐含在细节中啦?下次你在描写人物时也可以试试哟!
三、创新细节对比,让“人物”成为他自己
调皮的弟弟在这个世界上肯定有千千万万个,可是每个弟弟肯定有每个弟弟与众不同的一面。“我”的弟弟最独特的地方就是——由“调皮”到“懂事”。为了让文章更具“可读性”,我们要把弟弟的这个特点“放大”。因为这是他不同于别的弟弟的地方,放大他的这一特点后,这个“瘦猴”弟弟才会个性鲜明。在这里,我们可以采取“细节对比法”。比如,在写弟弟“懂事”的这个变化过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进行各种细节扩写。外貌描写细节:只见一个穿戴整齐,系着红领巾、背好小书包的弟弟赫然站在老妈面前。语言描写细节:“早就弄好了,我要快点儿吃饭,今天不能迟到了。”动作描写细节:吃完早饭,弟弟就催着妈妈送他去学校了。通过这些具体的细节描写,你是不是更进一步了解小作者的“弟弟”了呢?
一篇好文章就这样“出炉”啦!你是不是也觉得很“简单”呢?只要你在写人物的时候,记得从众多的素材中,放大人物细节,给它来个“pose”特写,你笔下的人物也一定能栩栩如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