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培源
摘 要:摄影是发现的艺术,摄影艺术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即纪实性,科学的认知与认证作用,光与影的合奏、真与美的统一,瞬间性与机缘性。
关键词:艺术;美学;摄影艺术
摄影艺术的特点,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加以阐释:
1 纪实性
摄影是一种记忆模式,可以为我们凝固任何一个突发的现实事件,大至一次自然灾难,小至一场家庭纷争。如果摄影者有起码的道德基准和娴熟的摄影技术,他通过照相机所捕捉到的所有镜头,将成为最真实的历史记忆,并成为后人研究事件发生经过的最真实的历史档案。当然,摄影有时也是非常个人化的,它所表现的内容有时也是十分日常化的。例如,一张肖像,一张旅游照片,乃至一张静物照。但是,这些在自然的生活状态下被定格下来的照片,即使原本出于保留个人记忆的需要,由于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的风尚和历史变迁的痕迹,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与意义。一张“文革”时期的军装小照——照片中满怀革命理想的纯真的表情,不仅仅定格了一段个人成长的历史,而且也真实地记录了一个时代的信仰和价值追求,一个时代的审美风尚。所以,在很多情况下,肖像摄影中的个人面孔,往往理所当然地被视为时代的面孔。
照片背后所凝聚的现场感、鲜活感和真实感,是照片也就是摄影区别于或者说优于绘画的重要方面。正是因为这种现场感、鲜活感和真实感,使得照片比绘画或话语享有更大程度的信任。本雅明说:“摄影这种极其精确的技术展现了手绘图像无法拥有的价值。”艺术史上不乏具有强大艺术震撼力的反映真实的历史事件的历史画,但是,与反映同一历史事件的摄影作品相比,就准确性、纪实性和可信性而言,绘画与照片显然没有可比性。社会变迁的线索和痕迹,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所有这一切,我们都可以通过照片找到形象的、可信的确证,而在话语甚至在绘画中,其中的信息最多只能作为历史的旁证。因此,摄影本身所具有的档案功能和文献价值,非其他艺术形式可以比并。
摄影的纪实性除了具有“我那一天在场”的意义之外,还衍生出一种时间和空间的替代性意义。换句话说,摄影除了自诉的记忆性,重构亲历的历史之外,它在时间向度和空间向度上都具有延长他者,或者说观者视力或扩大整体感知能力的功能。博德里亚说:“摄影叙述的是我们缺席时的世界的样子。镜头探寻的就是这个缺席。即使是在饱含感情的面孔与身体上,镜头所寻找的仍然是这个缺席。”博德里亚所要表述的意思是,摄影可以使任何缺席者在场,获得真切的形象感知。在我们所不曾参与的历史中,那些曾经出现的人或事,或者在我们所不曾参与的空间中,那些人或事或境遇或景象,我们都可以借助摄影的媒介,通过照片看到。这就是摄影的另一种特性,另一种价值,真正意义上的媒介价值。
2 科学的认知与认证作用
照片被视为“自然的手印”,又被视为“学者真正的视网膜”,莫尼卡·西卡尔认为,这样的观点不仅揭示了一个事实,它还宣布在艺术或工业方面供人玩耍的摄影术具有科学认证作用。所以莫尼卡说:“摄影始终离不开地理学和人种学。它像传递知识一样地传递视觉,像传递事实一样地传递不安,从而证明人体和世界的物质性,赋予它们一种可悲的现实性。它特别擅长反映悲剧:自然灾害,战争和事故。”也就是说,照片既可以反映社会悲剧,也可以记录自然灾变,成为科学认知的载体。
即使不从纯粹的科学资料照片,诸如植物动物标本照片,日食月食的照片,单是通过一些风景照,或者是具有高度艺术性的花卉照中,我们依然可以找到一些可以作为科学认知的信息。例如,一幅本来是为了艺术目的而拍摄的暴风雪来临前的风景照,科学家也有可能从云彩在天空分布的情况,了解到他所需要的有关大气科学的信息;当然,反过来,一幅本来是天文学家用来记录天体运行状况的照片,有可能是一幅具有较高艺术欣赏价值的作品。因此,在很多情况下,作为艺术作品的照片,往往在科学家、研究者眼中,会成为具有宝贵的科学认证作用和认知价值的媒介。
3 光与影的合奏,真与美的统一
摄影虽然实现了手的解放,但是,同时它又进人了一种受多方面限制的境遇。摄影一度被称为“阳光画”,这说明摄影对光影具有很大的依赖性。事实上,摄影本身就是一种光的艺术,或者说是一种运用光影造型的艺术。摄影师对光影明暗的不同处理和调度,往往直接影响照片的艺术效果。阿尔伯特·伦格——帕契的《冬天的柳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光影合奏的实例:白皑皑的雪野,衬着黑黝黝的柳树林;镜面般平整的溪流,倒映着树的影子。帕契通过自然而巧妙的光影配置,为观众创造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不受任何外力打扰的宁静的世界,一个用明暗打造的空寂的宇宙。
一幅好的摄影作品,至少需要三个方面的条件:合适的自然条件或人工条件,即光与影、明与暗方面的氛围的营造;自然的、真实的、典型的、富有表现力的摄影对象;和谐的、有创意的构图。光与影,在某种意义上充分体现了摄影中人与自然的协调,技术与艺术的统一。这里面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自然中合目的的光与影的存在,需要技术的眼睛去发现和调节。二是自然界中没有合适的光与影,需要受过训练的手和眼睛去布置,在广告摄影、人体摄影中尤其如此。真实的对象,典型的对象,则除了需要专业的训练之外,还需要具备艺术的伦理,健康的心态。由于摄影在所有视觉形式中具有极高的可信度。因此,在摄影中单纯的真实,或者说表面的真实,有时会传达出非真实的、错误的信息。呈现在镜头前的一切,无疑都是可靠的。但是,并不一定是典型的,因而也并不一定是真实的。真实是摄影的生命,摄影没有真实,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真实在某种意义上说,来自于自然,来自于镜头对外部世界不经意的扫描或瞥视,换句话说,摄影的内容没有任何人工性。只有这样,摄影才具有客观性,才具有真实性。
单纯的真实,即使是具有典型的、普遍意义的真实,仍然还不够。它还需要艺术性,需要美,具体地说,需要画面和场景的调度、角度的选择、光影的调节、拍摄时机的选择等。例如,荷赛获奖作品《海啸》,就是一幅融合了上述三个方面因素的典型作品。画面其实很简单,在阳光灿烂的正午,一位悲痛欲绝的印度妇女匍匐在海滩,哀悼在海啸中遇难的亲属。照片左下角是一只被海水浸泡过的布满泥沙的手臂,上面是半截绳索,下面是一根铁索链,右上角是一只鞋子,画面主体就是那个摊开手掌的、无助而悲伤的妇女。在她那摊开的手掌旁边,是她用双手拍击出的深深的手印,是呼天抢地的悲情留下的痕迹。阳光从空中直射下来,在女人和死者手臂旁边留下巨大的阴影。很难想象有比这幅照片更简洁更自然的处理了,但是,这里面却包含了无比丰富、无比深刻的内容,也表达了摄影师无比痛切、无比博大的情感。
4 瞬间性与机缘性
所有的造型艺术从终极效果看,都具有瞬间性的审美特点,因为它们都是一个生命或一个事件或一段历史的瞬间的定格。摄影与其他造型形式的不同在于,无论是从结果看,还是从操作上看,摄影都具有非常突出的瞬间性特点。它不仅定格了历史的一个瞬间,而且也定格于历史的瞬间。绘画、雕塑这类具有明显的瞬间性特点的艺术形式,其创作过程往往相当漫长,短至几天,长至数年乃至数十年。摄影作为最便捷的艺术形式,它的创作,往往在一瞬间就完成了。在这个意义上说,摄影是一门从瞬间始,以瞬间终的艺术。
摄影的瞬间性,也是它获得绘画所不具有的真实性的关键因素。在绘画中,即使是肖像画,画家所面对的对象往往会把自己最佳的精神面貌展示出来,因为他们通常会不自觉地采取形象修辞即表演的形式,结果往往只是展示了自身最美好的一面,这就决定了画家所获得的视觉信息往往不是最典型最真实的;摄影却不同,由于摄取的时间极短,照相机又极灵便,摄影师就有可能采取隐身的方式,使摄影对象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偷拍或抓拍。因此,摄影的终极产品往往是既自然又真实的,另一方面,摄影的瞬间性也使它在准确迅速地表现运动的人和物体方面,与绘画产生了明显而重要的区别:摄影可以准确捕捉运动的人和物体在运动瞬间的形象,而绘画一般只能表现运动的人或物体运动时的持续的形象。阿恩海姆说:“摄影师对于不留痕迹地捕捉生活的自然流动的一面,有一种像猎人一般的自豪。”
作为发现的艺术和瞬间的艺术,摄影最重要的特征恐怕是它的机缘性。机缘是摄影的酵母,也是摄影的生命。有些机缘是可以通过耐心等来的。如佛光,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摄影师发现机缘和把握机缘的能力也至关重要;有些机缘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美国著名摄影师多罗西娅·兰格41岁时拍摄的《流亡母亲》,就是因为机缘,使她终生背上了“只有一张照片的摄影师”的包袱。因为从此就不再有那么好的机缘光顾她,她从此也不再有引起轰动的摄影作品。
摄影经过170多年的发展,到后现代时期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单纯的与传统接近的摄影仍然继续放射出灿烂的光芒,但是,一些新的摄影流派和摄影风格也不断涌现,使得摄影变得逐渐远离纪实性而更加具有综合性和艺术性。有的摄影作品着重于表达概念和观念;有的摄影作品着重于表演效果;而有的作品通过漫画、变形的手法,创作奇异的视觉效果,使摄影走向技巧的游戏;还有的作品变成了拼贴和装置,它们或通过挪用传统雕塑或绘画作品,或通过视觉拼贴,使摄影承载了浓厚的戏拟或反讽信息,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可以预期的是,这种具有综合性和观念性的形式有可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变本加厉,但是,目前对它作类型上的归类或定义似乎为时尚早。
参考文献:
[1] 罗刚,顾铮.视觉文化读本[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6,113.
[2] 阿恩海姆(美).视觉心理学新论[M].郭小平,翟灿,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