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国鹏
(贵州省安顺市中医院,贵州 安顺 561000)
资料选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偏头痛患者88例,其中男患者19例,女患者25例。患者年龄14~63岁,平均年龄(35.5±2.2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偏头痛的诊断标准。
1.2.1 分组方法
将88例患者分为两组,各44例,研究组患者进行针灸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用中医辨证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下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中医辩证治疗,中药配方主要有:柴胡15 g,生姜9 g,半夏9 g,黄岑12 g,灸甘草6 g,玄胡15 g,川芎12 g。同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加以其他的中药配方,气滞血淤加赤芍15 g,红花和桃仁各12 g,丹参10 g;气阴不足加沙参12 g,黄芪15 g;肝胆火旺加钩藤15 g,天麻9 g,龙甘草12 g。用法为水煎服,每日1剂,2次/天,一个疗程为1周。
研究组的治疗方法: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针灸治疗法。针灸治疗方法首先进行穴位的选取,主要穴位有至阴穴、中渚穴、液门穴、合谷穴、风池穴、丰隆穴。具体的操作方法为:采用泻法,并将穴位进行常规消毒,使患者保持侧卧位或坐位,取1寸毫针浅刺入至阴穴留置30 min,每隔5 min进行一次捻转,出针后使血液自然流出,之后进行其他穴位针刺,1次/天,2周1个疗程。进行针灸治疗时可以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选取相应配穴,瘀血阻络患者配以百会穴、膈腧穴、三阴交穴等;肝阳上亢患者选取太溪穴、行间穴、悬颅穴;气血亏虚选关元穴、三里穴、气海穴;痰湿患者取百会穴、中脘穴、太冲穴,且穴位均选取双侧。配穴采用30号毫针进行针刺,同样将泻法作为主要方法,其余操作方法以及针灸时间与主要穴位一致。
治愈:症状完全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显效:头痛和其他的临床症状消失,半年内无复发;有效:头痛和其他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且发作时间明显延长;无效:上述症状均未得到改善,病情甚至有所加重。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2]。
所有数据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一般资料用(±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27%,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比较
偏头痛在中医学中属于“头风”范畴。据《伤寒论》的脉证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灵枢•经脉》中言“手少阳之脉……直上出耳上角……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足少阳之脉……上抵头角,下耳后”,结合现代的临床表现,可判定偏头痛在中医上是为少阳头痛。可遵古循少阳经进行取穴,据不同证型各自配以合谷穴,行气活血,太冲穴平肝泻火、丰隆穴化痰降逆、足三里穴扶正培元,以上各穴位同主穴相配,共起到通经活络和解痉止痛的功效,解除患者的头痛[3]。
有大量临床研究证明,针灸能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有效改善人体的脑血流,还具有促进局部血液的循环和机体功能恢复正常的功效。针灸机体穴位不但能达到良好的镇痛和解痉作用,而且还能调整人体的脏腑功能,对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失调,起到调节作用。针灸配伍可达到调节阴阳、行气和血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等功效,能治疗多种由功能失调引起的头痛。
小柴胡汤主治少阳证,药方中的柴胡散邪透表,让半表的邪气得以外宣;黄芩能清除里热,让半里的邪气得以内彻;川芎和延胡索均有行气血功效,能通经络达到止痛目的;半夏、甘草、大枣和姜均有降逆和胃药效。诸药合用,可起到疏利三焦和和畅气机之功效。
本研究表明,采用针灸结合中药辨证治疗,其总有效率为93.18%,比单用中药治疗的总有效率77.27%高,疗效显著。针灸结合中药辨证治疗,既能各奏其功,又能相辅相成,达到通其经脉、调其气血而止痛的功效。
综上所述,偏头痛的病症治疗时,医师需对病情及患者体质进行具体分析,并通过中医辨证施治,加上中药与针灸,能有效减少头痛发作的次数、频率和时间,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药效期长久,能彻底根治头痛病症。
[1]满韦韬,黄泳,吴敬国,等.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概况[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0(15):81-82.
[2]杨长青.针灸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46例[J].中国中医急诊,2010,15(4):148-150.
[3]李勇华.针灸配合按摩手法结合治疗偏头痛80例临床效果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22(1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