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
在一定时期内的高分对孩子很重要
从今年年初开始,国家就在讨论高考教学的改革方案,探讨如何把素质教育融入到对学生的评估之中。但是我们能够看到,在中国这样的一个人口大国,高考的改革是非常难的。直到7月30号以前,教育部的最终改革方案还是没有做出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除了分数以外,他们依然没有想到该用什么样的评判标准来评判一个学生是否优秀。我认为,高考不管怎么改,最后还应该是以不可能作弊的成绩作为录取的唯一标准。我个人认为在10年到20年之内这个标准都没法改变。
从我本身对中国的了解来说,在一定时期内的高分对孩子很重要。上大学以前对于孩子的学习生活来说,高分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家都知道,小学毕业考到好的分数能进好初中,高中毕业考到好的分数能进好大学。只有到大学后分数才不那么重要了。
从1977年起,大家开始完全放弃干农活,一心一意学习。1978年的高考,我没有准备好,没有考过去;1979年也没有考过去,大专都没有考过。但是1980年,我考入了北京大学。那是我唯一的一次和“高分”相关的考试,我的总分加起来超过了北京大学的分数线。即使是这样,我后来从苏州教育局把我的成绩调出来查了一下,记录显示我当年高考每门课的平均分数只有70分。之所以现在分数越拔越高,是因为大家不但在学校进行全日制的学习,还在补习班学习,这就使得社会上学生们的平均分数越拔越高,而想要进入好的大学就不得不考取比别的同学更高的分数,这是没有办法的。我不宣扬高分能够对人生产生过分夸大的作用,但是对于初中生、高中生来说,通过自己全力以赴的努力,在一定的时间获得理想的分数,并因此进入理想的大学非常重要。
按照中国的大学标准来说,中国的大学有2000多所,分成一本、二本、三本。因为对于中国教育部的分类来说,在一本的大学生能碰到更好的教学环境、教授和同学。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通过两三年的努力进入中国的优秀大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然,也有人跟我说,中国取得成就的人不一定都是优秀大学毕业的。过去是这样的,尤其是80年代、90年代,那时候不上大学的大企业家比比皆是。但是看看现在新一代的企业家有多少是没上过大学的?几乎没有。他们大部分是优秀的大学生,上一个优秀的大学很重要。
分数有时候很重要,但分数不是全部
我对学生是这样说的:人生一辈子有多少次机会是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奋斗,就会让前途豁然开朗的?这样的时候不多,高考毫无疑问是一次,中考也是一次。通过中考可以进入特别优秀的高中,通过高考可以进入特别优秀的大学,未来工作的时候可以申请到特别优秀的公司,这些机会都是需要靠自己努力的。但是对于所有的同学来说,如果一辈子只看到分数,一辈子永远在跟别人比较,跟眼前的人比较,那么他的眼界就无法越过他所比较的那个范畴,也就无法去看到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
高考成绩好,对命运很重要,但升入大学之后,你的成绩在第一名还是第十名对你的未来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我们不光要比成绩,还应该比其他的东西。可是有的同学总是比哪个同学的家庭背景比你好,于是他们开始嫉妒。这样的人一辈子没有出息,他们永远在比,最后心态上就容易出问题。北大十几年前曾经出过这样的事情,一个孩子从小学、中学、大学一直都是第一,最后以北大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之后他又考到了哈佛大学,但是由于文化差异问题、学习方法问题等等,导致他怎么也拿不到第一名了。于是他开始变得很焦虑,越焦虑成绩越往下走,老师找他谈话就更加紧张了,最后导致了心理崩溃,跳楼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这样追求第一名是毫无意义的。如果我到哈佛大学,就安安心心地做最后一名,因为即便是哈佛大学的最后一名,那也依旧是优秀人群中的一员。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成绩是全班倒数第五名。尽管分数有的时候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比如高考、中考,但是从一辈子来说,它对我们的人生并不是那么重要。人生一辈子最重要的是进了大学以后,如何做到真正地开始胸怀世界;如何做到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如何做到开始为自己的人生设想与众不同的道路;如何做到在应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失败时,无论是在爱情上、家庭上、事业上还是工作上,都能够用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每一天。
高考状元们,不要以为你考了状元人生就成功了,人生的成功和状元没有关系。前一段时间在网上流行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段子,说在清朝有两份名单,第一份名单是:付以渐、王式丹、毕沅、林稃堂、干云锦、刘子壮、陈沅、刘福姚、刘春霖。第二份名单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这两份名单里面的人你听说过多少?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时候的科举状元,但是没有一个历史名人,而另一个名单里的人都不是状元,但都是历史上重要的文人政客。甚至有一个人考了10次以后还是落榜的。当然这个名单本身也是有偏见的,因为中国的科举制度从唐朝开始以来,所有的社会变革的推动者都是考上状元、榜眼的人,相当于中国高考前100名的人,他们最终进入了当时的政府机关。可见刚刚我们读到的这个名单,只是特殊的一部分,它说明考上状元并不一定就表示成功,没有考上状元也不一定意味着不成功。
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人中间的一员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大学的普及,现在的情况早就和古代不一样了。古代的时候一年只能考出1个状元、100个左右的进士,但对于我们现在来说,中国的一本大学,一年录取将近100万名学生。如果成为“状元”这个事情只有一个人能做到,我可以不做,但如果在这个省,有一万个人能够考上中国前30名的大学,你应该是其中的一个。你不一定是最顶尖的那一个人,但你可以成为一群优秀人中间的那一个。
我对自己的要求特别的简单,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里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一个人,我打算用60年的时间来做自己的事业。当所有的一切成为历史的时候,我希望我能够成为“为中国的社会做过贡献的人物排名”中的前1000位,不需要进入前10位、前100位,进入前1000位这个要求是可以达到的,因为你只需要变成千分之一就可以了。
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有一个“二八原则”,80%的人占据了世界上20%的资源,而20%的人占据了世界上80%的资源。也就是说你只要进入了前20%,就必然能够享受比后面的人要多得多的资源和发展的余地。其实成为20%太容易了,中国有13亿人。
所以我给大家提的要求很简单,你只需要进入全中国的20%,你就是胜利者。因为这20%的人掌握着世界上比80%的人还要多的资源。人的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当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就感。我特别希望所有人都能顺着自己的爱好,拓展自己的心胸,在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做出一番成就,活出精彩!精彩是人生持续一辈子的过程,绝对不是高考和中考一锤子就可以定下来的,这一锤子只是你的精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