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智丽
近 日,在”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运行十周年高层论坛”上,普洛斯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杨传德表示,由于中国市场在人力、土地以及资源上的优势,加上保税仓储本身具备的增值服务以及金融平台的优势,使国际大型生产商、贸易商及物流商纷纷将目光聚焦中国保税仓储,转移其在其他区域建立的采购、分拨和配送中心至中国市场。
杨传德认为,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兴起,原材料、零部件快速流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制造业对原料地和生产地相接近和一体化的需求也逐步放大,加工制造业需要及时供应、适时生产、零库存的服务对传统物流提出极大挑战。保税仓储的出现,不仅缩短了传统物流中货物在清关环节的准备期,使产品供应链长度大大缩短,同时也为制造业、加工业响应国内外订单需求,实施及时供应,小批量、多批次的库存管理成为可能。从而大大改善传统物流企业需要设置预付性库存的情况,从根本上降低企业供应链的“牛鞭效应”。
杨传德认为,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港口由原先海陆空交界的转运点正逐步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供应中心。
口岸物流已从原先对货物实现简单的换载和接驳逐步向涉及运输、配送、流通加工、口岸通关、增值服务等高层次、细分化转变。
口岸物流中的保税仓储,兼具部分口岸功能,又拓展口岸物流发展中最缺乏的流通加工、增值服务及金融平台等功能,是开展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的最佳场所,不仅在贸易项下同国内外的收付汇畅通,在非贸易项下也可按需自由购汇,整合资金流、物流,拓展离岸金融发展。
此外,保税仓储中简单商业性加工和多国多地区集拼业务的开展,使跨国企业可以方便地实现大规模定制化生产,带动口岸物流逐步向国际化物流平台发展。
历史性变革
杨传德分析,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开放型经济转型的不断推进,国际航运中心战略的实施,“区港联动”试点以及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的区域整合,特别是上海自贸试验区突破性的发展,中国保税物流的发展正迈入高速发展阶段。作为保税物流环节中最具代表性的保税仓储,逐步从单一的保税货物堆放向全球采购配送、单证金融、信息平台和联运枢纽中心衍变——
全球定制化采购配送的分拨中心
保税物流已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载体,作为开展保税物流平台的保税仓储已成为国际物流供应链中重要的一环。
可以预见,随着保税仓储功能的不断深化以及业务流程再造的不断完善,国际大型物流企业势必纷纷落户保税仓储平台并建立采购和配送中心,保税仓储平台在未来中国进出口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
参与国际贸易的单证金融中心
根据最新的外汇管理规定,只有在海关监管的特殊区域内,才可实现人民币及外汇的自由结算。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为保税物流的开展提供了资金流与货物流的分离式操作,也使离岸金融的开展真正得以实现。在保税仓储中,甚至可以直接形成仓单,例如伦敦金属交易所指定的LME仓单,进行直接贸易及购付汇。
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发展道路可以看出,保税仓储已经逐步具备金融和贸易中心的功能特征。
例如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国际营运中心的建立、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金属期货项目的确立,都显示了保税仓储涉及保险、外汇、银行等金融产品的创新开展。
其次,东方海外有2000多人在上海各保税仓储平台从事全球单证业务,24小时向东方海外全球公司提供单证服务。
再次敦豪已筹划在其保税仓储平台内开展物流单证中心建设。这些体现了保税仓储开始为国际贸易提供航运、货代、通关、报关等单证信息处理、信息反馈、数据更新等管理服务。
通关信息集成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在保税物流作业链中,单纯的仓储作用已经不能满足国际贸易的定制化需求。结合口岸物流以及区域加工平台的功能,保税仓储在货物存放期间,根据订单需求,可以开展分拣、更换包装以及简单加工等增值服务,确保产品在保税流通环节中价值链的增长,也为国际贸易的无库存供应以及定制化、定向化、定量化配送提供服务平台。
新加坡的成功运作经验显示,保税仓储未来应该建立起基于电子数据交换和互联网的开放式电子商务平台,以满足政府管理、海关监管、企业运作,形成全程全网、全球覆盖、全面链接的信息平台。目前,从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试点“区港联动”至保税港区试点“区港一体化”的发展历程来看,保税仓储的发展将融合传统物流及口岸物流的运作特色,在原有仓单管理的基础上形成港航区一体的信息网络,逐步开展如电子订舱、仓储管理、货物跟踪等综合航运服务,为海关、检验检疫提供一体化管理条件,形成高效率的贸易便利环境。
区域性联运枢纽的转运中心
以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为例,在深化“区港联动”平台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建立与上海各关区间的多式联运平台,提高覆盖层次及辐射范围,使长三角制造业、生产业原料地及国际市场销售地实现空间上的集疏运结合。国际港航发展的经验表明,一个成熟的“自由港”必将是区域型的物流中心,延伸口岸功能,发挥联运枢纽的转运作用。因此,未来中国的保税仓储将随着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的发展逐步成为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与国际贸易接轨的重要枢纽平台。
保税仓储业的发展是基于国家物流产业振兴规划,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必然产物。通过设立保税仓储,可以帮助货物在免税的状态下实现降低物流成本。对包括普洛斯在内的中国企业而言,发展保税仓储将更好地适应自贸区环境下的国际贸易方式,更快地适应并参与全球化的国际贸易竞争,为中国自贸区发展提供经验。
问题不容忽视
杨传德在肯定保税仓储市场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指出,由于中国涉足保税仓储业时间较短,在规划开发、标准化管理、区域信息整合上的经验相对薄弱。
在保税仓储规划上,应制定合理的指标。随着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的良好发展,有人错误地认为只要搞好这些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以此开展保税仓储业务,必定能够拉动经济增长。而对保税仓储规划的合理性指标并不注重,几平方甚至几十平方公里的面积,无不动用大规模、大手笔、大投入,不注重软硬结合、政策引导和实效发展。国际上知名的保税物流园区,面积“小得可怜”,例如汉堡港口货运中心、德国不来梅园区,实现的却是高层次、集聚化发展。中国缺乏合理的规划指标,难以实现布局集中、用地节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为特征的保税仓储规划。
在标准化管理上,应选择一些有能力、有特色、有基础的保税仓储点开展标准化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广。这两年发展的保税仓储在区域规划上基本都有着照搬照用、“依葫芦画瓢”的特点,加上过于追求所谓的区域特点,树立的业务典型只重于“眼球效应”,实际运用却不甚理想。
在区域信息整合上,由于保税仓储是作为带动区域保税物流发展的特殊平台,其对信息化的应用要求要高于其他行业。现代物流包含了货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信息流,例如新加坡、汉堡和香港,无一不具有一个能够容纳各服务载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来开展业务的。因此,保税仓储必须加快建设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的行业和区域公共信息平台项目,大力开展具有电子口岸、综合运输平台、物流资源交易平台、大宗商品交易集聚的规模及效率兼顾的平台,以适应物流业与互联网联合发展的趋势。
在多式联运体系上,应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作为保税物流中的节点,保税仓储的规划必须要有配套的联运体系来承接。虽然“无水港”的理念已在中国传播,但其功能仅局限于内陆的进出口商在当地完成订舱、报关和报检等手续。且“无水港”有区位局限,必须是公路、铁路主干线的交叉区域。因此,保税仓储的规划仍须依托于交通发达的枢纽区域来发展多式联运,使港口、铁路、公路和机场实现无缝对接,最好是在贸易集中区域及制造业基地建立符合规划的具有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区域型贸易、配送中心。
在服务区域联动上,应与国内外重点区域分销、运输、仓储及货代等领域的实现开放联动。保税仓储不仅在传统物流中有利于形成区域性的贸易集聚,在口岸物流中又能加强同不同港口区域之间的联动能力。但在目前的实践中,各保税仓储平台间的区域性联动仍较为薄弱,还处于提供较低端的基础性保税物流服务阶段。区域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利于提高商品和信息的流通速度,实现两地之间无税产品的流动,也是提高物流对外开放能级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