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卫视及河南卫视品牌发展历程研究述评

2014-09-16 08:10吴静
今传媒 2014年9期

吴静

摘 要:省级卫视既有全国性又有区域性,是中国电视业的重要力量,在其品牌发展的进程中经历着四个主要阶段,五大强势卫视在此阶段中持续稳定的积累品牌资产,使其从2010年起持续三年成为省级卫视品牌竞争格局相对稳定的位置。2010年,处于第二阵营的河南卫视正式将品牌定位为文化,成为首个明确品牌定位为“文化”的省级卫视从而占据了省级卫视品牌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位置。本文结合相关文献,梳理评述省级卫视品牌发展历程、五大强势卫视品牌发展历程、河南卫视品牌发展历程,为河南卫视品牌发展路径、品牌资产积累提供全面的文献研究基础。

关键词:省级卫视;河南卫视;品牌发展

中图分类号:G22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9-0038-05

一、引 言

1989年到1999年,31个省级电视台全部上星,从而形成我国电视业的基本结构:中央电视台—省级卫视—省级地面频道—地市电视台,其中省级卫视既有全国性又有区域性,是中国电视业的重要力量[1]。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省级卫视的竞争经历着四个阶段,分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初级竞争阶段、1999年~2005年的品牌定位形成阶段、2005年~2010年的品牌竞争加剧与深耕阶段、2010年~2013年的品牌竞争格局基本形成的阶段[2]。

在省级卫视品牌发展的四个阶段之中,以第三个阶段品牌竞争加剧与深耕阶段为主要阶段,自从2005年起各大卫视纷纷进行品牌定位,掀起了业界和学界对省级卫视品牌发展研究的高潮。2013年省级卫视品牌竞争的格局基本形成,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东方卫视、安徽卫视品牌定位鲜明、品牌发展过程完善,以逐步积累起各自的品牌资产,在第一阵营中排名相对稳定;其它卫视虽然从2005年起已经逐渐明确品牌定位,却因为在品牌资产积累过程中因反复、盲目等特质渐渐未曾坚守各自品牌发展路径,呈现出节目抄袭模仿的白热化恶性循环竞争阶段。

随着广电总局的“限娱令”和加强版“限娱令”的出台,CTR在2012年推出的省级卫视综合评估体系,可以看出各个省级卫视从节目创意制作、经营运作模式和评估标准上都必须重新思考寻找新出路,品牌化发展重新回到各个卫视发展路径思考的重点之中。

河南卫视在31个省级卫视的品牌竞争格局中并不是很突出,但2011年1月1日,河南卫视正式将品牌定位为文化,成为首个明确品牌定位为“文化”的省级卫视从而占据了省级卫视品牌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位置。先后经历着2011年品牌定位确定、2012年品牌形象系统全新改变、2013年设置符合文化品牌定位的節目三个阶段。

本文将结合相关研究文献,梳理评述省级卫视品牌发展历程、五大强势卫视品牌发展历程、河南卫视品牌发展历程,为河南卫视品牌发展路径、品牌资产积累的提供全面的文献研究基础。

二、我国省级卫视的品牌发展阶段概述

(一)第一阶段:初级竞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1985年,我国卫星电视开始发展,以央视一套为主的中央电视台率先上星,成为我国卫星电视从无到有的开端。1988年3月7日,我国的“东方红2号甲”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发射成功,用于传送中央电视台第一、二套节目[3]。1986年,新疆电视台上星传输,这是我国省级卫视上星的第一家,1989年地处西部的西藏电视台上星,之后14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视台陆续上星。截止1999年,海南卫视作为最后一个上星的省级频道,完成了我国31个省份省级卫视全部上星的格局,也形成了我国电视业的基本结构:中央电视台—省级卫视—省级地面频道—地市电视台。

在这个阶段里,省级卫视的主要任务就是承担舆论监督与新闻传播的作用,其主要的收入模式来自于广告创收。鉴于省级卫视的事业属性,其产业意识不强,而塑造自身的品牌意识也不鲜明。

(二)第二阶段:品牌定位形成阶段(1999年~2005年)

1999年中央电视台提出了“频道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的概念,被认为是品牌化建设的发端之举;2001年,安徽卫视在电视剧编排上打破了黄金时段只播两集电视剧的格局,采取三集联播,形成了其电视剧频道品牌定位的第一步;2002年“湖南卫视战略定位研讨会”确定频道定位为“以娱乐、资讯为主的综合性频道”,成为第一个明确品牌定位的卫视;2003年初,湖南卫视又提出“三个锁定,三个兼顾”的品牌定位策略,即“锁定娱乐,兼顾资讯;锁定年轻,兼顾其他;锁定全国,兼顾湖南”,并提出四全战略——“全国覆盖,全国收视,全国市场,全国品牌”的“四全战略”;2003年,上海卫视更名为“东方卫视”,提出将“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作为独特文化底蕴,以“现代、国际、青春、海派”作为风格定位;2003年,江苏卫视通过调查发觉最受观众青睐栏目的共性,即与情感有关,2004年,江苏卫视确定以“情感”定位频道,明确提出了以“资讯为核心,情感为特色”的频道定位;2005年,中央电视台继“专业化”后开始实施频道“品牌化”战略,同年,全国31个省级卫视陆续开始进行频道品牌定位,如贵州卫视的“西部黄金第一频道”、广西卫视的“女性频道”等,甚至均因其独特的定位而成为2005年省级卫视品牌发展中的耀眼之星。

(三)第三阶段:品牌竞争加剧与深耕阶段(2005年~2010年)

从2005年开始,省级卫视的竞争真正进入了品牌竞争之中。虽然从1999年至2005年,诸多省级卫视已经找准了自己的定位,但真正运用品牌发展战略的却只有湖南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安徽卫视。五大卫视在经过始终如一和脚踏实地的品牌发展与深耕后,都在2010年后确定并持续巩固自身品牌定位,强化受众对其品牌的感知,达到了较高知名度和较稳定的忠诚度,积累自身品牌资产,巩固了其竞争地位。而其他省级卫视由于品牌化进程并不彻底,因而陆续造成无法对品牌定位深耕,从而无法积累有效的品牌资产。

(四)第四阶段:品牌竞争格局基本形成(2010年~2013年)

从2010年起,随着五大省级卫视品牌化路径的深化与推进,省级卫视的品牌之争真正开始,而率先完成品牌化进程的五大卫视也获得了硕果,在收视和口碑上几乎稳居前五,变动不大。鲜明、特色、差异的定位为他们在品牌竞争中赢得不可取代的地位,也为其争得了在人才、资金方面不可小觑的优势。通过2010~2013年间的收视数据和综合评估指标可以看出,湖南、江苏、浙江三大卫视的地位已很难超越与撼动,而安徽、东方、北京等卫视在4~6名间变动。笔者认为,随着网络的急速发展,多种移动终端、视频网站的迅速崛起与整合,定制剧概念的提出与强化,加之受众群体的细分化和媒介消费方式的多元重组化,仅仅靠电视剧为品牌定位打入前五强的安徽卫视将会受到巨大冲击,而有自制自创自营能力较强的北京卫视后来居上。同时,品牌化路程上发展较慢的其他省级卫视追赶起来将变得举步维艰。至此,省级卫视品牌竞争格局基本形成。

三、五大强势卫视品牌发展历程概括

在省级卫视品牌发展的第三阶段(2005年~2010年),湖南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安徽卫视持续最初的品牌定位和品牌发展战略,利用6年的时间积累起各自的品牌资产,在卫视竞争中立于领军位置。为梳理清晰五大卫视品牌发展历程,笔者将其做简要回顾。

湖南卫视——2004年初,湖南卫视推出了“快乐中国”品牌口号,“快乐”成为其品牌核心理念。2005年,“2005快乐中国超级女声”引发收视热浪,随后高价买断《大长今》的播映权,“闪亮新主播”、“王者风范·国球大典”等等一系列改变,使得湖南卫视四季主题更迭,精彩纷呈。2005年湖南卫视在全国市场的收视份额达到3.4%,排名上升到第四,观众满意度、渗透率、期待度、栏目竞争力、人气指数等各项评价指标,持续保持省级卫视第一,强化了快乐中国的品牌理念。它的成功也给包括央视在内的各大省级卫视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启发,使其纷纷意识到“个性化品牌定位与创新才是发展之道”[4]。

江苏卫视——2008年,江苏卫视在定位“情感”4年之后,打出“情感牌”《非诚勿扰》,获得巨大成功,并通过《非诚勿扰》巩固了其“情感世界”的品牌定位。2010年,江苏卫视将品牌定位完善为“情感世界 幸福中国”,并且于同年7月完成了整套品牌形象系统的更新和升级,通过形象宣传片、频道 LOGO、片花、栏目的包装等方式使频道符号个性化,方便观众识别和记忆。至此,江苏卫视完成了品牌的定位与初期发展阶段,在受众心理奠定了“幸福与情感”基石,使其知名度一再提升,忠诚度不断稳固。

浙江卫视——2007年,浙江卫视因《我爱记歌词》异军突起,在节目一炮走红后,又相继推出《我是大评委》、《爱唱才会赢》等娱乐节目,掀起全民娱乐的狂潮。2008年8月,浙江卫视将其使用15年未变的台标颜色为主题,将“蓝海”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形象的体现在了其品牌定位上,推出全新的“中国蓝”品牌定位,浙江卫视总监夏陈安把浙江卫视的品牌理念归纳为 “彰显广阔和深邃,打造中国一流卫视,构建全国平台”,“中国蓝,境自远”成了其品牌呼号,2009年,浙江卫视又顺势推出三档全新的娱乐节目:以美食秀为主的《爽食赢天下》、以舞蹈秀为主的《越跳越美丽》、以脱口秀为主的《小武向前冲》,再次奠定了其娱乐品牌的基础。而真正将“中国蓝”品牌联想植入人心的,则是《中国梦想秀》节目。无论是舞美、主持、节目都呈现出一片天蓝海阔的清新宏远气象,并推出八大“蓝”主播:魅力之蓝朱丹、浪漫之蓝华少、机智之蓝沈涛、青春之蓝左岩、博大之蓝席文、亲和之蓝何敏、善良之蓝王帅、幽雅之蓝陈蔚波,将蓝概念与主持风格结合形成品牌色彩上的统调。

此外,在《中国梦想秀》的节目中,更是将其呼号“中国蓝 境自远”与赞助商洋河蓝色经典的广告语做了充分融合,使受众调换至浙江卫视时,顿感一片“天蓝蓝 海蓝蓝”,形成了巨大的视觉差异[5]。

东方卫视——2003年,“上海卫视”更名为“东方卫视”,2004~2006年启用的“新闻立台 娱乐见长”,紧接着是 2006~2009年间使用的“与力量同行”,从这三个不同的阶段可以看出,东方卫视在品牌定位时一直在犹豫和徘徊中行进。直到2009年6月改版,东方卫视借助上海独特的地缘优势——东西融汇、新旧交融,真正提出了品牌口号为“风从东方来”,代表了上海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格局。

同时,这个品牌定位是希望能够借助2010年的世博会契机,塑造出全新的品牌形象,真正使其从省级卫视的竞争格局中跳脱出来,立于世界语境的格局下,彰显东方现代气韵,传递海纳百川的气度。2010年4月,推出《中国达人秀》节目,展现中国达人的魅力、特色和情怀,节目播出后取得了收视和口碑双丰收。东方卫视也借助《中国达人秀》的节目品牌再次巩固了频道品牌“风从东方来”的定位,强化了时尚、开怀、现代的“东方”品牌形象[6]。

安徽卫视——1998年,安徽卫视将《婆婆、媳妇、小姑》这部电视剧按照受众细分的概念,将其定位为“只给女人看”的电视剧后结合有奖收视使其與同期在央视播出的《水浒传》形成了有效地竞争,也开启了安徽卫视逐步走上“剧行天下”的品牌定位;2000年,安徽卫视首开《周末大放送》,选择经典电视剧在周六、周日两天以每天10集的速度播出,并开辟早间《男性剧场》、午间《青春剧场》和下午的《女性剧场》,迅速创造了收视奇迹;2002年,安徽卫视将其品牌定为“打造中国最好的电视剧大卖场”,并结合原有剧场形式,加推《黄金剧场》《卡通剧场》《海外剧场》三大剧场,形成了七大剧场的电视剧大卖场格局;2003年,又在晚上22︰15分后开辟了《雄风剧场》,延长收视的黄金时间;2004年,在《黄金剧场》的品牌下,提出《第一剧场》概念,即“第一时间播出新剧、第一收视表现、第一广告价值”三个第一的策略;2005年,央视首推“独播剧”概念,湖南卫视更是以每集1万美金的价格与央视竞争买下了《大长今》的独播权,此后湖南卫视进入电视剧的竞争行列并尝试自制剧,而安徽卫视同年变动不明显;2006~2007年间,安徽卫视紧随其后,陆续推出独播剧,巩固其“电视剧”的品牌地位;2010年,提出“剧时代,变者强”的品牌呼号,力图追随时代的变化,再次巩固电视剧品牌地位;2011年,又提出“剧赢天下”的呼号,希望能够稳固其“电视剧”品牌地位[7]。

从2013年起,面对一个瞬息万变的多种媒介同台竞争的时代,五大卫视已经开始慢慢走上了从自身品牌定位到受众分析双向结合的强化品牌形象的道路,也陆续尝试着分析大量受众数据,结合自身品牌定位深挖并进一步细分受众市场,甚至在电视剧上也将于2014年进入“定制剧品牌化”的新纪元,即“结合频道特质,制播紧密联动,推动多部定制独播大剧的创作拍摄生产,实现在黄金剧场播出总量占到40%至50%。”这意味着,强势卫视将在内容生产、编排策略、市场调研、整合营销等方面都将结合自身品牌定位进行纵深发展,以便进一步强化品牌印象提升品牌价值。

结合五大强势卫视的品牌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其皆具备以下特征:

1.品牌定位在当时的竞争格局中都异常鲜明、个性,具有较高的差异性、识别性,能使受众清晰记忆。

2.在品牌发展的路程上,无论五年还是十年,都能坚守最初品牌定位进行持续深入的发展,确保受众能够准确接收统一连贯的品牌信息。

3.雖然都经历过呼号模糊或变更的过程,但呼号始终围绕品牌定位展开且最终确定后都能维持较长时间。

4.节目设置都是根据各自品牌定位展开,用节目子品牌带动受众对卫视母品牌的感知。

四、河南卫视品牌发展历程概述

河南卫视在省级卫视竞争格局中一直处于第二阵营,虽然有《梨园春》《武林风》两档全国知名节目并稳坐戏曲和武术的宝座,但随着节目形式固化、受众年龄老化等特点,使得河南卫视从2005年起开始的省级卫视竞争中一直处于被动,意图崛起却步履维艰。此外,受众也逐渐出现固化僵局并以低学历、低收入和高年龄为主,这与多数企业的目标群体存在代沟,导致河南卫视在广告竞争力也日趋衰弱。

这种局面不仅体现在电视实践领域也体现在学术研究领域。在知网数据库中以关键词“河南卫视”为检索项,检索论文共计105篇,其中期刊论文95篇,硕士论文10篇,博士论文0篇,其中75%的论文是以河南卫视个案研究为主,以《武林风》《梨园春》为主要个案。从2011年起,有3篇期刊论文是以河南卫视品牌为主的,且均集中在品牌定位上。这三篇论文是基于2011年河南卫视定位“文化”后产生的研究。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河南卫视以近乎突击的速度围绕文化品牌进行着不同的尝试。在此,笔者对河南卫视分两个阶段进行简要梳理,分别是1969年开播至2010年的栏目发展阶段2011~2013年文化定位品牌发展阶段。

(一)1969年开播~2010年的栏目发展阶段

河南卫视的前身是1969年9月15日开播的河南电视台第一套节目,节目于1996年通过卫星方式传播后改名为河南卫视,截至2013年,河南卫视在全国基本实现地级以上城市全覆盖。其中1994年开播的《梨园春》和2004年开播的《武林风》成为河南卫视的品牌节目,并因其节目创办的因素为其独特的地方传统文化——豫剧与武术——而使其具有不可复制不可抄袭的竞争优势,在省级卫视中打响了“戏曲牌”和“武术牌”。2008年,鉴宝类节目《华豫之门》全新改版,以“展现收藏百态体现人文关怀”为节目宗旨,为广大收藏爱好者提供了以一个展示藏品、交流藏品和鉴别藏品的平台,成为国内第一个鉴宝类节目,并一度取得了同时段全国收视率稳居前十的优异成绩。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三大王牌节目面对着各自发展的困境。开播了20多年的《梨园春》面临着节目形式固化、受众老龄化的难题,《武林风》面对着细分的男性受众市场因其节目定位无法有效扩大受众范围,而《华豫之门》则遇到央视《鉴宝》节目的冲击,无论是从资源、藏品、嘉宾或是资金方面,《华豫之门》在竞争都无法占据优势地位。

此外,创新节目则一直处于模仿和抄袭的阶段,无法形成有效的收视,而各大卫视纷纷崛起,浙江卫视的《爽食赢天下》、湖南卫视的《跨年演唱会》、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再次将河南卫视在此竞争格局中一甩千丈。尽管意图崛起,但面对全盘娱乐化的综艺节目格局,河南卫视无论是从节目制作、人才储备能力、资源占有、资金积淀方面都不具备做娱乐化综艺节目的优势。从2009年至2010年的收视数据表明,河南卫视的收视排名一路下滑,连续三年排名均17、18名徘徊。

(二)2011年~2013年文化定位后的品牌发展阶段

2010年是河南卫视改版发轫的元年。2010年11月4日,王少春被正式任命为河南电视台台长。由于他曾经担任过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因而对文化有着厚重情结,意图从文化上为河南卫视改头换面。

许建峰在《河南卫视品牌形象以“传统文化”的定位与思考》一文中,分析了河南卫视具备区域文化底蕴深厚且人才密集、周边卫视竞争相对较弱但文化特质形似、河南卫视已有《武林风》《梨园春》等成熟节目奠定其文化特性不易复制三个主要优势,集中提出了应以“文化”作为品牌定位的策略,“是传统文化基础上衍生的文化传承、创新与超越”[8],河南卫视的文化应该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创新”[8],并分析了文化作为品牌定位所具有的内涵延展性、与时俱进性、社会责任性、节目延续性、受众群体庞大性等特征,从理论论证了河南卫视以“文化”定位的可行性与开拓性。这篇文章应该看作河南卫视文化品牌定位策略制定的源头。

2011年初,河南卫视以文化定位的改版逐步推进,将“文化卫视 寓道于乐”作为呼号,“植根于中国文化,与时俱进地采用现代、时尚、娱乐化的表达手法。‘河南卫视,文化卫视和‘河南卫视,寓道于乐作为两个具有递进意义的宣传口号,共同点是对“文化”内核的一脉相承。[9]”并陆续推出《拍客行动》《创意时代》《魔亦有道》《何乐不为》四档创新节目,力图异军突起。同年4月,河南卫视进行了全台近5年来首次台聘人员的招考,从学历资格、任职年限等方面严格把关,从报考的400多人中通过考试录取200员工,从频道聘用转为台聘,为河南电视台的人才储备进行了一场透明、公正、公开的筛选。但是这一年的改版从品牌视觉系统上并没有改动,对于受众而言,河南卫视只是新增加了几个节目而已,变更的呼号因为没有得到视觉识别系统的统一性、系统性,因而对受众而言并没有更多的意义。也因此,这一年的改版反映在收视率数据虽然有攀升但速度并不十分显著,收视排名上升至14位。

2012年是河南卫视为加强文化定位进行改版和调整较大的一年,也是将品牌定位通过“视觉识别、新节目上线、编排格局更改”等步骤明晰传递给受众的一年。

从视觉识别系统上,1月1日,河南卫视将对原有的台标进行简化和变更,去掉原有的环形符号和“TV”,在图形上保留“HN”组合而成的大象形象符号,将色彩由金黄色改为蓝白相间的主体色调,从视觉上一改“黄象台”的印象,变为“蓝象”。同步更换了在播包装系统和离播包装系统,此外完成了电视台内部的视觉系统,这意味着河南卫视正式意识到了品牌定位的完善首先需要从品牌形象系统切入,才能带动相应的品牌联想。

从节目设置和编排上,1月3日,河南卫视依托中国独特的文化资源姓氏文化推出了一档创新节目《知根知底》,以解读姓氏文化为主题,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为宗旨,以大众化的娱乐形式传递文化的宗旨。该节目开播后广电总局进行了专栏点评,认为“是河南卫视继《梨园春》《武林风》《华豫之门》之后,提供给全国电视观众的又一文化大餐[10]”这档《知根知底》节目全程在北京录制,并请王刚担任主持人,纪连海担任姓氏解读专家,分为“寻根问底”“自说家事”“百姓追擊”和“真假猜想”,其中穿插皮影、剪纸、舞台表演和外采等方式演绎姓氏起源、衍变和发展,并根据不同的姓氏邀请各行各业的名人助阵。同时,河南卫视与北京、上海等传媒公司合作,陆续购进《大驾光临》《老故事》等节目,力图联合打造文化品牌定位。

在编排格局更改上面,在晚间播出时段采取“2+3+1”的格局,即2集黄金剧+1个自办栏目带+3集月光剧的播出模式,力图达到整合资源,优化版面,横向延伸,纵向拓展。

2013年,河南卫视围绕文化的品牌定位进行节目调整和深化策略,并且在这一年通过原创节目、多屏联动和合作模式引发了各界的关注。

自创节目上,2013年7月11日推出了《汉字英雄》,邀请马东做主持,于丹、张颐武、高晓松等文化名人担当评委,运用汉字十三宫在内的赛制,全国选拔选手,引入科技元素、电子手写系统,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进行结合,并与爱奇艺合作进行网台联动的播出,意图使中国汉字文化通过大众媒介得到关注。而《汉字英雄》也的确不负使命,达到了预期效果,收获了全国第三的收视率,还成功地在观众中掀起一场“汉字热[11]”,并在节目第一季收官时,创造了暑期档收视率排名全国第4的优异成绩,同时获得收视和口碑的双赢;2013年11月初,对文化情有独钟的央视名嘴崔永元辞职,从央视退出后谢绝诸多卫视的邀请,加盟以文化定位的河南卫视,并计划于2014年开播文化节目《一起读书吧》。2013年11月21日,以解读成语精髓解码中国文化的《成语英雄》开播,崔永元、钱文忠和蔡志忠担任嘉宾评委即成语先生,分别承载“评人”、“用画解读成语”、“深度解读成语”的功能,而三人愿意加盟河南卫视的原因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在《首播》杂志2013年10月号对话钱文忠和蔡志忠先生时,钱文忠表示《成语英雄》的开播“是件功能无量的事情。这个功德是培养大家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敬畏心、一种亲近心”,蔡志忠先生则表示“我选择参加河南卫视《成语英雄》,也是希望用便捷的方式来传播国学。无论是前一阶段的《汉字英雄》,还是现在的《成语英雄》,河南电视台都在传播文化方面都有独特的渠道和方式,我表示欣赏和赞赏”。

在多屏联动形式上,《汉字英雄》尝试了与爱奇艺的合作,实现了电视、PC、手机、平板电脑4个视频终端的多屏互动,同步播出,并且配合节目宣传开发了手机和PAD版的同名APP软件,使观众既可以平时参与汉字游戏,也可以同步观看电视播出,与选手同步答题,实现了真正的电视互动。在合作模式上,河南卫视与爱奇艺联合制作《汉字英雄》,双方按照1︰1的比例共同投资,共享知识产权、共同制作播出,联合招商、共同受益[12]。

综上所述,河南卫视在2010年完成改版之后,逐步遵循其“文化卫视”的定位摸索前行,其中不乏在节目制作、合作模式和全媒体联动下的多重探索。2011年完成品牌视觉系统后,河南卫视围绕文化定位做出了突飞猛进的变动和改革,也取得了相应的成绩。但必须看到,河南卫视在品牌化进程中陆续出现定位清晰呼号不明、呼号变动、品牌形象系统更换不完善、品牌感知质量未曾建立、知名度测量困惑和忠诚度培养缺失等相关问题,经历着收视不稳定而品牌资产无法有效积累的发展瓶颈。

五、总 结

综上所述,省级卫视品牌发展阶段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为品牌竞争的主要阶段,而第四阶段为品牌竞争格局形成阶段。通过回顾五大强势卫视的品牌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均具备品牌定位明晰、品牌呼号稳定持续、品牌形象统一、节目设置以品牌定位开展等特点,而河南卫视在品牌发展进程中陆续存在知名度缺失、忠诚度不足、品牌形象不完善、感知质量不明晰等特定,需要在参考五大强势卫视品牌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和品牌学科知识,尽快建构起行之有效的品牌资产,使之在省级卫视竞争格局中立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熊忠辉.中国省级卫视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5.

[2] 周蒙.省级卫视品牌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3] 江澄.纪念我国卫星广播电视开播20周年[J].卫星宽带与多媒体,2005(23).

[4] 平莹.省级卫视的品牌定位研究——以湖南卫视为例[D].西北大学,2010 .

[5] 何琴.电视媒体品牌策略研究——以浙江卫视形象品牌“中国蓝”为例[D].重庆大学,2010.

[6] 王志宏.上海东方卫视频道的定位及品牌文化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

[7] 王菲.对安徽卫视电视剧品牌战略的分析——基于资源理论的视角[D].安徽大学,2007.

[8] 许建峰.河南卫视品牌形象以“传统文化”的定位与思考[J].新闻界,2010(12).

[9] 符军,曹新明.河南卫视:文化创新助推大象起舞[J].媒介,2011(7).

[10] 东方今报.河南卫视姓氏文化节目《知根知底》新春再刮文化清风[N/OL].http://www.jinbw.com.cn/jinbw/xwzx/zzsx/2012012949 41.htm.

[11] 新华网.《汉字英雄》传播正能量 再掀“汉字热潮”[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ent/2013-08/26/c_125237431.htm.

[12] 文化卫视.传承文明——河南卫视2014年内容战略[EB/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7dabc40101no2h.html.

[13] 屠珊.中国省级卫视发展战略探索——以上海东方卫视为个案[D].复旦大学,2010.

[14] 庞莹.我国卫星电视频道品牌化建设初探[D].郑州大学,2010.

[15] 李琳宵.河南卫视的文化盛宴[J].第一智业,2012(11).

[16] 赵瑜,刘桐春.中国蓝:省级卫视顶层设计的创新实践[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6).

[责任编辑:艾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