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网络舆情发展态势及应对策略

2014-09-16 06:34白绪强于杨
今传媒 2014年9期
关键词:舆论引导网络舆情县域

白绪强 于杨

摘要:县域是社会管理最基本的单元,直接面对发展和稳定的双重压力,尤其当前改革发展进入攻坚阶段,各类社会矛盾集中显现,将县级政府推向网络舆论最前沿。网民数量连年攀升、基层矛盾日益多发、民众网络意识增强等主客观因素直接导致县域网络舆论日趋活跃,舆情事件层出不穷。如何引导和把握众说纷纭的社会舆论,亟需从议题设置、情绪疏导、信息发布、热点要素控制等方面,做出有益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县域;网络舆情;舆论引导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9-0026-02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随之产生,并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何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和舆论引导,确保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突出问题。

县域作为国家最基本的经济和社会单元,同时也是社会管理最基本的单元。他们直面群众,直面各种矛盾冲突,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应对突发事件,因此而面对的舆论压力尤其是网络舆情压力也更严峻更突出[1]。

Z市地处山东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转型加速,网络文化发展十分迅猛。切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已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该县级市为例,通过调查网络舆情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研究网络舆情处置应对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继而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维护县域良好的网上形象和网络舆论环境,营造和谐稳定的互联网环境,提供些许参考与借鉴。

一、县域网络舆情态势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网民数量连年增长,网络媒体形式不断更新,群众网络参政议政意识逐渐增强,互联网已越来越成为获取信息和表达诉求的重要渠道。

(一)網络舆论日益活跃

总体看来,各地网络舆论事件时有发生,网络舆论总体呈日益活跃趋势。从该市2013年网络舆情数量来看,全年搜集网络舆情2600余条,较2012年的1887条,同比增长37.8%。无论是年内不同季度间网络舆情数量,还是不同年度间网络舆情总量,总体均呈上升趋势。从舆情类别分布来看,涉及农村干群关系问题占比为42.4%,可见农村网络舆论日益活跃,干群关系和土地征用拆迁等问题成为网络舆情多发点,同时也是下步县域网络舆情监测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二)网民数量不断攀升

截至2013年6月,该市网站总量近600家,上网用户20万余户,其中宽带上网用户11万余户,无线上网用户9万余户,网吧83家,网民70余万人。2008年以来,政府在每个社区规划建设了电子阅览室,208个农村社区均已建立起15台以上联网电脑的电子阅览室,年接待农村社区居民上网人次56.6万以上。同时随着电脑和互联网应用的普及,电脑和网络已逐渐进入城乡居民家庭,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城乡居民家庭联网用户数超10万户,互联网普及率逐年提高。

(三)监管机制日趋健全

网络舆情变化万千,领域众多,完整掌握网络舆情,需要依靠有效的工作机制[2]。该市于2008年建立网络宣传管理部门,探索形成了网络舆情收集、分析、处置、报告等机制。一是建立舆情收集机制,跟踪即时信息。二是建立汇总机制,每日、每周、每月分别汇总本地网络舆情信息,科学分析,合理研判,把握趋势。三是建立报送机制,根据舆情层次和性质,分别报送不同领导和部门,为决策提供参考。四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通力协作,形成合力。目前,基本形成“以联席会议为基础,以会商协作为平台,以舆情研判为重点”的联动管理模式。

二、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县域网络舆情发展趋势和规律是全国舆情形势的一个缩影。网络舆情连年增长,互联网已成为社会舆论重要发源地。究其原因,主要受主观和客观因素影响。

(一)主观方面

1.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领导干部不懂网、不上网,对网络舆情认识不深刻,思想不重视。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不能及时做出预判性处置,只求现实工作得以推进,忽略潜在舆情危机,疏忽间小舆情往往扩散演化成大事件。对网络舆情危机的影响力估计不足,消极防御回避多、积极处置引导少,简单粗暴应对多、合理疏导平息少。

2.认识存在误区。部分基层干部不能正视发展中产生的问题,甚至把舆情当“敌情”,片面认为负面舆情就是媒体作祟。殊不知媒体既不是事件的起点,更不是终点。舆情的出现,其根源不是媒体报道,而是问题和矛盾本身的客观存在。有些干部对批评和质疑过于敏感,对待网络舆情能捂则捂、能压就压,更谈不上从倾听民众诉求中改善治理,在回应舆论质疑中寻求进步。

3.处置应对乏力。由于网络舆情突发突变,应对时缺乏合理有效策略,将导致措手不及、无从下手。基层党委政府或部门在应对舆情事件和记者来访时,往往认为宣传问题就应当由宣传部门出面解决。而事实是,问题的源头往往出于现实工作不到位,单由宣传人员出面应对,由于不了解矛盾现实情况而常处于被动,现实问题得不到合理有效处置,网络舆情也不能从根源彻底解决。

(二)客观方面

1.社会矛盾问题多发。在社会转型、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随着城乡一体化改革进程的深入,群众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土地征用、拆迁改造、就业、教育、医疗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都引起群众的强烈关注。加之部分基层干部工作不到位,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粗暴,导致群众对政策不了解、不支持,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工作难以落实、矛盾多发。

2.群众网络意识增强。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日益普及,群众网络参政议政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网民逐渐习惯于通过网络反映问题、表达诉求。在现实社会中通过信访等方式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民众往往转向网络渠道,甚至由于其平等、虚拟、隐蔽等特性,网络有时已成为群众反映问题的首选渠道。由于网络传播的快速性,一个诉求往往被同时在不同网站转发以引起关注、炒作,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舆论压力。

3.畅通网络表达渠道。近年来,“网络问政”越来越为群众所熟知和接受,各级党委政府逐渐重视网络民意收集,畅通民意表达渠道。通过网络问政于民,中央领导首先提出并率先垂范,多次亲自“触网”与网民沟通交流;多省市党政主要领导亲自上网公开回应网民诉求;将微博问政写入省级政府工作报告,等等。从各级领导到各级媒体,从中央到地方,网络民意表达渠道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

三、应对策略

县级政府直接面对发展和稳定的双重压力,特别是当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各类社会矛盾集中显现,众说纷纭的社会舆论亟待引导和把握,更需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3]。因此,既要重视网络舆论监督,使其成为汇集民意的重要途径,更要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调控与引导,确保网络舆论健康发展。

(一)做强主流网站,主动设置议题

调查显示,当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主流新闻网站是民众获取和求证信息的主渠道[4]。我国现有的传统主流媒体在受众中享有较高的公信力,应把这种信誉和权威延伸到网络,依托党报党刊办好主流核心网站,使之成为权威新闻源[5]。特别是在有突发事件或热点问题发生时,主流核心网站应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消息,满足公众知情权。目前县域本地网站影响力还很弱,而商业网站的影響力大大超越了政府性网站。因此,应依托报社、电视台等传统媒体机构的新闻资质和新闻资源,加大县域主流核心网站建设力度,使其发挥应有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成为能对本地网络舆论起主导作用的权威网站。

(二)转换把关方式,疏导网民情绪

与传统媒体把关方式相比,虽然网络媒体各关节点上同样存在着各种“把关人”,但由于网络媒体自身特点,其把关方式与传统媒体有较大差别,网络传播大大削弱了传统把关人的权力。这就要求我们及时转变观念,转换把关方式。在新形势下,舆论把关的方式应从“严把关”发展为“巧指路”,从让人们“看什么”发展为教人们“怎么看”,从以“堵”为主发展为以“导”为主。在充分尊重言论自由、允许不同观点表达的同时,还要在扑朔迷离的新闻事件和众说纷纭的意见中为网民答疑解惑、指点迷津[4]。

(三)控制热源要素,防止舆情升级

对监测到的网络舆情区分舆情类型、分析热源要素的基础上,要对舆情事件中存在的热源要素予以合理控制和干预,防止舆情升级形成舆论热点[6]。如针对司法执法、干部风纪、公民维权类舆情事件中存在的主体地位差别,应注重采取平等对话方式与网民沟通,减弱或消除地位差别要素,防止因公权方过于强势,激化官民矛盾;针对公共安全、公共管理等事件存在的牵涉方广泛性,应着重做好群众安抚工作,防止事态扩大形成群体事件。不同类型的舆情事件热源要素不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对各要素逐一控制,防止热点升级[7]。

(四)做好信息发布,回应网民关切

谣言止于智者。根据“谣言=事件重要性×事件模糊性”的定律,只要破除模糊性因子,谣言就没有存在的空间。由于政府与民众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网民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存在疑惑,各级政府部门就要通过网上或网下方式及时与群众取得沟通,使官方的信息发布与网络舆论的关注迅速对接,真诚答疑、及时反馈,进而消除疑虑,建立公信。

参考文献:

[1] 董丽丽.基层干部:网络舆论压力最大的干部[EB/OL].http://news. nen.com.cn/system/2013/05/31/010403464.shtml.

[2] 纪红,马小洁.论网络舆情的搜集、分析和引导[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7(6).

[3] 庞胡瑞.新媒体环境下如何“突围”县域舆论危机[EB/OL].http:// society.people.com.cn/GB/223265/16908290.html.

[4] 马美莉.关于提高新形势下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调查与思考[J].台州社会科学,2009(2).

[5] 刘国军.网络舆情与创新社会管理[J].网络传播,2012(8).

[6] 王国华,曾润喜,方付建.解码网络舆情[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7] 曾润喜.网络舆情管控工作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9).

[责任编辑:东子]

猜你喜欢
舆论引导网络舆情县域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