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意江
摘要:解题策略是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的部分。所谓的解题策略,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在解题的过程中,做到对相关技巧的运用,进而完成解题过程。笔者根据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经验,对初中数学的解题策略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并给出几种在解题过程中的建议,以便于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其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 解题策略
一、做到对学生解题过程中的方法培养
(一)培养学生解题过程中的信心
信心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帮助其潜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便于其能够寻找到适合的方法,完成解题的整个过程。在初中教学的过程中,我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总是按照试卷的顺序来进行解题,这样做可能会因为中间一些难题的出现,导致解题信心有所降低。一些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遇到一两道题不会之后,就开始出现慌乱的情况了,导致其整体解题思路被打乱,最后丧失信心,开始对自己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与解题的能力有所怀疑,导致解题失败。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在学生考试之前,需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相关的辅导,使得学生在考试之中能够建立起信心来。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做到沉着、冷静。不能被几道难题吓倒,遇到不会的题就可以跳过去,给自己一些暗示,自己不会,别人也不一定会。
(二)学生的审题能力需要培养
审题是解题的开始,只有认真地审题,才能够做到有效地解题。在审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做到认真、细致,还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对问题存在的本质进行探讨,从而找出解题的相关思路,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有效的解题。
例1:如果分式(x^2+x-2)/(x-1)的值等于零,那么x的值是多少?
对于这题来说,在审题的过程中,需要对分母(x-1)不能为0做到充分考虑,要是没有做到这一点的话,就会得到两个结果,既x=1或者x=-2。但是因为分母不能够为0,所以得到结果只能是x=-2。
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具体解题策略的培养
(一)解题之前需要找到相关的切入点
很多数学问题都比较复杂,因此,学生在解题之前,需要找准解题的切入点。并且因为学生长期以来会存在思维定势的现象,在解题的过程中也会带来许多产生较多的不良影响。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解题方法做到正确的培养,使其能够在解题的过程中养成一个良好的思路来进行解题。教师需要做到的就是要求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帮助其找准题目的切入点。只有找到题目的切入点了,才能够更好对题目做到解决。
(二)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对想象力的充分发挥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相关于“面积”问题比较多。对于“面积”问题来说,其在定义及其存在的相关规律中存在着较多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要是学生能够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做到理解与体会,并且能够掌握相关的数学思维来运用到解题的过程中,就可以对初中数学存在的几何图形的面积问题做到有效解决,并且还可以运用一些较好的方法。
对于这些几何图形来说,其面积的大小往往都是与图形存在的线段大小、弧度及角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的。因此,掌握面积的解题方法,还能够对其他各种几何图形题进行解决,比如可以使用面积的等量关系来证明一些线段的相等及不等问题。另外还可以证明角及比例是否相等的问题。
例2:若E 、 F分别是矩 形 A B C D边 A B、C D的中点 ,且 矩形E F D A与矩形A B C D相似。则矩形 A B C D的宽与长之比为是多少?( )
( A ) 1 : 2 ( B ) 2 : 1 ( C ) 1 : 2 ( D ) 2 : 1
对于这题来说,根据题目中已经给出的信息,我们知道矩形ABCD的长AB与宽AD之间的存在的比例大小,就是矩形EFDA与矩形ABCD的相似比大小。因此,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设矩形EFDA与矩形ABCD之间存在的相似比大小为k。由于矩形ABCD的中点在题目中给出的是E、F,因此对于矩形ABCD来说,其存在的面积大小就为两个矩形EFDA的面积大小。从而得到两者之间的比例大小k=1:2,最终就可以解得矩形长宽之间的比例为2:1,因此得到最后的答案为(B)。
(三)在解题过程中对特殊值的正确使用
对于初中数学来说,虽然还是属于基础数学阶段。但是对于一些数学题目来说,还是比较难的。另外,对于素质教育来说,因为在新课改之后,要求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做到有效地培养,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所重视。所以许多数学题目来进行设置的过程中,就对其存在的难度做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造成一些数学题目都显得比较复杂,并且在对这些数学题目进行解决的时候,不能够采用单一的思维及解题的模式来进行,不然就会遭遇很多的困难。如有些数学问题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研究它的性质 ,如果从所有的值去逐一考虑,那么问题将不胜其繁甚至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避开常规解法,跳 出既定数学思维,就成了解题的关键。
例3:分解 因式 : x2+2xy 一 8y2+2x+14y一3。
解:令y=0,得x2+2x一3=(x+3)(x—1);令x=0,得:一8y2+14y一3=(一2y+3)(4y一1)。当把两次分解的一次项的系数1.1;一2.4。可知:
1×4+(一2)xl正好等于原式中xy项的系数。因此,综合起来有:
x2+2xy一8y2+2x+14y一3=(x一2y+3)(x+4y—1)。
对于本题来说,因为是二元多项式,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也可以使用常规的方法来进行解决。但是为了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需要教师在解题的过程中来寻找新型的方法来进行分析与探索。比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取特殊值的方法来进行解题,将题目中的未知数设为0,这样就可以对未知数进行隐去,从而可以做到对另一个进行求解,以便于做到化二元为一元的效果。
对于初中数学来说,在其解题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灵活性,对于这些存在的数学题,在解决的时候,并不一定只能用一种解法来进行解决。对于一些初中数学题目来说,使用常规的解题方法不一定能够解决出来,这个时候就需要利用解题的策略,来寻找到特殊的解题方法。
参考文献
[1]乐洪涛.例谈初中数学中常见的几种解题策略[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21)
[2]吕小利.关于初中数学解题策略的探讨[J].数理化学习,2011(02)
[3]赖朝菊.初中数学解题策略的教学思考[J].新课程(上),2011(04)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