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2014-09-16 05:18邢延儒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表达能力口语小学生

邢延儒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进行语言学习时有两个必经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不理解到理解”,这一阶段是儿童语言学习的一次飞跃。第二个阶段是“从理解到运用”,这是儿童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目前,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书面表达轻口头叙述的现象。为了让学生掌握语言的运用方法,教师必须要多加鼓励,消除学生的顾虑心理,与学生沟通情感,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语言情境,让他们养成说的习惯。

对学生是否掌握语言的评价标准不是学生对语言的理解程度,而是学生能否灵活、准确地运用语言。同理可知,在对学生的语文口语表达能力进行评判时,我们不能只看学生的理解能力,而是要以学生的运用能力为主。新课标告诉我们:“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教师要努力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对学生的学习以及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意义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普遍存在着以下三点问题:第一,教师对学习目标的把握不准确。为了能够让学生得高分,提升班级的升学率,很多教师采用了对学生全面发展不利的教学方法。他们在教学中只重读写,对学生听说的培养几乎为零,学生的书面语训练较多,口头语的训练却少之又少。第二,在认知上超越学生的能力。在现行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让学生分析文章,并将此作为教学的重点。殊不知,这种做法完全超越了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不符,导致了小学生思维的混乱,结果得不偿失。第三,学生难以均衡地学习、发展。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将教学重点放在了阅读、分析上,学生在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方面则非常少。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的重心都是向着理解与分析文章上倾斜。

对于小学生的语言学习来说,重难点其实是运用语言。但是,在农村小学中,语言教学一直存在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低下的现象。科学研究表明,在人的一生中,脑部语言系统最佳的发展时期是四到九岁,这段时间他们大部分是在小学度过,因此,在小学阶段学习语言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学习效率也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逐步加大口头作业的比重,为学生创造运用语言的机会,让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

(一)多鼓励,消除学生的顾虑

受传统观念与环境的影响,农村小学生普遍都很胆小,为了避免上课时说错话被教师批评,他们都尽量少开口或者不开口,这就直接造成了他们口语表达能力的低下。另外,一些学生受家庭环境影响,语言环境比较封闭,没有好的模仿对象,他们的口语表达也经常颠三倒四,词不达意。为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变上述现象,首先,教师要多鼓励学生,逐步消除他们的胆怯心理,让他们多发言。当学生勇敢迈出第一步的时候,教师要给予鼓励与表扬,让他们逐渐形成习惯,乐于表达。其次,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一些与口语表达相关的活动,如换位讲课、讲笑话、童话剧等,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的表达兴趣得到有效激发,逐步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二)通过学生的特长激励他们的口语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发现他们的长处,并充分利用这些长处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一些学生字写得好,可以让他们说说自己练字的心得;一些学生体育较好,就让他们谈谈怎样才能跑得更快,跳得更高;一些学生爱好唱歌跳舞,就让他们聊聊自己喜欢的明星。这样,教师就能准确地抓住学生的“闪亮点”,让他们从小事说起,从自身感兴趣的事情说起,就能够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以情感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

小学生年龄小,天真无邪,拥有最朴素、最美好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情感的方式来引导他们陈述自己的看法,让他们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这样做,对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是有很大益处的。以我的自身经验为例,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我给他们播放了哑剧《生活的变迁》。当看到只剩下树墩的森林和无家可归的小动物,学生陷入了思考。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他们都积极发言。在同情心的激发下,他们还发出了保护动物的倡议。

(四)激发兴趣,提高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口语表达有兴趣了,他们才能有表达的欲望,才能够参与到口语表达活动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1.图画。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上有很多精美的插图,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插图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讲讲图片所包含的内容。2.故事。小学生都爱听故事。针对这个特点,我们可以从故事开始,让他们在音乐之中进入一个故事的世界。当故事进行到高潮时停止讲述,让学生来叙述故事的结尾。3.实物。教师可以拿出一些形象具体的实物,让学生说说物品的外观、用途或与其相关的小故事。4.表演。小学生对于表演都有狂热的爱好。教师可以找一些优秀的童话剧来让学生表演。5.环境。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让他们在特定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

(五)以实践培养习惯

一是积累材料。充分利用日记、周记等形式,要求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事、高兴的事,忧伤的事、烦恼的事都写出来,在活动课或交际课上表达。二是评议内容。对某个问题或班级生活中的某件事谈自己的看法。如针对个别学生不守纪律干扰其他学生做作业的问题,谈自己的看法。三是自由表达。课前三分钟,面对全班同学,内容不限,范围不限,形式不限,可讲故事、古诗、新闻……每天2人,全班轮流。

(六)以读书夯实发展

小学阶段课外阅读的总量应该不少于145万字。因此,学校要增加图书数量,丰富图书内容,使学生人人有书看。此外,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是要竞赛读。开展“每周一诗”“每日一则”比赛;二是要设疑读。对一些故事性较强的作品,抓住紧张的故事情节,设置悬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三是要追溯拓展读。对知识性的作品,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中提炼出一个话题,引导学生到课外书中去搜集相关知识,形成知识链,而后向全班学生汇报,达到互相交流、提高口语表达的目的。

总之,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他们的思维、书面表达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为了学生能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畅所欲言,为了学生拥有一颗健康自信的心灵,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师更应该在教学中注意培养,让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健康良好的发展。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表达能力口语小学生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对对碰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备搭车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