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莉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具备更高的素质,这就需要教师在培养学生时要从发展学生的素质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入手。在语文教学时也要如此,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丰富的语文知识,熟练掌握对文字、词语和句子的运用,还要具备自主学习、自发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
1.学生要通过语文课堂的学习能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有效吸收和理解,能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知识存储量。在接受语文知识时还要能获得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对听说读写的运用要有较强的能力,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
2.通过感受丰富的语文知识内涵来美化自己的心灵,树立起高尚的道德品质,在遇到困难时要不畏艰难,积极克服。
3.在领会语文优美意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念和赏析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
4.要不断发展思维的创新性,同时要能把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处理问题,能把学习语文的方法正确迁移到学习其他事物中来。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呢?
1.利用语文学科特点,发挥其认知功能。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学生对这一学科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和认知。同时提升相关方面的能力和素养,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地理就是要了解地理理论和相关的地理知识,使学生能够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的地理问题。语文学科也不例外,但是语文学科作为和我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语言学科,又有其特殊性,其认知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对语文教材中的字词句达到灵活掌握,提高对字词句的运用能力。
(2)提高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能力,运用科学正确的方法学习语文。
(3)把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在语文学习中,作为基础认知功能的是对字词句掌握和对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具备了这一个认知功能,即语文基础要打牢,那么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深入学习语文知识是对以后知识的再认过程。学生只有掌握大量的字词句知识,才能把形成的语文能力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才能运用以后的语言表达能力来对语文内容进行阐述和讨论。语文学科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它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反映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思想的发展和变化,能反应人的情感。这是由语言的本质所决定的,语言不仅有物质外壳——语音,而且还体现一定的社会意识——社会关系。也就是说,语言的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不仅能获得语言,还可以获得各种文化知识和思想。正因为语文学科具有获得再学习的功能,语文学科才具有工具性。这种工具性表现在再认知上,因而才称之为基础工具学科。语文学科是学习知识、提高认识、表达思想的工具,是青少年掌握文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工具。对这个基础工具进行熟练掌握,才能使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得心应手。
叶圣陶提出:“要做到个个学生善于使用这个工具。”这个要求是很高的。一方面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灵活运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另一方面还要对这个工具善于使用。就是说,要做到使语文的认知功能在每个学生身上都充分发挥作用。要使每个学生都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从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情况看,还很难找到一个班的全班学生在听、说、读、写能力上都实实在在地达标的,有不少学生读书、读文章,抓不住重点。读一本书,抓不住要领;读报纸,抓不住要闻。说明在语文教学中,语文的认知功能发挥得还不够,距离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语文素质目标相差甚远。从未来社会的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来看,知识的更新率很高,迫切需要提高单位阅读时间的信息量,人工智能的发展,电脑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对听、说、读、写提出较高要求。尤其是要有较高的独立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使学生学会读书,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为培养高水平的读写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2.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情意、审美功能。语文教学在教育功能的表现上具备培养学生审美的功能,这与其他学科的教育功能是不同的。通过语文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运用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还能通过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思想是通过语言来展现的,由于语言是通过对语文知识的积累、量化和质变来获得的,语言的内涵包括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以及情感表达。作为进行交流的工具,语言的作用是强大的。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正是通过作者独具特色的语言来展现其丰富内涵的。学生通过欣赏和感受语文教材中作品的情感和意境,往往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个性成长起到很大的引导作用。
3.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学生在任何学科的学习中都要用到思维的功能,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和提高,使他们用具有创新性的思维去分析和看待语文问题。在提高学生语文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语言表达的方式来反应思维的发展状况。要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就需要学生从对语文的字词句进行深入研究和掌握来进行。因为任何思维都是根据语言来展现的,思维的发展和语言是互相结合的。学生通过发展其思维,能使语文的语言运用更完善。思维和思想是完全不同的,思维是活动的,它是对客观现实存在反应的一个过程,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而思想是思维发展的一个结果,思维通过不断发展形成新的思想。在展现思维的过程中,语言是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学生的思维是否获得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语言表述来判断。所以说,思维的发展和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不断提高语言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思维的深刻性和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又能反应到语言表达上。通过两者的不断作用来激发学生语文思维的功能,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不仅要提高他们的语文知识储备量,还要对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的语文思维和表达能获得不断提高。在对问题和见解进行描述时,能有条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时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使他们在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较强的语文思维,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使学生的语文思维和逻辑水平都得到提高。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学生语文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语文学科作为其他学科学习的工具性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要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