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后进生转化

2014-09-16 01:09邓彩红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后进生班主任教育

邓彩红

忆起孩提时代,我时常随母亲到地里给庄稼施肥。施肥时,对于那些长得好的、壮的秧苗,我常常会给它们施很多,也很乐意。对于那些长势不好、细小的,我总是很不乐意给它们施肥,生怕浪费肥料。可是,母亲施的肥却和我相反。

而今,已为人师的我,总感叹母亲,如果她也是教师的话,那一定称得上是一名好教师。因为我从母亲种庄稼中悟出了对待后进生最本质的东西。

现在许多教师和我孩提时代的观念一样,对于优等生总是关爱有加,对于后进生总是吝啬关爱,认为那没有回报。当然,一般人都这样,只爱鲜花不爱绿叶,但作为教师就应认识到,没有绿叶的衬托,哪来鲜花的美丽。没有后进生哪来的优等生。一支木桶装水的多少还取决于最矮的那块木板呢。

其实,部分后进生的潜力胜过有些优等生,那为什么他们会成为后进生呢?这里面的因素很多,有的因为家庭问题,有的因为交朋结友,有的因为某些教师的负面影响……总之,在思想上或多或少是存在了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深入学生内心了解问题,然后对症下药。

我结合自己从教以来的教学经验,对班主任工作中后进生转化方面作了如下几方面概括。

一、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对学生的教育,必须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他们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对于有缺点、犯错误的学生,决不能一味地训斥或是尖刻地挖苦,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教育那些有缺点、犯错误的学生之前,教师心里即便有再大的火气,也要压住,并记住一条原则,学生的人格和教师的人格是平等的。热爱学生,这也是师德的重要表现。爱他们,我们就要全身心地投入,那样才会像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教师要用平等的眼光对待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面对那些学习、生活中有困难的学生,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等问题而厚此薄彼,无论是哪位学生回答问题,无论正确与否,都应让学生体面地坐下。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必然会得到爱的反馈,从而受到学生的爱戴。这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行为。

对转化后进生也是如此,后进生一般是自身素质差,缺点、毛病多,个性也比较强,表现为自尊而又得不到尊重,好胜而又不能取胜,不求上进而又意志薄弱,他们对周围的反应极为敏感,他们总认为比别人矮一截,低一头,差一等,总认为教师厌恶、嫌弃他们,于是他们对学校、对教师逐渐产生疏远与潜在的对立情绪,这种心态一经形成后,就会迸发出一种强烈的自暴自弃的情绪。针对后进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做他们的转化工作必须从“爱”字入手,要用爱去征服他们的心理误区,用诚挚的爱去感化他们,教育他们。平时,教师要格外地亲近他们,经常和他们接触,让他们感到教师同样喜欢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在诚心诚意地教育他们,帮助他们,解决了感情问题就能使他们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变主动为被动,与教师的关系由疏远变为亲近。

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诸多教师及家长在对后进生犯错时通常是一顿责罚后就不了了之,有时学生却口服心不服,因为他不知错在哪里,为什么错?长此以往学生的逆反心理就逐渐增强。对后进生的教育就很难进行。

譬如,我校有一名学生,教师谈到他无不摇头深表无奈。在五年级时,他曾和班主任打了一架。开学时六年级的班主任都不愿接收这名学生,最后我主动请缨接收到我们班,报名的当天我就和他单独谈话,跟他说明了实情,当晚就对其进行家访。我了解到他父母都外出打工,他只和一个年老多病的奶奶在家,他奶奶是驾驭不住他的,讲什么都不听。同时,我了解到他在低年级时成绩是很不错的,字也写得很好,还偶尔主动做些家务。于是,在课堂上和平时的谈话中我都不时地夸他,对于他的小过错我只暗示他,有时是睁只眼闭只眼,但我还是坚持定期找他谈话,谈话的内容多是关心和端正其学习态度。有几次他好似在考验我的耐性,故意惹些事端,当时我有些恨铁不成钢。有一次,放学后在我的办公桌上端正地放着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老师,对不起,我知道在学校是您最关心我。”看完后我真得好欣慰、好感动。从此,在课堂上我发现他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认真听课还会作些笔记,回答问题也非常积极,班上的每一期黑板报都少不了他的身影。他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我认为对于后进生教师要让他知道你是关心他的,是为他好的,这样他才会心服口服地接受你的教育。

三、教师间的通力合作

有部分教师认为后进生转化是班主任的事,其实不然,对于后进生的转化需要各任课教师的合作与共同努力,这就需要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经常交流、共同关注后进生的动向,随时给予正确的教育。

我看到过这样一种普遍现象——“学生本科化”。即学生选“专业”上课,是他喜欢的教师的课就上,不是就看不见人影。难道这不值得我们教师去深思,自己与其他教师交流过、关注过这些后进生了吗?我想这也不完全怪学生,我们每位任课教师都应该通力合作,共同担负起转化后进生的重任。

四、挖掘闪光点,以点带面

学生有这样一个共性,希望教师时常注意到自己,尤其是后进生更希望教师能注意到他。有时为了引起教师的注意故意去犯错误、出洋相。这时如果教师能深入了解他,发现其优点并进行表扬,我想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确实,别人说你好,表扬你、肯定你,你会不高兴吗?因此,在转化后进生中,教师要深掘其闪光点,由各点连成线,再由线到面,这不就让星星之火燎原了吗!

五、相适宜的惩罚

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谈“如何当好班主任”中谈到自己对于那些违反纪律的学生他让写500字以上的说明书,这样的方法很好,我同样在班上使用且收到很的效果,我认为“惩罚不等于体罚”。因为有部分后进生没有惩罚是推动不了他的,无论教师怎么说就是无动于衷,相适宜的惩罚我认为还是可行的。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有爱与责任,教育是离不开爱与责任的,一个教师如果没有爱心和责任心是一定教育不好学生的,更无法转化好后进生。对于后进生我们要多施肥,细心呵护,精心管理这样他才能长得壮,经得起风雨才能有收获。

参考文献:

[1]王立英.关于后进生转化教育的思考及对策初探[J].教育研究,2007.(2).

[2]李巨涛.论小学后进生的教育与转化[J].黑河学刊,2007.(11).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后进生班主任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题解教育『三问』
夸夸我的班主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班主任
如何对待后进生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