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学校化学探究性学习中问题设计的策略

2014-09-16 19:41王耀文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问题探究设计

王耀文

摘要: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怎样在探究性学习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本文结合体育学校学生特点,从问题的目标性、层次性、实验可操作性等六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对设计问题时所遵循的原则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探究 问题 设计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精心设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思维活动,达到培养创新品质的目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将课本上的知识以问题形式展现出来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利用这些方法去学习相关知识,开辟出新的知识领域。当前体育学校仅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了化学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化学课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能与普通学校相比。因此,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必须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问题引导就是体校化学教学过程常用的方法之一。那么,在体校的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提出好的问题呢?

一、设计的问题要体现基础性

体育学校一般都秉承“学训并重”的办学理念,而实际上体校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与普通中学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立足于基础知识,提出的问题要体现出基础性。设计的问题不能超出课程标准要求,但是也不能照搬课本上的原话。问题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思索和探究,学生通过自己的推断和分析得出结论,从而达到提高科学素养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地位仅是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

二、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目标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具有目标导向性,问题要切中要害,通过问题导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等,问题中应体现出重点掌握的内容。如在学习《氧气》(鲁教版.八年级)一节中氧气的性质时,主要知识是氧气能与碳、铁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实验探究中主要对碳和氧气、碳和蜡烛的反应进行了验证。因此,设计的问题应以氧气与可燃物的反应为中心目标,所有问题应围绕中心目标展开和延伸。

三、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呈现出层次性,即问题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要做到循序渐进。体校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设计的问题应符合其认知水平,不仅起点要低,而且更要小台阶递进。如学习《海水“制碱”》(鲁教版九年级)纯碱的性质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1.生活中你见过纯碱吗,知道其化学名称吗?你能否描述纯碱的物理性质?2.在生活中纯碱有哪些用途?3.碳酸钠与盐酸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如果能反应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生成的新物质。4.能否写出碳酸钠和其他酸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5.碳酸钠能否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吗?为什么?6.碳酸钠能否和氯化钡溶液反应?试写出化学方程式。7.碳酸钠能和哪种类型的盐反应?8.请归纳出碳酸钠与某些盐的水溶液反应的规律。学生经过讨论和分析,不仅掌握了碳酸钠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同时也掌握了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达到了举一反三的目的。

四、设计的问题应便于实验验证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计的问题应便于学生实验验证。大多数学生学习化学的直接兴趣就是来自实验,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兴趣,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动手操和观察作能力,思维品质和科学素养。如在上面设计的问题中,如果让学生判断碳酸钠与盐酸、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碳酸钠与氯化钡等物质是否反应,只要通过实验验证一下即可。然后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原因,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设计的问题要有情境导入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设计的问题要问到学生最想知道的地方。只有能促进学生思考的问题,才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知。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以生动有趣而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利用一些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的信息来引导学生,使学生的认识过程从好奇和感兴趣过渡到分析和探究上来。如在学习《海水“晒盐”》(鲁教版九年级)一节时,为了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引入两个故事,一是《史记》中齐太公治国策略:“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重点解说“鱼盐之利”,通过故事说明齐国强大的原因;二是西汉晁错《削藩策》描述吴王刘濞造反的故事:“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重点讲解“煮海水为盐”,使学生知道吴国造反的经济基础与盐的关系。通过故事的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初步了解海水“晒盐”的原理及意义,在此基础上再提出“蒸发结晶”和“粗盐提纯”等相关问题让学生解决。

六、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用不着教。”新课程学习应该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这既说出了教学的目的,又说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的最终目的。在课堂上设计的问题要着眼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的问题学生能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他们在学习中探索,从发现中寻找乐趣、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化学的实用价值。如《金属的化学性质》(鲁教版九年级)一节是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探究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金属活动顺序的结论,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如果通过实验探究来比较金属性质差异,控制好实验条件是得出正确结论的前提。因此,教师可以提出实验条件对实验现象影响的相关问题,比如:金属的表面积、纯度、用量,所用酸的种类、浓度、体积,反应的温度。教师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重点比较实验现象的异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当然除了以上几点,设计问题时要注意的事项还很多,如知识的综合性、问题的开放性和发散性、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等问题。总之,利用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化学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只要教师能充分研究教材、教法、学情、学法,就一定能提出一个好的问题。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问题探究设计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