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庆平��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学生不能在初中物理这个物理教学“入门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将对后续物理教学的其他内容造成更大的理解障碍.压强是教科版教材八年级第九章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也是整个初中物理中让学生和教师都颇为头疼的的难点和重点,特别是由于教与学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所导致的压强概念与其他概念的相混淆问题一直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就压强的教学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压强教学中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问题
在教科版教材中压强被安排在八年级第九章,在此之前第七章“力”和第八章“力与运动”以及之后的第十章“流体的压强”都属于力学的范畴,特别是压强的导入教学是从重力、压力等两个方面以及阿基米德原理的角度进行导入的,这就极容易在学生脑海中对以上相关的概念造成混淆认识.一是从力的角度导入压力知识的教学都是从平面受到物体的竖直力开始进行的,如果学生在学习第七章时“不求甚解”的话就容易产生“竖直力=重力”的错误认识,教师在举例教学时又没有专门就竖直力和重力的区别进行专门的对比分析,由此也就容易让学生在学习压力时产生“压力=重力”的错误认识.二是在压力向压强知识的导入教学时,如果不加注意也会让学生产生“压力=压强”的错误认识,其主要原因就是压强的概念相比于压力来说更为抽象,在初中阶段的实验以及学生的理解中都很难对其进行测量,而教师在讲解压强时又常常以“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作为压强的基本概念,在“单位面积”和不考虑单位的前提下,学生的确会得出“压强值=压力值”结果.事实上,学生往往忽略了“单位面积”这个特定限定条件,忘记了压强是由压力、接触面积两者所共同决定的.
二、搞好压强教学几点体会
1.对于压力和重力相混淆的问题,教师应多举实例予以纠正
将竖直力作用于物体所产生的压力是造成学生对压力和重力两个不同概念相混淆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少举竖直力产生压力的例子而要多举平面力产生压力的例子,也就是说要纠正学生对竖直力是产生压力的唯一力的错误概念,这方面可以用手按在墙上、钉子钉入墙面以及用手按塑料瓶致其变形的例子作为引入压力教学的导入.同时,在举例时,教师应当将所举的平面受力产生压强的例子的受力分析画在黑板上并标明重力的方向.这样学生通过实例和受力分析图就可以很清晰地得出压力的概念,教师也可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清晰地展现压力的产生过程,并要求学生在进行受力分析图的描绘过程中将各种力的作用点以及其他内容详细地标出来,从而不断强化和固化学生对压力的正确认识.在进入到压强教学的时候,同样应该要求学生对课本以及教师给出的例子进行受力分析,并注意通过分析受力分析图中的受力物和施力物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压力的特点特征.
2.对于压力和压强相混淆的问题,应消除“单位面积”的负面影响
在举例时,多举一些非“单位面积”的例子,让学生淡化“单位面积”带来的影响.虽然这有可能增加讲解和计算的烦琐程度,但却是避免学生混淆概念的最好办法,学生在通过非“单位面积”受力情况的运算中就可以逐步地区分压力与压强的差别.
可以通过一些小实验,让学生固化压强的正确认识.例如,让学生用一端削尖另一端平的铅笔轻轻地压指尖,学生能够明显地感觉尖的那一端对手指造成的疼痛感更强.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地区分压力和压强之间的明显区别了.
3.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压强的准确认识
通过科学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了重力与压力、压力与压强之间的区别之后,还应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进一步强化对压强知识的认识.
关于小方桌和沙箱的实验是强化学生认识压强的教学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虽然教材中对这个实验进行了一定幅度的调整和简化,但教师仍然有必要全面地展示这个关键而典型的压强实验.手握鸡蛋的实验也可以向学生清晰地展示压力和压强以及受力与受压之间的区别,用很大的力气紧握鸡蛋不容易碎但很小的力敲击,鸡蛋马上就碎了,这说明鸡蛋可以承受巨大的压力却不能承受很大的压强.不仅这两个实验,本章内容所涉及的其他所有有关压强的实验都应拿出来和学生作进一步的分析,教材中所涉的习题也应从辨明压力与压强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此不断强化学生对于压强概念和压强知识的准确认知.
总之,学生对重力和压力、压力和压强相混淆的问题对学生后续的物理学生将产生巨大的负面作用,教师应当采用合适的教学方面让学生清晰地辨明重力与压力、压力与压强之间存在的区别和联系,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对压力、压强的准确认识和科学把握,为学生接下来的物理学习进程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