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超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新课标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演示实验又是实验教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稳定的注意力、敏捷的观察力、形象的思维能力和广阔的学习兴趣具有积极作用.那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需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结合化学实验教学谈点体会.
一、准备充分,培养科学态度
当教师提着实验篮走进教室时,应该让学生感觉井然有序.为了保证实验成功,应在课前预做一次,实验时装配仪器,除按操作使用顺序进行外,还应注意各部分比例协调、错落有序.营造文化探究意味的课堂,只是中华文化渊源中的沧海一粟.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实验内涵.这样的课堂,充满人性的关爱,张扬着化学学科最质朴、最纯真的本性,在互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唤醒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真切而独特的感受.如果一开始就缺这少那的,不仅影响课堂纪律,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当教师要演示镁带燃烧实验时,没准备火柴,将使实验难以进行,影响学生的情绪,那时如果想补救的话会浪费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影响教学计划的完成,所以课前一定要精心准备好一切仪器及实验材料.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严谨、规范,给学生一种隐性的示范作用,使他们在自己动手实验时也能做到一丝不苟,从而培养学生规范严谨、讲究科学的态度.
二、操作科学,养成熟练操作习惯
科学的东西容不得半点马虎.在演示实验时,教师要选一个最佳方位,让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演示动作,操作要熟练而规范,体现出训练有索的科学态度,成为学生今后动手实验的楷模.有些化学变化瞬问就反应完,学生还来不及观察实验现象,反应已经完成,所以事先应提醒学生从哪些方面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以发挥演示实验的示范作用.有些实验现象不是非常直观,则可充分利用周围的材料,调整实验背景,尽可能让学生观察清楚.
例如,在观察酒精灯火焰时,以白纸作为背景,能让学生观察得更清楚.万一出现意外失败,教师应说明出现意外的原因,并“将错就错”,教给学生如何冷静地处理实验失误的意外事件,最后重做演示实验,给学生满意的结果.“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形成思维的工具的镜子”(苏霍姆林斯基语).操作型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三、准确直观,引导掌握知识能力
演示实验是在课堂上这个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的,对学生掌握知识起引导和加深印象作用.实验结果一定要准确直观,否则会把学生误导,影响学生科学地掌握知识.很多化学实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例如,“氢气与空气混合气体的爆炸”实验,为确保安全,可以把课本里的圆筒体积缩小,以使产生的能量较小,不致危及学生身心安全,也可以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通过放映光碟片演示实验,形象地说明氢气混有空气点燃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四、语言配合,增强演示实验效果
在做演示实验时,教师要配合精练生动的语言讲解,就像中央电视台家喻户晓的《动物世界》,若不是赵忠祥老师生动形象的解说,我想不会有这么大影响.通过视听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总结,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一般在演示实验关键之处,观察空隙之间,巧妙插入精练的实验语言,将起到画龙点睛、穿针引线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演示实验的效果.
五、主动参与,培养处理结果能力
“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讨论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融入课堂,成为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在主动言说的自由课堂上,学生挑战自我,大胆质疑,实现的不仅是课堂上与教材、与教者、与同学的对话.细心呵护学生创新精神的萌芽,是对学生人性化的关照,更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课堂正因为有了师生共同探讨、反思,有了彼此争辩、畅所欲言,才呈现出一种平衡的美.实验结果处理能力实质是一种表达能力,具体表现为实验进行阶段观察和记录下的现象,进行描述和思考,得出结论,形成实验报告.
总之,实验不仅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增强、科学态度、道德修养乃至其它非智力心理品质的提高,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教学能让学生获得对化学知识良好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用化学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基本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并能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也能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还能引导学生沟通化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一环.学生只有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实验能力才能有效地得到培养.让我们充分发掘各种化学实验,使学生成为真正的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