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帆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美术学<油画艺术>硕士研究生 江苏南京 210000)
浅谈沃特豪斯生平及其绘画风格特征
于 帆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美术学<油画艺术>硕士研究生 江苏南京 210000)
沃特豪斯的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他那极富神秘感的艺术气质和恬美雅致的个人风格。他的绘画是客观自然与主观创造的完美结合。本文主要通过对沃特豪斯的绘画主题、表现技法以及艺术特色这三个方面的分析来探讨沃特豪斯的绘画风格特征。
沃特豪斯;绘画风格;绘画题材;表现技法;艺术特质
约翰•威廉姆•沃特豪斯(John William Waterhouse,1849.4.6—1917.2.10)出生在罗马,因为父母皆为英国画家,他从小便受到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1870年他进入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开始系统化学习,师从画家皮克斯吉尔。1874年时,画作《在列柱中》参加学院的冬季展览获得佳绩。沃特豪斯仰慕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式的神话主义,在钻研技法的同时亦从古希腊罗马的人文历史中获得滋养,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创作风格走向,也使得他的绘画具有那个时代的艺术特质。在1872~1882年期间沃特豪斯创作了其代表作《水之女神》《舞蹈之后》和《戴奥甄尼斯》等作品。1883年沃特豪斯与一位同样从事绘画的女子成婚,婚后生育两个孩子都不幸夭折,经历丧子之痛的他此时期的创作带有戏剧性的色彩,有的作品也都源自悲剧题材。1885年~1888年之间他创作了《圣尤拉莉娅》《奥菲利娅》等。他的画作多取自诗歌、神话,历史故事等文学体裁,这给他的作品蒙上了神秘的面纱。沃特豪斯勤奋创作到他人生的最后一刻,1917年完成画作《罗莎蒙德》,同年他罹患癌症与世长辞。
早在文艺复兴早期,画家便注重人性的力量与情感个性的体现,而拉斐尔前派画家更是以此为本升华了绘画对人与自然生动和谐的美的追求。柔美感性的女性便成为体现这些艺术理念的不二选择。受到拉斐尔前派影响的沃特豪斯依旧以女性作为画面的主角:田园中端坐采拾鲜花的妙龄少女,在隐秘之境施术做法的神秘女巫,林中追逐嬉戏的仙女精灵……他诸多作品中的女性通常是颇具波西米亚气质的长裙打扮,衣衫宽松素雅,坦胸露肩,这种装束又具有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绘画、雕塑中出现的通俗优雅的服饰特征,而且往往出现在他的神话题材作品当中。沃特豪斯擅长人物神态的捕捉与描绘,他笔下的女子表情安详,神态凝注,这种凝神状态表现出由外在表象返回到内心世界的过程,使观赏者从某种人物神态中体会到一种凝聚其神、若有所思的意味。
他塑造的人物动态多具有古希腊雕塑般那种庄重简洁的感觉,这样静止稳健的形体感体现了新古典主义学院派的造型理念对沃特豪斯有着深刻影响。在他诸多作品之中,我非常喜爱他创作于1900年的画作《仙女发现俄耳甫斯的头》(图1),这幅作品以著名神话故事英雄俄耳甫斯赴冥救妻为背景,讲述了救妻失败的他绝望归来之后,因不敬酒神终遭惩罚的遭遇,画面呈现了两位姿态优雅的仙女在溪峡边发现惨遭分尸的俄耳甫斯的头颅的情景。透过树林方可零落看见远处泛红的天际,静谧湖水伴着小瀑泛着微波,溪中央石墩上的小花含羞开放,坐在石墩之上的两位仙女,低头凝视着水中漂浮的俄耳甫斯的头颅和他的抚琴,仙女神态委婉,其中一位仙女一手扶着金属水壶,另一只手则抚慰胸襟,她的嘴微微咧开,仿佛在叹息,为颇具才华英雄的逝去感到怜悯与惋惜。整幅作品最动人的便是位居构图中央的两位仙女,她们神态凝注又带着一丝淡淡的悲伤,俄耳甫斯的故事并没有述说这么多,但从画面也可以看出,俄耳甫斯的头也仅仅是作为配角而存在,周围的环境与氛围也都是画家创作出来的,其实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烘托两位妙龄女性的优雅与美好。
图(1)《仙女发现俄耳甫斯的头》 沃特豪斯 1900年
新古典主义学院派画家不仅重视对形体结构的精准把握,更是力求画面制作的完美。沃特豪斯在此基础之上则有所选择的继承和发扬,他注重颜料肌理的厚薄对体现形体结构的作用,以及形色用笔给画面所带来的力量感,这些特点说明了沃特豪斯并不是采用传统的多层罩染的古典技法,而是运用了一次性的直接画法塑造画面。用笔上,沃特豪斯的笔法则是更多的带有“写”的绘画感,细察沃特豪斯的作品,我们都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其明确的笔触扫痕与走势,以及笔触反复塑造所堆砌的浑厚色块,这些笔触依附形体,果断且富有张力。这种行笔的特点与塑造方式在拉斐尔前派的米莱斯、罗塞蒂的作品中就已显现,而沃特豪斯则是在此基础上发扬了这种生动、奔放的艺术感觉。
沃特豪斯善于运用色调的氛围与明暗对比的反差烘托画面。圆满完成学业重返意大利的沃特豪斯,居住在乡间,常常漫游于意大利的古迹和街市之中,由此获得了许多对人物形象和意大利景色的美好记忆。不少出色的古典题材作品就产生在这个阶段,沃特豪斯在色彩与光线运用上的才华才渐渐显露出来。例如《林边的两个意大利小女孩》《舞蹈之后》《第欧根尼》《花栈》等等。他创作于1875年的《林边的两个意大利小女孩》色彩亮丽,明朗轻松,和谐欢快的色调氛围烘托了两个小女孩在村头林中对望嬉戏的场景。而1885年创作的宗教题材作品《圣尤拉莉亚》却是以肃穆沉寂的冷灰色调构成画面,表现了的圣女尤拉莉亚在雪景中殉教的崇高与圣洁。匠心独运的构图与画面处理使整幅作品极富艺术感染力,犹如诗歌一样哀婉而又洞彻心扉。沃特豪斯在创作这些历史神话题材作品的同时亦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创作手稿,这些素描手搞与小色稿随意简单,但却显得才华横溢。如《女巫》草图,《玫瑰棚架》草图、《伊阿宋与美狄亚》草图等等,这些素描手稿多为未完成状态,仿佛是画家根据自己瞬间的灵感而创作的速写色彩小稿,灵动活泼,酣畅淋漓。这些速写小品极为真实的反映了画家创作的初步构思与反复斟酌的思考过程。
在十八世纪法国的美术界代表学院派画风的新古典主义和具有革新精神的浪漫主义无论在艺术理解和绘画方法上都各执一词难分高下,而英国画家沃特豪斯却能将两者特点非常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新古典主义绘画以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为典范,崇尚理性,追求形体结构塑造上的精准从而忽略了个性情感对绘画的作用和意义。浪漫主义则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不拘泥于形式构成,用笔奔放自如,色彩丰富饱含激情。在创作上,浪漫主义的手法则通过想象与抒情来甚至夸张等手段超越现实。沃特豪斯在1870年进入皇家艺术学院接受了严谨的学院派教育,同时他追求古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早期的艺术典范,可以说这些求学履历一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的绘画,使沃特豪斯的作品从骨子里具有新古典主义的气质,成为他创作中的基本语言和表现方式。
而早在拉斐尔前派时期,享有盛名的画家罗塞蒂就善于用古代神话故事借古喻今,并一直在艺术上探寻浪漫与绘画的一种和谐关系,令画面生动自然但又具有象征性的内涵。受到拉斐尔前派画家的影响的沃特豪斯亦喜欢以古希腊罗马的神话故事,诗歌等文学题材入画,而正是如此,文学赋予了他的绘画以浪漫主义的色彩。文学本来就是用文字来表达作者主观情感的一种方式,有的委婉含蓄,有的慷慨激昂,有的哀怨凄美,有的温馨美好,无处不流露出人性的真情实感,沃特豪斯的绘画虽承袭古希腊罗马的神话文学传统,但绝不是对文学体裁内容的生搬硬套。他善于汲取文学故事中的一个片段作为他画面的背景基调,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对画面重新进行艺术构思,以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和对人内心世界的细腻捕捉与赏画者形成思维感受上的摩擦,从而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沃特豪斯是位杰出的浪漫主义想象家,他就像是导演一样,他的画面便是影片,一切通过他的安排都是那么的合理、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意。
绘画直接体现了画家的精神状态,个性品格和情感内涵,从绘画题材的选择到个性艺术语言的呈现以及画家创作的心路历程,这一切无处不折射出画家的人格魅力与光辉。可以说沃特豪斯是一位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与新古典主义的气质的拉斐尔前派画家,他在推崇、摹仿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早期绘画与受到拉斐尔前派大师的影响基础上开拓创新。在绘画上更为偏向世俗化,从而更为贴近生活,亲近自然。虽然在十九世纪的英国大师辈出,涌现出了约翰•康斯太勃尔、透纳、米莱斯和罗塞蒂等诸多卓越的油画名家,但在艺术大师的光环之下作为晚辈的沃特豪斯也走出了一条别具个人风范且情趣盎然的艺术之路。
时至今日,沃特豪斯的画作仿佛成为了美的代名词。在世界各地,我们依旧可以经常看到沃特豪斯的作品作为经典图式被出版物,广告海报等频繁使用,在世界各大美术馆,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很多观赏者在他的作品前驻足停留。他那一幅幅油画作品仿佛是一首首充满神秘色彩的奇幻篇章,其中深邃而又阐述不尽的故事往往令观画者流连忘返,陶醉其中,沃特豪斯的油画不仅是视觉审美上形体与色彩的高度和谐,更是对人性内心世界的细腻捕捉。他的绘画既借鉴客观自然的所赋予的魅力秀景,但又被其充满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主观情感所驾驭。尤其是他那神秘唯美的画面感觉,时而含蓄委婉时而艳丽奔放的色调,灵活巧妙的画面经营以及精湛娴熟的新古典技法,深受世人倾爱。
[1]陈世宁.画里画外[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2]陈洛加.通俗而优雅的艺术—沃特豪斯的绘画[J].王剑、巫小文、张峰.沃特豪斯画风.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