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原野
“英格兰球员习惯了舒适的环境,他们害怕去国外踢球。对我来说,离开伦敦来到意大利是语言,文化、生活方式的一次全新挑战。”
恐怕很少有人能想到,离开效力长达8年之久的切尔西后,阿什利·科尔会选择“永恒之城”罗马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下一站。人们的惊讶不仅在于他在33岁的“高龄”选择离开最适应的环境去寻求新的挑战,更在于意大利并非英格兰球员的乐土——近20多年来,闯荡意甲并踢出名堂的十字军战士寥寥无几。
前“狮”之鉴
科尔在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非常到位,与其他欧洲足球强国的球员相比,英格兰球员甚少出国踢球,很大程度上是不愿意离开熟悉的环境。这也让他此次加盟罗马的决定更显不同凡响。前英超头号左后卫坦言,挑战意甲并非只是为外界猜测的养老:“罗马是一家很有雄心的俱乐部,而且有欧冠可打。我不认为自己已经无法胜任高水平联赛,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夺取冠军。当然,我首先要做的是为位置而战,展示出良好的状态。”
科尔希望能在意大利重返职业生涯巅峰,而一些名将前辈的先例或许能成为他的借鉴。
1991年,英格兰队主力中场大卫·普拉特凭借在1990年“意大利之夏”上的精彩发挥,以550万英镑的高价从阿斯顿维拉转会到巴里。虽然仅为“小公鸡”征战一个赛季,但作为一名中场,能在以防守著称的意甲联赛中交出29场11球的答卷已属难能可贵。出色的表现也让他得到了加盟尤文图斯和桑普多利亚的机会,并分别为两队夺得1992-93赛季联盟杯和1993-94赛季意大利杯立下战功。毫无疑问,作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闯荡意甲的第一名英格兰人,普拉特是成功的。
而与普拉特一样,保罗·加斯科因也用自己在1990年世界杯上横空出世的表现征服了拉齐奥。“蓝鹰”在两年后如愿以偿,以优厚的待遇将这名怪才吸引到了亚平宁赛场。但“加扎”过于自我的生活方式,让他无法像普拉特一样在意甲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尽管在罗马德比中也曾打入过关键进球,但给球迷留下印象更深的还是他的乖张行为,比如与当时尚显青涩的内斯塔“互搏”后弄伤自己的那一幕。
作为英格兰史上首位黑人队长,保罗·因斯在1995年夏天以700万英镑的价格从曼联转会来到国际米兰。在这里的两个赛季,因斯54场联赛攻入10球的表现可谓不俗,还在1996-97赛季帮助球队打入了联盟杯决赛。主席莫拉蒂也对英格兰人的表现表示认可,并曾提供了一份改进后的合同,但“总督”仍因家庭原因选择重返英伦赛场。不过因斯对梅阿查的感情仍在,退役后他也多次表达过执教“蓝黑军团”的心愿。
2008-09赛季冬季转会窗,贝克汉姆从洛杉矶银河租借加盟AC米兰的消息一度轰动足坛。加利亚尼之所以操作这笔租借,不仅在于看中“万人迷”自身的商业价值,更在于他的职业精神和依旧出众的竞技能力。而小贝也不负众望,18场2球5助攻的数据为球队跻身下赛季的欧冠联赛立下大功。也正是他的勤勉和积极,让他在随后一个赛季得到了“二进宫”米兰内洛的机会。
绝缘之因
不难发现,在因斯之后,意甲在引进英格兰知名球员方面曾出现断档期,直到贝克汉姆加盟AC米兰。但小贝首先并非从英超赛场登陆亚平宁,其次米兰签进他也仅是租借,并未产生转会费开销。
英格兰球员近年来之所以与意甲赛场形成平行线,难以受到意甲豪门垂青,与其说他们不愿改变环境,不客气地说,技战术能力的欠缺是更重要的原因。在刚刚结束的巴西世界杯上,英格兰在死亡之组中未尝一胜惨淡出局的结果就很耐人寻味。在对阵意大利的比赛中,霍奇森在换人以及战术选择上都存在不小问题,放任对方核心皮尔洛发挥,最终酿成失败苦果。后置杰拉德的做法虽然在英超取得成功,但被一向重视战术打法的意大利人破解并完全克制。选择技战术能力平平的英格兰球员,外加要冒适应环境的风险,意甲球队又是何苦?
此外,意甲球会的财政问题同样影响了他们在转会市场上的购买力。英超近年来在商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功,使签约该国国脚的代价随之水涨船高,这从“户口本”的非理性溢价和英超豪门为竞夺他们而付出的高昂转会费上就可见一斑。本就银根紧缩的意甲俱乐部根本无力与之竞争,与其费尽心力去收购海峡对岸的目标,性价比更高的本土及南美球员自然是更好的引援对象。
当然,阿什利·科尔指出的“缺乏勇气”同样有一定道理,英格兰球员已然习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方式。保罗·因斯的儿子托马斯在转会上的选择便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这位利物浦青训球员在上赛季结束后便在父亲的牵线搭桥下与国际米兰商谈合约,但最终他还是没有追随父亲的脚步,而是“退而求其次”加盟了上赛季足总杯亚军赫尔城。这其中原因自然不言而喻——“老虎军团”能提供熟悉的环境和更优越的合同,小因斯为何与自己过不去?
作为英超20多年来最出色的边后卫代表人物,阿什利·科尔的能力不必赘述。但他能不能在职业生涯黄昏期用自己的表现再次在意甲为英格兰人正名?这只能留待时间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