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灿坚
摘 要:本文采用潮州市环境监测站3个常规监测点近三年的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潮州市城区空气质量的现状,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为区域空气污染及防治和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提供更为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环境质量、大气污染、潮州市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潮州市的空气环境质量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总体保持在良好水平,但潜在着恶化的危机。特别是个别时段和个别指标出现污染现象,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城市形象造成一定的影响,成为潮州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一道屏障。因此,了解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分析污染来源,探讨相应措施,也日益成为当今的热点问题,本文采用潮州市环境监测站3个常规监测点近三年的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潮州市城区空气质量的现状,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为区域空气污染及防治和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提供更为有力的依据。
一、区域概况
潮州市位于韩江中下游,是广东省东部沿海的港口城市。地处东经116°22′-117°11′,北纬23°26′-24°14′,北回归线穿过潮州市南部。全市总面积3613.9平方公里,其中陆域3080.9平方公里,海域53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36公里。潮州市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东北和西北多高山丘陵,延绵起伏,东南临海,形成一个内陆比较封闭而且具有很长海岸线的地理小区域。潮州市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早秋暖,气候受季风影响。
二、大气主要污染物变化趋势
对潮州市区的三个监测点2011-2013年的常规监测污染物进行分析,三个点的常规监测污染物浓度年变化如图2-1。
图2-1 市区近3年空气质量状况
如图2-2所示,三个监测点的污染物比例分布中,PM10所占比例最重,均超过了45%。
图2-2市区近3年空气污染物贡献率
通过对2011-2013年的常规污染物监测数据分析得出,潮州市大气中NO2和PM10轻微下降,SO2变化不明显。从空气质量指数分析,潮州市空气质量三年间变化不明显,属良好等级,首要污染物为PM10。
三、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主要原因
目前影响潮州市区空气质量主要是地表扬尘、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三方面。1、建筑施工及砂石运输所产生的地表扬尘的影响,随着近年来我市加大了道路桥梁基础设施的投资及旧城改造的力度,工程量大面积广,砂石运输量大大增加,建筑施工过程和运输过程所引起的扬尘也随之之增加。2、陶瓷行业是潮州市的传统支柱产业,枫溪区瓷厂林立,粉尘排放量在全市占有很大比例。同时,我们的瓷泥生产区是在市区东边,而陶瓷生产区却在西面,瓷泥的运输都是经过市区,同样加重了道路扬尘的污染。3、机动车尾气污染逐步加剧,机动车尾气是城区空气中NO2的主要来源,机动车尾气尘也是城市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人体危害较大的小颗粒。
四、污染防治对策
1、加快城市外环道路的建设,使大量过境车和运输车能够不经过市区路段,减少扬尘的污染;
2、每天增加向市区主要交通干道、街道的洒水次数,尽量减少二次扬尘的产生;
3、加大建筑工地扬尘监管力度,进一步推动拆迁施工、道路施工、建筑工地、道路清扫洒水等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4、建立陶瓷一体生产基地,减少运输瓷泥车辆经过市区,降低道路扬尘的污染;
5、强化机动车尾气综合治理,严格执行机动车定期报废制度。
五、结论
总体上NO2和SO2污染情况较轻,而PM10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扬尘、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是使PM10成为潮州市区首要污染物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道路建设、建筑工地扬尘监管、强化陶瓷废气和机动车尾气综合治理是改善市区环境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
[1] 2011年潮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2] 2012年潮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3] 2013年潮州市环境状况公报endprint
摘 要:本文采用潮州市环境监测站3个常规监测点近三年的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潮州市城区空气质量的现状,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为区域空气污染及防治和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提供更为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环境质量、大气污染、潮州市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潮州市的空气环境质量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总体保持在良好水平,但潜在着恶化的危机。特别是个别时段和个别指标出现污染现象,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城市形象造成一定的影响,成为潮州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一道屏障。因此,了解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分析污染来源,探讨相应措施,也日益成为当今的热点问题,本文采用潮州市环境监测站3个常规监测点近三年的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潮州市城区空气质量的现状,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为区域空气污染及防治和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提供更为有力的依据。
一、区域概况
潮州市位于韩江中下游,是广东省东部沿海的港口城市。地处东经116°22′-117°11′,北纬23°26′-24°14′,北回归线穿过潮州市南部。全市总面积3613.9平方公里,其中陆域3080.9平方公里,海域53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36公里。潮州市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东北和西北多高山丘陵,延绵起伏,东南临海,形成一个内陆比较封闭而且具有很长海岸线的地理小区域。潮州市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早秋暖,气候受季风影响。
二、大气主要污染物变化趋势
对潮州市区的三个监测点2011-2013年的常规监测污染物进行分析,三个点的常规监测污染物浓度年变化如图2-1。
图2-1 市区近3年空气质量状况
如图2-2所示,三个监测点的污染物比例分布中,PM10所占比例最重,均超过了45%。
图2-2市区近3年空气污染物贡献率
通过对2011-2013年的常规污染物监测数据分析得出,潮州市大气中NO2和PM10轻微下降,SO2变化不明显。从空气质量指数分析,潮州市空气质量三年间变化不明显,属良好等级,首要污染物为PM10。
三、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主要原因
目前影响潮州市区空气质量主要是地表扬尘、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三方面。1、建筑施工及砂石运输所产生的地表扬尘的影响,随着近年来我市加大了道路桥梁基础设施的投资及旧城改造的力度,工程量大面积广,砂石运输量大大增加,建筑施工过程和运输过程所引起的扬尘也随之之增加。2、陶瓷行业是潮州市的传统支柱产业,枫溪区瓷厂林立,粉尘排放量在全市占有很大比例。同时,我们的瓷泥生产区是在市区东边,而陶瓷生产区却在西面,瓷泥的运输都是经过市区,同样加重了道路扬尘的污染。3、机动车尾气污染逐步加剧,机动车尾气是城区空气中NO2的主要来源,机动车尾气尘也是城市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人体危害较大的小颗粒。
四、污染防治对策
1、加快城市外环道路的建设,使大量过境车和运输车能够不经过市区路段,减少扬尘的污染;
2、每天增加向市区主要交通干道、街道的洒水次数,尽量减少二次扬尘的产生;
3、加大建筑工地扬尘监管力度,进一步推动拆迁施工、道路施工、建筑工地、道路清扫洒水等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4、建立陶瓷一体生产基地,减少运输瓷泥车辆经过市区,降低道路扬尘的污染;
5、强化机动车尾气综合治理,严格执行机动车定期报废制度。
五、结论
总体上NO2和SO2污染情况较轻,而PM10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扬尘、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是使PM10成为潮州市区首要污染物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道路建设、建筑工地扬尘监管、强化陶瓷废气和机动车尾气综合治理是改善市区环境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
[1] 2011年潮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2] 2012年潮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3] 2013年潮州市环境状况公报endprint
摘 要:本文采用潮州市环境监测站3个常规监测点近三年的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潮州市城区空气质量的现状,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为区域空气污染及防治和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提供更为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环境质量、大气污染、潮州市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潮州市的空气环境质量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总体保持在良好水平,但潜在着恶化的危机。特别是个别时段和个别指标出现污染现象,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城市形象造成一定的影响,成为潮州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一道屏障。因此,了解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分析污染来源,探讨相应措施,也日益成为当今的热点问题,本文采用潮州市环境监测站3个常规监测点近三年的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潮州市城区空气质量的现状,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为区域空气污染及防治和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提供更为有力的依据。
一、区域概况
潮州市位于韩江中下游,是广东省东部沿海的港口城市。地处东经116°22′-117°11′,北纬23°26′-24°14′,北回归线穿过潮州市南部。全市总面积3613.9平方公里,其中陆域3080.9平方公里,海域53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36公里。潮州市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东北和西北多高山丘陵,延绵起伏,东南临海,形成一个内陆比较封闭而且具有很长海岸线的地理小区域。潮州市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早秋暖,气候受季风影响。
二、大气主要污染物变化趋势
对潮州市区的三个监测点2011-2013年的常规监测污染物进行分析,三个点的常规监测污染物浓度年变化如图2-1。
图2-1 市区近3年空气质量状况
如图2-2所示,三个监测点的污染物比例分布中,PM10所占比例最重,均超过了45%。
图2-2市区近3年空气污染物贡献率
通过对2011-2013年的常规污染物监测数据分析得出,潮州市大气中NO2和PM10轻微下降,SO2变化不明显。从空气质量指数分析,潮州市空气质量三年间变化不明显,属良好等级,首要污染物为PM10。
三、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主要原因
目前影响潮州市区空气质量主要是地表扬尘、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三方面。1、建筑施工及砂石运输所产生的地表扬尘的影响,随着近年来我市加大了道路桥梁基础设施的投资及旧城改造的力度,工程量大面积广,砂石运输量大大增加,建筑施工过程和运输过程所引起的扬尘也随之之增加。2、陶瓷行业是潮州市的传统支柱产业,枫溪区瓷厂林立,粉尘排放量在全市占有很大比例。同时,我们的瓷泥生产区是在市区东边,而陶瓷生产区却在西面,瓷泥的运输都是经过市区,同样加重了道路扬尘的污染。3、机动车尾气污染逐步加剧,机动车尾气是城区空气中NO2的主要来源,机动车尾气尘也是城市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人体危害较大的小颗粒。
四、污染防治对策
1、加快城市外环道路的建设,使大量过境车和运输车能够不经过市区路段,减少扬尘的污染;
2、每天增加向市区主要交通干道、街道的洒水次数,尽量减少二次扬尘的产生;
3、加大建筑工地扬尘监管力度,进一步推动拆迁施工、道路施工、建筑工地、道路清扫洒水等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4、建立陶瓷一体生产基地,减少运输瓷泥车辆经过市区,降低道路扬尘的污染;
5、强化机动车尾气综合治理,严格执行机动车定期报废制度。
五、结论
总体上NO2和SO2污染情况较轻,而PM10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扬尘、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是使PM10成为潮州市区首要污染物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道路建设、建筑工地扬尘监管、强化陶瓷废气和机动车尾气综合治理是改善市区环境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
[1] 2011年潮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2] 2012年潮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3] 2013年潮州市环境状况公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