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产权”革命

2014-09-15 11:57杨继刚
中国工业评论 2014年16期
关键词:科斯张瑞敏裁员

杨继刚

近两年来,海尔的“裁员潮”不断见诸媒体。2012年,海尔宣布裁员1.6万人,2013年,海尔再传裁员1万人。海尔所称的“三化”(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改革,在外界看来似乎只是裁员。

面对外界的质疑,6月23日,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张瑞敏首次在媒体公开发声:“这并非外界理解的‘裁员,公司正把每个员工转变成创业者,期望更多在册员工跳出传统的企业组织,转为创业者。今后,在册的员工会越来越少,在线的资源会越来越多。”

原来,海尔的转型要义,不光是顺应移动互联的时代趋势,也不光是顺应大数据下的组织迭代,而是要落实组织内的产权责任——从“你让我怎么做”到“我要怎么做”;从“我听老板的”变为“我就是老板”;从“你给我发工资”变为“我为自己发工资”。一句话,明确产权归属,减少管理成本,真正实现企业组织的产权归属。

张瑞敏在海尔组织变革与管理中的产权逻辑,恰好呼应新制度经济学奠基人罗纳德·哈里·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科斯认为“一旦交易费用为零,而且产权界定是清晰的,那么人们将对自己的行为和结果负全责,且能规范自己的交易行为以期符合规则约束,进而实现合作效用最大化”。

按照科斯的设想,当每个人成为真正的市场产权主体时,企业管理过程中,最具争议的加班、消极怠工、官僚体系、沟通壁垒等问题都将不复存在,企业的管理成本将向着“交易成本为零”迈进。

对于厘清内部产权关系的未来海尔,张瑞敏做如此设想,“集团将全部由这些‘小微公司组成。海尔将变身为一家平台公司,为海量的小微们提供适合创业的资金、资源、机制、文化等各种支持。”

事实上,海尔的小微化变革并非独创。

2012年9月8日,阿里巴巴在杭州召开网商大会,也曾推出“小而美”的组织变革主题,随后又将公司分解为25个事业群,事业群内部员工成为产权主体,让自己的组织结构越来越轻盈,经营方式越来越灵活。

而在此前,谷歌早在2010年就开始鼓励员工在公司内部自主创业,员工20%的工作时间用于业余项目,公司对优秀项目提供孵化资金支持,员工成为产权个体。小米更是从创业起就定下了 “七个核心创始人-部门负责人-员工”三层简明结构,部门一大,立马分拆的框架原则,全员持股+全员投资,员工对自己的产出、收益负全责。

就在几年前,人们还在谈论企业如何做大做强,以至于吉姆·柯林斯的那本《基业长青》成为中国企业CEO们经常谈论的话题,但随着“小微化”日渐成为新兴浪潮,大家才蓦然发现,企业实现大而强,未必只有工业时代的规模化、标准化、集成化一种通路。

所以,当你从产权角度看待海尔正在进行的变革之路时,就能暂时剥去人们时下热炒的移动互联、大数据、供应链等技术概念外衣,回归到管理的本质,真正看清海尔明晰内部产权架构的用意所在。

让我们对海尔拭目以待。

作者为知行韬略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斯张瑞敏裁员
“美国老爹”性侵案被推翻引众怒
比裁员更可怕的,是我知道了新同事的工资
张瑞敏:海尔要建生态圈
“严格遵守”
西雅图婚礼上的生命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