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 WANG Yue;黄毅 HUANG Yi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天津市分公司,天津 300052)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Limited Tianjin Branch,Tianjin 300052,China)
面对信息大发展的时代,人们不仅要求通信网提供多种多样的信息服务,而且对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快捷性有更高的要求。对于传输系统的维护人员来说,掌握光传输系统运行维护和故障处理的方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设备的日常例行维护和故障时迅速准确的定位是保证整个通信网络稳定畅通的关键。
到目前为止,在通信工程建设中,比较常用的通信方式有两种:有线、无线。有线通信方式中包括有光纤通信、配电载波等。与无线通信相比,有线通信方式具有安全性、可靠性较高等优点,但是有线通讯方式建设成本高、施工难度大、灵活性差等,这也成为了有线通信在配网自动化中推广应用的致命之处,也是配网自动化迟迟无法成功推广的主要原因。为此,无线通信技术成为配网自动化中主要应用的通信技术。而目前主要采用的是GPRS;230M数传电台;CDMA公网网络等技术。
2.1 光纤通信 在智能配电网通信中,有线通信中的光纤通信是其主干通信方式,光纤通信具有以下优点:传输数据容量大、可靠性高等。比较常见的有两种形式,分别是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组网、EPON(以太网无源光网络)组网。
2.1.1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组网 在比较早的时期,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主要是应用于复杂的工业环境中的实时以太网数据传输。以太网在设计时,由于其采用载波侦听多路复用冲突检测(CSMA/CD机制),在复杂的工业环境中应用,其可靠性大大降低,从而导致以太网不能使用。工业以太网交换机采用存储转换交换方式,同时提高以太网通信速度,并且内置智能报警设计监控网络运行状况,使得在恶劣危险的工业环境中保证以太网可靠稳定的运行。主要应用于工业控制自动化,道路交通控制自动化,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矿井自动控制系统,油田控制自动化,水电站控制自动化,电力系统控制自动化,机房监控系统。
2.1.2 EPON EPON的全称为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近几年来,EPON发展的比较成熟,无源光网络(PON)的概念由来已久,它具有节省光纤资源、对网络协议透明的的特点,在光接入网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以太网(Ethernet)技术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以其简便实用,价格低廉的特性,几乎已经完全统治了局域网,并在事实上被证明是承载IP数据包的最佳载体。随着IP业务在城域和干线传输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攀升,以太网也在通过传输速率、可管理性等方面的改进,逐渐向接入、城域甚至骨干网上渗透。而以太网与PON的结合,便产生了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它同时具备了以太网和PON的优点,正成为光接入网领域中的热门技术。
2.2 配电载波通信(DLC) 配电线载波(简称为DLC)通信系统性价比很高,被广泛应用于配电网监控、远程读表和负荷控制系统。配电载波有两种变形,即脉动控制技术和工频控制技术。脉动控制技术主要适用于单相通信的场合。工频控制技术是一种双向通信方式,与脉动控制技术相比,工频控制设施更简单,投资更节省而且不存在由于驻波带来的盲点问题。配电载波通信的优点是投资小、覆盖广。此外,DLC还须解决故障时的通信问题。
2.3 微波扩频通信 微波扩频通信技术特点是利用伪随机码对输入信息进行扩展频谱编码处理,然后在某个载频进行调制以便传输。属于中程宽带通信方式。微波扩频通信技术来源于军事领域,主要开发目的是对抗电子战干扰。它具有功率谱密度低和抗干扰性强的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实际建设中对于微波通信要慎重选择。
2.4 230MHz无线电台通信 230MHz无线电台通信是国家无线电委员会分配给电力专用的无线频点。电台通信优点是安装方便、覆盖范围广;缺点是信号非常容易受到干扰。
2.5 无线公网GPRS(CDMA) GPRS即通用分组无线业务,它一种新型的无线数据业务,是在现有GSM系统上发展起来的。GPRS能够提供P2P、外围设备与中心节点之间的通信方式,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2.6 无线专网技术 无线专网技术能够提供高带宽、高速率通信业务,无线专网技术可广泛应用于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在中国,主流的无线专网技术包括:多载波无线信息本地环路和全球微波互联接入两大方式。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网络的规模日益扩大。通信用户数及通信业务量发展迅猛,用户对通信网络的体验性要求越来越高,通信网络运营局面日趋复杂、艰难。此种形势下高效的网络维护与优化工作的组织成为持续提升网络品质与用户体验的基础保障。传统的按专业进行分工的维护形式带来的粗犷式管理已开始制约维护效率的提升。
另外,专业间管理分割严重也制约用户响应速度。网络质量与用户满意程度的考核颗粒到地市分公司层面,没有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责任。因此,打造与时偕行的通信网络维护模式刻不容缓。近距离、深层次理解客户,依据客户体验进行高速、高质的网络维护是提升维护效率的关键。破冰之举势在必行,必须在管理上求新求变。以快速响应用户诉求、提升客户感知为出发点,实现移动网络网格化维护,将维护责任细化,网格到人、责任到人。
转变传统的“游击战”式维护模式为网格化的“阵地战”,实现客户诉求快速响应,全面构建直达网络末梢、职责明确、管理精细化的维护体制,实现维护重心由面向设备到面向服务的转型。同时,以网格维护质量综合评价为驱动,提升网络维护责任意识,实现全网维护质量,服务质量,管理效率等方面的整体快速提升。
[1]杨小川,刘东波.通信光缆的故障处理[J].通信管理与技术,2010(03).
[2]赵青春.湖北移动出台网络维护新措施[N].通信产业报,2002.
[3]石兵.宽带传输网络生存性及自愈技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
[4]范兴刚.网络控制系统若干通信网络实时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
[5]罗燕.高速网络中拥塞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4.
[6]M.Joseph Nguimbis.OFDM与信息熵技术在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
[7]刘威.区分服务网络多媒体传输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
[8]徐晓峰.光波长转换技术及相移保偏光纤布拉格光栅反射谱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
[9]谭伟.光突发交换中核心节点的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
[10]李力雄.基于网络整定的控制系统中网络诱导延时的分析及解决方法研究[D].上海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