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产能建设投资的开发调整技术研究

2014-09-15 12:57:48冯耀国吉林大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13期
关键词:新井井距层段

冯耀国 (吉林大

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中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油厂,黑龙江 大庆 163414)

目前,大庆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处于多套井网和水聚驱开发并存阶段,剩余油分布日益零散,调整挖潜难度大,百万吨产能投资相对较高的严峻形势,产能建设与投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控制产能建设投资的方法主要有以下4种:一是建立油藏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了产能建设投资效益最大化[1];二是应用经济评价模型,确定产能投资界限,控制产能投资,比如产能投资界限模型[2-4]、模糊层次评价模型[5]等;三是地下地上整体优化,以达到降低投资,提高效益的目的[6];四是通过采取优化井位部署,提高单井产能,优化产能区块部署及系统布局,简化地面工艺技术,探索试验新工艺、新技术等措施[7-9]。大庆油田老油区目前挖潜对象主要为非主力油层,即二、三类油层。二类油层是指渗透性能较低、孔隙度不高、砂体厚度较小、储层物性较差,开采成本较高,但是具有一定开发潜力的油层,以三角洲分流平原沉积和三角洲内前缘沉积为主。三类油层主要是指有效厚度小于1m,有效渗透率小于100mD的油层及表外储层,沉积微相以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席状砂体沉积为主。下面,笔者在深入分析研究区二、三类油层地质特征前提下,充分利用开发地震和油层开发动态等资料,在深化储层系组合方式及开发次序基础上,对注采井距及井网衔接方式进行科学的论证,保证二类油层得到有效动用,并实现与三类油层三次采油井网有效衔接。

1 优化井网衔接

1)层系组合方式。针对二类油层发育特点,笔者开展了油层非均质性、动用状况等指标研究,优化聚驱层系组合方式。二类油层发育厚度大、层段相对集中的南A区,首次开采层段为萨Ⅱ7-12油层,下返层段为葡Ⅰ5-7+Ⅱ1-3油层 (葡Ⅰ、Ⅱ分别为葡萄花油层Ⅰ、Ⅱ油组),上返层段为萨Ⅰ+Ⅱ1-3层段 (萨Ⅰ、Ⅱ分别为萨尔图油层Ⅰ、Ⅱ油组)。二类油层发育厚度小、层段少,且与三类油层平面上、纵向上交互分布,空间分布零散的南B区,首次开采层段为萨Ⅱ7-14油层,后期由下至上分段开采三类油层。

2)布井方式。根据南A区和南B区开发历程的不同,对不同井距下聚驱控制程度、提高采收率等指标研究,确定不同区块合理注采井距及井网衔接方式。

南A区二类油层采用新钻一套175m井距的五点法面积井网,聚驱控制程度能达到70%以上,提高采收率10%以上。后期利用该井网由下至上,逐级上返,开采其他二类油层。可少钻井1579口,减少钻井投资17.51×108元。

南B区二类油层与三类油层平面上、纵向上交互分布,空间分布零散,设计后期利用该套井网由下至上分段分期进行三类油层三次采油。依据2004年开辟的南B区东部三类油层聚合物驱现场试验成果,110m注采井距下能实现三类油层三次采油的有效开发,因此采用110m井距的五点法面积井网,二类油层聚驱控制程度达到73.47%,提高采收率为10.71%。结合井网布井方式,在保证水、聚驱井网独立性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与现有井网的衔接,减少对高效益水驱产量的影响。确定新布井与葡Ⅰ1-4油层聚驱井利用的衔接方式,该套井网含水最高,单井日产油水平最低,利用后二类油层形成规则五点法面积井网,注采关系协调,对水驱产量影响最少。因此,南B区二类油层采用新钻井与利用葡Ⅰ1-4一类油层后续水驱老井相结合的布井方式,可少钻井549口,减少钻井投资6.09×108元。后期利用该套井网开采三类油层,达到了一次投资、多次利用的目的。

2 优化布井方案设计

1)应用三维开发地震技术[10],精细了油藏构造和储层认识,指导构造复杂地区布井方案的设计。南A区西部位于萨尔图油田构造高点,断层发育极为复杂,通过应用三维开发地震和测井解释成果,对构造和断层的认识更清晰,总体上构造趋势基本一致,小断层数量增加,断层延伸长度增加,形成多个封闭和半封闭断层,萨Ⅱ顶断层由24条增加到75条 (见图1)。

2)应用井震联合解释成果[11],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落实剩余油潜力,指导南A区西部布井方案优化,共计调整设计井89口。其中为避免萨Ⅱ7-12油层聚驱井目的层断失,取消设计开发井13口,减少钻井投资1442×104元;为了提高断层封闭区域现有井网利用率及降低钻井风险,二类油层聚驱采取新钻井与现有水、聚驱井综合利用的布井方式,少钻井19口,减少钻井投资2302×104元;为保证萨Ⅱ7-12油层聚驱井目的层完整,调整开发设计井57口,增加产能5.74×104t。新井解释二类油层聚驱井均钻遇目的层,井震解释成果能预测断距3~5m的断层。

图1 井震解释断层分布图

3 优化完井方案设计

1)明确调整原则、确定射孔层位,优化完井方式及压裂层段,提升新井产能。单井初期日产油3.8t,超方案设计0.3t,减少压裂费用448×104元。目前水驱加密井开采对象大部分已水淹,剩余油在平面上和纵向上分布更加零散,局部形成高水淹区域。应用综合分析方法,强化剩余油分析,进一步优化射孔层位,控制高含水沉积单元射开,达到实现控制低效注入采出的目的。

2)针对高台子油层加密调整井、三次加密换钻井射孔井段相对较长,全井限流法完井层段多、费用高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完井方案设计,采取全井部分限流,其他层段采用限流射孔布孔方式进行正常射孔,在保证初期产能的同时为后续压裂提供条件。同时控制新井限流法完井比例,水驱加密调整井限流法完井比例控制在47%以内,比方案减少13%,减少新井限流法压裂费用。

4 结论

1)通过深化储层认识,优化聚驱层系组合及开发次序,优化注采井距及老井利用的布井方式,建立二类油层的有效驱动体系,适应二类油层上下返及三类油层分层段开发的需求,减少钻井投资,实现一次投资、多次利用的目的。

2)应用井震联合解释成果,深化构造认识,搞清了剩余油分布规律,提高了布井方案设计质量,保证了开采对象完整,控制了投资风险。

3)强化剩余油分析,优化射孔层位,优化完井方式及压裂层段,提升了新井产能,减少了新井压裂费用。

[1]马爱文,张红玲 .创建西部新区油藏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产能建设投资效益最大化 [J].当代石油石化,2007,15(9):37-41.

[2]董珍珍,周兆华,李伟荣,等 .低渗透气田产能建设投资界限探讨 [J].天然气技术,2008,2(2):76-77.

[3]钟雨师,叶志瑾,陈光海,等 .油气田产能建设投资与单井日产量最优经济评价研究 [J].中外能源,2009,14(4):52-56.

[4]文浩,刘德华 .浅海油田产能建设投资与单井技术经济界限研究 [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1,26(4):103-108.

[5]公维龙,陈尘,钟雨师,等 .模糊层次评价在油田产能建设投资中的应用 [J].钻采工艺,2010,33(2):58-60.

[6]唐丹 .海塔油田产能建设投资效益分析及建议 [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1,30(12):75-77.

[7]张立勇,吴美娥,胡良 .降低牛圈湖油田产能建设投资方法探讨 [J].吐哈油气,2006,11(1):44-48.

[8]龙从会 .降低外围油田产能建设投资 [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6,25(7):68-69.

[9]李春明 .降低产能建设投资的措施 [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1,30(8):97.

[10]韩得辉,智卫东,张丽娜 .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1,23(增刊):41-42.

[11]彭昱强,涂彬,魏俊之,等 .油气田开发井网研究综述 [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2,21(6):22-25.

猜你喜欢
新井井距层段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CO2混相驱合理注采井距研究
如何提高油田新井油地关系协调工作效率
智富时代(2019年10期)2019-12-09 02:06:28
特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层段划分新方法
新老井贯通通风系统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煤炭工程(2019年5期)2019-05-28 10:29:06
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展布规律研究
高含水油藏细分注水层段组合优选方法研究
水井的层段注水措施研究
当代化工(2016年8期)2016-07-10 10:55:45
新井试井曲线类型预测新方法研究
西南油气田新井日产量突破1000×104m3
低渗透油田加密调整注采井距适配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