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异常
2014.08.06-2014.09.04
卓越艺术空间(北京·798)
吴允铁的作品以水墨为主要创作材料,同时又使用了诸多其他的绘画材料。他笔下,人物形象和社会场景是被异化和虚构的,其间有一种艺术家独特的观看视角,介于梦幻与现实、实相与虚构之间,介于有信与无信、有神与无神之间,总处于某种游离、漂浮与不安的状态中,展现出世纪之交中国先锋青年沉重而深刻思想面貌之一斑。吴允铁作品通过早期对于工业时代的探究到现在对于个人、自我和情感的思考,他一直在试图解决生命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体验问题;这种围绕人本观概念的创作,将人类能力和行动基础、自我的观念以及情感表达方式进行综合整理,将不同时代背景对人造成的影响加以呈现,亦特别有助于揭示社会生活的制度形式问题。
2 郭凤怡:山水相
2014.07.24-2014.08.24
长征空间(北京·798)
展览精选郭凤怡水墨宣纸作品15件,创作年代横跨1990年至2006年,涉及题材主要有历史及文化或宗教人物。郭凤怡与长征的第一次合作是2002年的“长征计划-一个行走中的视觉展示”的第六站泸沽湖,一年之后她展开以“长征”为题的彩墨创作,耗时七年完成了长达22米的《郭凤怡绘长征》,这也是郭凤怡现存作品中尺幅最长的作品。做为此件作品的首次公开展出,作品的特殊长度带来了陈列上的挑战,也引发了一连串如何观看郭凤怡作品的思考。
3 荣荣&映里—妻有物语
2014.07.26-2014.10.26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北京·草场地)
自2012年年初“妻有物语”开始拍摄延续至今,荣荣&映里多次来到越后创作。他们感受了那里的四季,也常常带着他们的小孩一同前往并参与拍摄。2012年夏天,荣荣&映里把当地一家废弃小学校改造为展厅,将“妻有物语”的作品首次展出。2014年6月,荣荣&映里在东京的三潴画廊展出这个系列,被“The Culture Trip”评为东京今夏十大不可错过的艺术展览之一。终于,在2014年夏天,荣荣&映里带着他们的“妻有物语”来到三影堂,这也是“妻有物语”系列在中国的首展。
4 远望当归—马琼个展
2014.08.02-2014.09.03
今日画廊(北京·二十二院街艺术区)
马琼的作品将视线置于一个画面之外、微微俯视的角度,仿佛时光错位,成年的自己站在门口,看着重铸的记忆。这些作品采用具有舞台感的明暗反差,暖色的光源的扩张感和冷色周边的收缩感产生矛盾的张力。本能的趋光性使观者更加关注临近光源的细节,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视线和活动重合起来。今年,马琼的作品将更有参与感和代入感。风格上也采用了更平实的光线、更微妙的色彩变化,和更细腻的笔触。家庭的职责将她扎根在最本真平实的生活中。或许,她渐渐地从画面外走到了画面中,笔刷下的人物不再是所观察的“他人”,而是所经历或通过观察他人预想经历的“自己”。
5 本墨志—青年新水墨推介展(第一回)
2014 .07 .26-2014.08.31
玉衡艺术中心 (上海·普陀区)
策展人孙磊以“本墨志”为主题,展开对青年新水墨实践状态的探讨。展览邀请了共十位青年艺术家,包含程保忠、黄岑、李娜、刘辉、鹿野骋、单鼎凯、宋忠山、杨士奎、张富军、赵方方,他们在各自不同的向度上做出了自己对新水墨的表达尝试。新水墨概念强调了“新”的生成方式、态度、语言结构等,同时也再次强调了“水墨”的本体质地。新,意味着在当代语境下,如何从水墨的角度建构一种与当代文化进程相关的自我意识、开放理念、社会认知的具有创研性的当下艺术形态。水墨,本质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艺术方式,更是一种文化方式和精神方式。因此,在关于“新水墨”实践中,对于“新”的具体展开与拓展和对本质的唤醒与重建越来越有强烈的迫切性。
6 剪刀&石头&布—黑桥·环铁·宋庄·青年艺术家联展
2014.07.26 -2014.09.21(北京·宋庄美术馆)
展览采用了剪刀&石头&布的童年游戏方式进行,分别选取宋庄、环铁、黑桥三个艺术活跃地区的样本。三个召集人分别代表三个地区,以抓阄的方式确定了自己的角色,然后再以抓阄的方式分配宋庄美术馆的展厅。召集人将根据确定的场地条件自主进行策划。展览内容及人员由召集人确定,并独立进行讨论。策划一个特殊的策划方式以及由此带来的展览,是一个激活思想的过程。
7 借镜之道
2014.07.13-2014.09.14
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上海馆(上海)
艺术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展现了一种奇妙的特点,给出了精神空间与物理空间的分界—这也是人类与环境、自然一直以来的分界。李小镜作品中的世界,或许会让人联想起十五世纪荷兰画家博施充满戏谑荒谬的画作。即使通过数码介入来实现对人和动物间阈限的关注,他的摄影同样带有彻底的讽喻性和突出的道德感。拜伦的摄影是“挑战思想的镜像、反光镜和连接器”,透过拜伦的眼睛,我们看到艺术家暗示了对于被迫共融的不协调因素,以及独特的物品、动物、人与环境互动的内在诗意。
1 时间的裂缝
2014.07.12-2014.09.10
上海当代艺术馆(上海)
展览旨在邀请观众与艺术家一同进入一个充满诗性的空间,在加速的都市节奏和紧张的城市空间里,寻找到时间的裂缝,体验诗意之美,感受诗性的精神力量。诗的力量不仅仅在于提供了“美”,而更在于显现了“真”。诗性如光,凿开幽闭复杂的现代生活,形成了时间的裂缝,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2 Metamorphosis of the Virtual 5 + 5
2014.07.05-2014.08.31
chi K11美术馆(上海)
展出虚拟和互动的艺术装置,其中包括几组特别为chi K11美术馆所创作的作品,将带领观者投入震撼且多感官的旅程,让他们同时体验有形、思想及情感上的冲击。策划本次展览的宗旨,除了让大众有一个艺术家与社会大众进行与众不同的文化交流机会外,更希望鼓励观者从展览中的五个系列,包括光通量(Flux)、生命形态(Life Forms)、城市景观(Cityscape)、形态发展(Morphogenetic)及虚拟人像(Avatar),主动探索及思考作品背后的创作意念。
3 广场·张大力个展
2014.07.26-2014.08.31
K空间(四川·成都)
本次展览是张大力从2010年至今,对“现实主义”这个关键词理解的再次更新,在对中国现实进行了极致的反思和批判之后,艺术家开始了对内心世界的挖掘。他以一种社会学的角度,涉及到每个人赖以生存的公共空间,尖锐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广场”正是用互动的方式与展览的观看者就这一命题展开讨论。
4 前卫艺术阅读上的缺席
2014.08. 16 -2014.09.07
富思画廊 (北京·798)
此次展览,是基于艺术的融合与互动基础上的--跨国界艺术交流展。本次论坛的主要议题旨在探讨所选择的这些艺术作品,是如何从“前卫”艺术倾向上发展过来的。一直以来,“前卫倾向” 在国际艺术发展过程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艺术的重要批判性环节,更是与临时爆发的前卫艺术行为共同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早已经忽略了前卫艺术曾经独有的仪态,也没有特有的阅读前卫艺术的方式。我们最多把艺术看作是矛盾体,或者是未终结的艺术、或更深沉的艺术行为。我们只能通过扩大我们的阅读能力,去编写艺术家和他们的“正义”故事,和进行着缺席的前卫艺术的阅读。
5 因地制宜—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2014)
2014.07.27-2014.10.26
何香凝美术馆(广东·深圳)
“因地制宜”作为第六届“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的主题,针对其中的文化生态,呈现之间复杂的交流关系。参展艺术家从澳门首站开始进行创作并展出,并于之后每一站根据当地的地域文化生态,以及自己的理解进行再创作,在前一站创作的基础上进行延展或变化。从澳门艺术博物馆的首展开始,到台湾屏东美术馆、深圳的何香凝美术馆,最后以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为终点,参展艺术家在每一站的迁移与体验中,进行“就地创作、就地展示”,使作品携带有对四地不同文化的认知与痕迹。
6 打造色彩
2014.06.18-2014.09.07
英国国家美术馆(英国·伦敦)
整个展览从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到印象主义运动,跨越了数百年的时间,展示了绘画、矿物标本、纺织品、陶瓷和玻璃。从天青石色到钴蓝色,从古老的朱砂色到鲜艳的镉红,从黄色、橙色、紫色和铜绿色到深铬绿色等等,一系列展品将呈现在以色彩为主题的房间中,为观众呈现一个多彩的艺术世界。
7 极光墨海—中国水墨艺术家暨作品赴南极展
2014.09.27-2014.12.07
华府艺术空间(上海)
9月27日,位于上海M50创意园的华府艺术空间将举办群展“极光墨海—中国水墨艺术家暨作品赴南极展”,展出当代水墨艺术家蔡广斌、陆春涛、王天德、魏青吉、黄致阳、刘子建、朱雅梅、张正民的水墨新作。此次展览拉开了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南极之行的序幕,是这些当代水墨艺术家的集体展现,将为观众呈现一场风格各异的水墨视觉盛宴。而这些水墨艺术家在随后始于11月21日的南极之行中,将捕捉、感受到的新视觉图像,转变为怎样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水墨语言,且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