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进口运输通道安全态势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4-09-15 20:42汪玲玲赵媛
世界地理研究 2014年3期

汪玲玲+赵媛

摘 要:随着我国石油进口量不断增加,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升高,石油安全问题愈发重要。石油运输通道安全作为石油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关注。文章从我国石油进口格局出发,在全面梳理目前我国石油进口海上与陆上通道的基础上,基于运输通道安全视角,从通道容量、通道距离、通道安全性、通道途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地缘政治关系等五个方面,综合分析中国石油进口海上与陆上通道的安全态势,并提出相关对策,为我国未来石油进口重点运输通道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石油进口;海上运输通道;陆上运输通道;安全态势

中图分类号:F119 文献标志码:A

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石油安全不仅直接影响到一国的经济安全,同时也影响到国家的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关系到国家的生存大计。从供应安全的角度看,石油安全可定义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获得的石油资源持久、稳定、足量地满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状态”[1]。从中可以看出,对于石油进口国来说,稳定的来源地、合理的价格和安全的运输是石油安全的三个重要方面,其中,石油运输通道的安全是影响石油进口安全的重要因素。目前,关于通道安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上运输通道[2-4]。赵媛等人[5]在分析中非石油合作运输通道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保障现有运输通道安全和开辟新通道来确保中非石油运输安全的建议。杜涛[6]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视角出发,认为在西南地区建立石油资源的国际运输通道是必须的且可行的。贾大山等人[7]从装船港、运输航线、运输船队、运输份额、港口接卸、港口与船舶保安等方面对海运通道安全现状进行了评价,提出石油海运通道建设目标及为保障目标的实现所应采取的对策。吴宪荣等人[8]通过分析中俄、中哈和中缅石油管道的建设对中国石油安全的地缘意义,认为加强陆上石油运输通道的建设将是保障中国石油安全的新的途径。雷森[9]提出在云南地区建立油气资源的国际运输通道。王彬[2]在其硕士论文中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石油进口海上运输通道安全进行了分析。

本文以中国石油进口运输通道(包括海上通道与陆上通道)为研究对象,基于运输通道安全视角,综合分析中国石油进口通道的安全态势并提出相关对策,为我国未来石油进口重点运输通道的选择提供参考。评价通道安全态势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王礼茂[10]在国家石油安全态势评价时,提出石油进口运输距离、运输线路的安全性以及对外关系稳定度三个关于交通因素的指标,本文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通道容量和通道途经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两个指标,从通道容量、通道距离、通道安全性、通道途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地缘政治关系等五方面,对中国石油进口通道的安全态势进行综合分析。

1 中国主要石油进口运输通道

世界石油主要生产地和消费地分布格局,决定了海运是全球石油运输中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陆上运输作为补充。陆上运输包括管道运输和铁路运输。相较于海运来说,管道运输具有运输量大,速度快,安全性相对较高等特点;铁路运量有限,且运输成本相较于管道和油轮较高,一般作为管运和海运的补充形式。在全球运输网络中,超过60%的石油是通过海运,只有不到40%的石油是通过陆上运输的。我国石油进口运输方式同世界趋势一样,90%是通过海上油轮运输,陆上管道和铁路运输占10%左右[11]。

1.1 中国石油进口海上运输通道

目前我国石油进口海上运输线路主要有四条(图1):第一条为中东航线。由中东—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南海—中国沿海港口。中东航线承担我国近一半的石油运输量,是目前最重要的石油进口运输线路。第二条为非洲航线。包括北非航线、西非航线和南非航线三条。北非航线:由北非—苏伊士运河—亚丁湾(船舶吨位一般低于30万吨)或者北非—直布罗陀海峡—好望角(船舶吨位一般大于30万吨)—马六甲海峡—南海—中国沿海港口;西非航线:由西非—好望角—马六甲海峡—南海—中国沿海港口;南非航线:由南非—马六甲海峡—南海—中国沿海港口。我国30%左右的石油经由非洲航线运输,且近些年来地位逐渐上升。第三条为拉丁美洲航线。由拉美—好望角—马六甲海峡—南海—中国沿海港口或者是拉美—巴拿马运河—太平洋—中国沿海港口。受多元化战略的影响,拉美航线运输量稳步上升,2012年承载中国10%的石油进口量。第四条为东南亚航线。由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南海—中国沿海港口。由于自身对石油资源需求和日益减少的石油产量的影响,东南亚航线运输量一直处于下降中,并一度于2009年和2011年在当年总进口量中所占份额接近0[12]。

1.2 中国石油进口陆上运输通道

我国当前正在运营的石油陆路运输管道主要有三条(图2):第一条为中哈石油管道。西起哈萨克斯坦西部的港口城市阿特劳,途经中方在哈购买的阿克纠宾油区,横穿哈全境,经中哈边境的阿拉山口,最后到达新疆的独山子。第二条为中俄石油管道。自俄罗斯远东石油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穿越中国边境,途经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13个市、县、区,止于黑龙江大庆站。第三条为中缅油气管道。包括石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石油管道的起点位于缅甸西海岸的马德岛,天然气管道起点在皎漂港,穿过缅甸境内,从云南瑞丽进入中国,在贵州安顺实现油气管道分离,分别通往重庆、广西。我国目前的铁路石油进口通道主要有两条:一条由俄罗斯的伊尔库茨克至我国内蒙古的满洲里;另一条从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到我国新疆的阿拉山口。

2 中国石油进口运输通道安全态势分析

2.1 中国主要石油进口源地及通道运输量变化

自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进口量不断刷新记录,对外依赖程度也逐步提高。2012年我国石油进口达2.71亿吨,依存度达到58.8%[14]。我国石油主要来源于中东、非洲、俄罗斯和中南美洲地区(图3)。2012年石油前10名进口国依次为: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俄罗斯、伊朗、阿曼、伊拉克、委内瑞拉、科威特、哈萨克斯坦和阿联酋。其中,沙特、伊朗、阿曼、安哥拉等国自2002年以来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石油进口来源国,伊拉克、阿联酋和委内瑞拉等国2002年对华出口量很少,但2012年已跃为前10位。

受主要来源地石油储、产量等的影响,我国主要石油通道运输量也呈一定的变化(表1,图4)。2002年~2012年的10年中,中东航线运输量一直以50%的比重位居第一,这与中东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储量分不开。非洲航线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位居第二,这不仅与非洲地区的石油储产量有关,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中非友好的外交合作关系。东南亚航线运输量近些年来呈现持续减少的趋势,从2002年的16%降到3%;拉美航线与俄、哈陆上通道石油运输量逐年上升,也与这些区域的石油资源储量及政治外交关系有关。

2.2 主要海上运输通道安全态势分析

通道容量、通道运输距离、通道安全性、通道途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地缘政治关系等,是影响海上运输通道安全的主要因素。

2.2.1通道容量

通道容量是指通道的运输承载量。通道容量大小是通道安全的基础,容量越大,通道的安全性越高。海运通道一般即广袤的大洋,所以在通道承载量方面,我国四条主要石油进口航线几乎没有制约,特别是拉美航线的太平洋支线。但是,若航线上要经过一些海峡或运河时,容量就会受到限制。如非洲航线的北非航线,在途经苏伊士运河时,仅能通过吨位低于21万吨的船舶,超过此标准就需绕道好望角。而近些年来,我国北非航线的石油运输量逐步上升,意味着中国从北非进口石油运输有两种选择:一是仍采用20万吨以下的船舶运输从苏伊士运河过,但需要增加船舶数或者船舶数不变增加船舶运输次数;另一个是采用大型油轮取道好望角。不管采取哪种选择,运输成本和时间无疑都大幅增加。再如,马六甲海峡水深不规则,有许多沙坡,主要航道水深25~70米不等[15],可通行28万吨级船舶,超过这个标准的船舶就要多航行2000千米绕道印尼的龙目、望加锡海峡[16]。目前,中国油轮船队主要船型为ULCC/VLCC(超级油轮,载重量一般为20至30万吨),SUEZMAX(苏伊士型油轮,一般为12万~16万吨位),AFRAMAX(阿芙拉型油轮,一般8万~12万吨位)三种,数量分别为21艘、4艘、16艘。预计至2020年,我国油轮需新增148艘,其中VLCC、SUEZMAX、AFRAMAX三类船型分别新增140艘、4艘、4艘[17]。不难看出,中国油轮船型以VLCC为主,吨位都在20万吨以上,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航道对船舶的通行都有较大的限制,马六甲航道分道的宽度不一,也容易造成大型船舶碰撞事故,堵塞运输通道,影响通道安全。而我国进口石油各条海上通道中,除拉美航线的太平洋支线,马六甲海峡几乎是必经之路,马六甲海峡承载了我国约80%的石油运输,一旦海峡造成堵塞,将会给中国石油进口带来严重影响。

2.2.2通道运输距离

通道运输距离与通道安全有密切关系。一方面,运输距离越长,运输成本越高,影响通道的经济安全;另一方面,运输距离越长,受到干扰或威胁等不安全的因素就越多。

从通道运输距离来看(表2),东南亚航线最短,仅为3000千米左右,结合该通道容量较安全状态,该条通道的安全性最高。中东航线仅次于东南亚,但考虑到中东航线通道容量的不安全状态,通道安全性一般。拉美航线运输距离最长,但拉美航线在通道容量上最安全,因此该条通道的安全性也较高。非洲航线的西非、南非航线距离相近,通道容量也较安全;北非航线又分为苏伊士运河支线和好望角支线,运输距离分别达到18000千米和24000千米,通道距离远,且苏伊士运河通道容量安全性低,所以北非航线的安全性最低。

2.2.3通道安全性

通道安全性主要用通过海峡、运河的数量或位于重要航线附近的岛屿多少来判断。一般来说,通过的海峡、运河等越多,通道有可能越不安全。我国四条主要石油进口海上运输通道中,拉美航线的巴拿马支线横穿太平洋直抵我国港口,通道的安全度是最高的。其余航线均要通过马六甲海峡,其中,东南亚航线、南非航线、西非航线仅通过马六甲海峡,而中东航线在经马六甲海峡之前还要通过霍尔木兹海峡,北非航线好望角支线要先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支线更要先通过苏伊士运河,更会降低通道的安全度。

若通道通过的海峡、运河或位于重要航线附近的岛屿自身存在政治、社会不稳定因素时,更会影响通道的安全度。首先是共同存在的安全隐患——海盗、恐怖主义问题。由于海峡和运河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很容易成为全球海盗和恐怖主义活动的猖獗地带。据国际海事局海盗报告中心统计,2000年~2010年间,在马六甲海峡共发生海上武装抢劫犯罪案件362件[18],平均每年发生33起。索马里位于非洲大陆东部,北临亚丁湾,东濒印度洋,而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船舶大多要经过亚丁湾,从波斯湾外运中东石油的船舶也要经过印度洋,所以索马里海盗活动频繁,仅2009年一年海盗事件就达到217起[19],成为全球海盗犯罪主要区域(表3)。

其次是各海峡、运河面临的不同问题。马六甲海峡的主要安全隐患是围绕马六甲海峡的多国势力角逐。目前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三国共同管理马六甲海峡,维护海峡安全通畅,但企图控制马六甲海峡实际主导权的想法使三国间的关系非常微妙。围绕马六甲海峡的大国势力就更为复杂,美国企图通过军事力量控制马六甲海峡,达到抑制中国、日本等的目的;马六甲海峡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日本近些年也频繁在该海域连同东南亚国家进行军事演习,保护本国石油运输安全;印度凭借地处孟加拉湾有利的地理位置,也企图分一杯羹。不论哪个国家、哪种势力控制了马六甲海峡,都会对我国石油进口海上运输通道的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与马六甲海峡的多国势力角逐相比,霍尔木兹海峡的最大安全隐患则是该区域存在的各种冲突和斗争。霍尔木兹海峡位于国际冲突的焦点—中东地区,地区冲突、种族冲突以及围绕石油利益在该地区发生的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此起彼伏。直布罗陀海峡主要面临的威胁是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导致的该海峡成为新兴霸权国家争夺区域。

2.2.4通道途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

海上运输通道途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包括气象、海况、地形等。气象主要是指大风或台风等。台风一般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西部和东部、北大西洋西部、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5个北半球海区,以及南太平洋西部、南印度洋西部和东部3个南半球海区。台风过境时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胁航海安全。中国石油进口海上运输通道除东南亚航线外,其他航线分别经过除南印度洋西部、东部外的6个台风海区。其中,中东航线和北非苏伊士运河支线经过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海区,西非、南非和北非、拉美航线好望角支线航线经过南印度洋西部海区,拉美航线太平洋支线经过北大西洋西部、北太平洋西部。此外,西非、南非和北非、拉美航线好望角支线航线这4条航线在经过好望角时,还受大风影响。好望角位于南大洋西风带内,常年大风(表4)。冬季受西风带控制,6级以上大风经常出现,加之岬角效应的影响,使风力可能加大1级~2级。夏季主要受大西洋副高和西风带上绕极气旋的交替影响,风力和风向变化大[20]。

海况是指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流、波浪、潮流等对船舶航行的影响。异常涌浪是好望角最突出的灾害性海况,一般发生在南非德班外海一带,常产生浪高达10m以上的特大涌浪,影响过往船舶的航行,是海难多发区[21]。我国石油进口海上通道中,西非、南非和北非、拉美航线好望角支线航线必经此地。

地形主要是指通道的宽度、深度、岛屿、礁石等因素。通道宽度小、多浅滩礁石等会降低通道安全,引起船舶事故。霍尔木兹海峡是中东航线必经关卡,是中东石油外运的门户,但海峡中多岛屿、礁石和浅滩,且最窄处约50千米,水流湍急,容易发生人为或意外事故造成堵塞,影响中东航线的安全。马六甲海峡海底平坦,多为泥沙质,且水流平缓,容易淤积泥沙﹐水下有数量不少的浅滩与沙洲,正是由于地形因素的限制,致使马六甲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在通道容量上受到限制。苏伊士运河总长约190千米,宽度在280米~345米左右,深度为22.5m,除大苦湖以外,均是人工疏浚的河道,河道弯曲、航向多变,稍有不慎就有碰撞岸壁的危险。由于地形限制,苏伊士运河最大船舶吃水值仅为18.90米,通道容量受限,仅能通过吨位低于21万吨的船舶。

2.2.5通道途经地区地缘政治关系

通道途经地区的地缘政治关系主要是指运输通道过境国与进口国之间的政治外交关系。本文借鉴王礼茂[10]的划分法,将两国之间的关系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盟国关系、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一般关系、关系紧张和敌对关系。由于海运一般都在大洋之上,这里主要考虑重要海峡、运河和岛屿附近的国家与我国的地缘政治关系。

中东航线主要是考虑我国与波斯湾沿岸的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联、阿曼等国,阿拉伯海沿岸的印度以及马六甲海峡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中东主要国家与我国既不是盟国也不是战略伙伴,关系也不是很紧张、敌对,因此与我国是一般合作关系[22]。由于中印两国存在边界领土争端、西藏问题、印巴关系等问题,中印关系一直是以邻国关系、大国关系、发展中国家关系为主。但近年来,在两国领导人互相推动下,中印确定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李克强总理2013年5月19日访问印度,将中印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向了更高水平。由于中国的崛起,马六甲海峡沿岸的国家有“中国威胁论”的疑虑,一直把中国视为潜在的威胁,尤其是印尼和马来西亚。近些年来,这种情况已经有所好转,但是印尼与马来西亚与我国还算不上盟国或战略伙伴关系。新加坡一直坚持务实的理念,以本国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进行现实主义外交[23]。因此,即使新加坡与中国目前在经济等领域有多方面合作,但目前属于一般合作关系。

我国与非洲的大多数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国家,双方在国际事务的许多重大问题上有着相同或相近的立场,能够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这为中非能源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很好基础。近年来,中非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首访选择非洲,充分反映了我国一如既往重视中非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此外,非洲许多国家还是我国重要的石油进口国,如利比亚、安哥拉、苏丹等,非洲沿岸大多数国家与我国属于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3 陆上石油管道安全态势分析

陆上石油管道通道安全性是用通道经过国家的数量来衡量,由于中哈、中俄、中缅三条管道全线都是在本国和中国,不经过其他国家,因此主要从通道容量、通道运输距离、通道途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地缘政治关系等4个方面分析我国石油进口陆上管道安全态势。

2.3.1通道容量

通道容量是陆上运输通道最大的限制因素。中哈石油管道原设计年输送量为2000万吨,而实际供应量远低于原设计量,2005和2011年石油运输量才分别达到1000和1400万吨。中俄石油管道初始设计年输送1500万吨,2011年1月1日正式开始对华输油,截止2012年1月1日,累计对华输油1501万吨,达到原始设计量,但中俄石油管道最大年输量可到3000万吨,通道容量还有很大空间。中缅油气管道于2013年9月30日全线贯通,石油管道设计能力为2200万吨/年,天然气管道输气能力为120亿立方米/年,目前仅开始对华输气。

2.3.2通道运输距离

三条石油管道中,中哈管道最长,中缅其次,中俄最短(表5)。管道运输距离越长,受到干扰或威胁等不安全的因素就越多,相对来说就越不安全。同时,陆上运输工具管道与油轮不同,通道运输距离越长,管道所花费的维修保护费用就越高。

2.3.3通道途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

陆上运输通道途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与海上运输通道相比更为复杂。中哈石油管道90%左右在哈萨克斯坦境内,以平原、盆地为主,管道建设、维护条件相对较好,但在中国境内的一段,以高山地形为主,建设成本高,维修保护相对较难。中俄石油管道由于纬度位置较高,铺设地区多穿越多年冻土和原始森林地区,且沿线冬夏气温变化大,地理及地质环境非常复杂。中缅油气管道所经地区地质地貌更为复杂,地形以连绵不断的高山峡谷为主,气候以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季风为主,地形和气候条件易诱发泥石流和洪水灾害等。同时,中缅油气管道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剧烈,地震频发,严重影响管道的运营和维护。

2.3.4通道途经地区地缘政治关系

哈萨克斯坦长期与我国保持良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两国就中哈石油管道提出了扩建的共识。中俄两国建立了互帮互助的友好关系。1996年两国领导人签署《中俄联合声明》,表示中俄两国发展面向21世纪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决心。2010年、2012年中俄接连发表全面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俄,两国又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将中俄关系推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为大国间和谐共处树立了典范。缅甸是中国重要的邻邦,也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近些年来,两国高层往来密切,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日益增多。总体上看来,两国关系保持着平稳、友好的发展势头。因此,从通道途经地区地缘政治关系考虑,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缅甸三国都与我国是战略伙伴关系,安全性都比较高。

3 保障中国石油进口运输通道安全的对策

3.1 扩充中哈、中俄石油管道输油量

俄罗斯和中亚地区已探明石油资源储量非常丰富,且两国与我国相邻,与我国都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些因素促使俄、哈两国在不久的未来将会成为中国石油进口的重要区域。但目前中哈、中俄石油管道输送容量上都没能达到设计能力。

中哈石油管道设计输油量每年至少2000万吨,但2005年和2011年石油运输量才分别达到1000和1400万吨,实际运输量远远低于设计值。中哈石油管道建设造价昂贵,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将造成极大浪费,使中方利益受损。同时,由于中亚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中国还面临着与美欧等大国争夺中亚石油资源的博弈。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地缘政治关系,展开石油外交,继续加强与中亚石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谋求中哈石油管道扩充容量。

3.2 保障现有海上运输通道的畅通

目前中国石油进口来源地以中东和非洲为主,约占中国石油总进口量的70%。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海上运输通道在中国进口石油运输方式中仍占主导地位。海上运输通道的安全态势,关键在航线途中重要海峡、运河的安全性高低。因此,应采取以下措施保障现有海上运输通道的畅通:增强远洋海军力量,提高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参与区域内反海盗、反恐合作;展开积极的外交政策,深化与海运进口国通道国之间的政治联系与军事交流;同时,针对海上运输通道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建立预警体系,保证能对突发的事件做出最快的反应。

3.3 开辟潜在的运输通道

面对中国石油进口海上运输通道的各种风险,除了采取措施保障现有航线的安全外,开辟潜在的运输通道也是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呼声比较高的是“中巴能源走廊”和克拉地峡的开凿。

“中巴能源走廊”是穆沙拉夫在2006年中巴建交55周年访华期间提出,设想中的“中巴能源走廊”大体上是:由印度洋畔的瓜达尔港经巴基斯坦国内管道到中国新疆喀什红其拉甫山口。若这条能源通道建成,对我国石油进口运输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来自中东和非洲的石油可以通过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上岸,通过陆上通道输送到我国。一方面缩减了海上运输航线的距离,与绕道马六甲海峡相比路程最多缩短85%,大大减少了运输成本;另一方面也避开了海盗猖獗的马六甲海峡,以及局势不稳的南海水域,确保中国石油通道安全与稳定。从地缘政治上看,中巴能源通道的建设加强了中巴战略伙伴关系,使中国在该区域面对国际形势变化挑战时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但“中巴能源走廊”建设还停留在设想阶段。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安全方面,巴基斯坦国内的政治局势不稳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二是技术方面,中巴石油通道沿途地质情况极为复杂,中巴之间横亘着许多高大的山脉,如昆仑山、帕米尔山脉,在这种险峻的地形下建造管道以及建成后的维修,技术可行性还需作进一步研究;三是经济方面,中巴能源通道建设花费成本高,相较于廉价的海运,经济成本上未必划算。综合考虑中巴能源走廊建设的重要性及现实因素,中国应与巴基斯坦加强能源领域的沟通和磋商,并展开可行性研究,在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决策。2013年2月18日,巴基斯坦正式向中方移交瓜达尔港运营权,增加了中巴石油通道的可能性。

争议已久的泰国克拉运河计划是另一条可能的通道。设想中的克拉运河是将位于泰国南部马来半岛上克拉地峡打通,挖掘一条连接安达曼海与泰国湾的运河,直接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若该运河建成,来自中东、非洲等国的船舶就不必绕行马六甲海峡,直接从印度洋的安达曼海,通过克拉运河进入太平洋,抵达我国沿海口岸,航程至少缩短1200千米,节省时间和成本;并且对解决“马六甲之困”提供一个新的选择。然而,尽管这个项目提出来比较早,中国目前对这个项目一直犹豫不决,一方面由于该地峡地理环境的制约,开凿运河成本高,耗时长,中国从中获得的收益与投入是否能得到应有的匹配,这一点无法得到保障[24],另一方面是运河开通带来的地缘政治影响,运河一旦开通,必将削弱新加坡因马六甲海峡而带来的地缘优势,影响东南亚国家的力量对比,改变区域格局。

3.4 建设“中东—中亚能源大陆桥”

上述的两条潜在运输通道,都不能避开海洋运输。但无论从海军护航能力还是从海运能力方面来看,海洋运输目前都是中国的一个软肋。因此,开辟一条完全避开海运的石油进口通道,即“中东—中亚能源大陆桥”可以是又一选择。设想中的“中东—中亚能源大陆桥”,是利用已建成的中国—中亚油气管道,直通里海地区获取丰富的石油资源。中国—中亚油气管道从土库曼斯坦开始,分别经过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最后到达中国境内霍尔果斯口岸。可以以中亚油气管道的土库曼斯坦为起点,建设穿过伊朗、伊拉克、叙利亚、沙特等国的石油管道,将海湾附近的中东主要产油国连接。若“中东—中亚能源大陆桥”成为现实,来自中东的石油可以从陆上通过管道直接运输到中国,大陆桥的建成会对中国未来石油来源地格局产生一定影响,中东地区因为其运输的便利和安全将会继续加大对华输油,而中亚地区有可能取代非洲地区成为中国第二大石油进口地区。

当然,“中东—中亚能源大陆桥”的建设还存在许多要考虑的问题。首先,能源管道过长涉及到的国家众多,地缘关系复杂;其次是管道过长,且大部分管道铺设在他国,管道的管理问题。再次,管道修建地区地质地形较复杂,耗时长,成本高;最后,中亚和中东地区地区冲突、种族冲突以及围绕着石油利益发生的战争此起彼伏,且是大国势力角逐之地,这些都影响到管道运营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飞龙,谷树忠.中国石油安全及其保障机制初探[J].资源科学,2001(2):8-12.

[2] 王彬.我国石油进口海上运输通道安全保障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9.

[3] 姜大庆,王志平. 中国海上石油运输通道安全的思考[C].2008危险品运输国际论文集,2008:28-32.

[4] 彭丽.我国进口石油海上运输安全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

[5] 赵媛,嵇昊威.中非石油合作之石油运输通道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11(2):25-30.

[6] 杜涛.建立西南石油资源国际运输通道的可行性分析——基于国家经济安全的视角[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3):105-109.

[7] 贾大山,孙峻岩.中国石油海运通道安全评价与对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6(2):62-66

[8] 吴宪荣,王国梁.我国石油进口陆上运输通道安全及地缘因素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2):.

[9] 雷森,刘蕾.云南建立油气资源国际运输通道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4):10-14.

[10] 王礼茂,方叶兵.国家石油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自然资源学报,2008(5):821-831.

[11] 田春荣.2012年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进出口状况分析[J]. 国际石油经济,2013(3):45-55.

[12] 田春荣.2011年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进出口状况分析[J]. 国际石油经济,2012(3):60-61.

[13] 田春荣.2007年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进出口状况分析[J]. 国际石油经济,2008(3):36-88.

[14] 田春荣.2009年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进出口状况分析[J]. 国际石油经济,2010(3):8-9.

[15] 周斌.马六甲海峡航行环境安全性评价[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9.

[16] 李兵.国际战略通道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5.

[17] 叶宇旻.我国石油进口海上运力分析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18] 张杰.马六甲海峡航行安全形势的变化(2000~2008年)[J].东南亚纵横,2010(2):39-42.

[19] 李兵.国际战略通道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5.

[20] 解思梅,姜德中.好望角航道的气候背景和灾害性天气系统[J].海洋预报,1997(14):26-36.

[21] 王辉.好望角水文气象状况与航线选择[J].世界海运,1999(5):1-2.

[22] 王礼茂.资源安全的影响因素与评估指标[J].自然资源学报,2002(4):401-408.

[23] 卢姝杏.新加坡的外交原则及其对华政策(1990—2010)[J].东南亚研究,2011(5):27-33.

[24] 王礼茂,李红强.中国与周边国家在油气领域的竞争与合作及其地缘政治影响[J].资源科学,2009,31(10):1633-1639

Analysis on Chinas Importing Petroleum Transport Channel Safety and Countermeasures

WANG Ling-ling1, ZHAO Yuan1,2

(1. School of Geographic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3, China;

2. Jinling Colleg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7, China)

Abstract: With China's oil increasing imports, which results in increasing external dependency of oil, the oil security problem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oil security, oil transport channel security has caus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article started with the pattern of China's oil imports, after combing China's oil imports at sea and land access currently, based on the transport channel security,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security situation of China's oil importsby sea and land passage from the five aspects as channel capacity, channel distance, channel security degree,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in channel way area and geopolitical relation, then put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option of the key transportation corridor of Chinas future oil-importing.

Key words: oil importation; maritime transport channel; land transport channel; security situation

当然,“中东—中亚能源大陆桥”的建设还存在许多要考虑的问题。首先,能源管道过长涉及到的国家众多,地缘关系复杂;其次是管道过长,且大部分管道铺设在他国,管道的管理问题。再次,管道修建地区地质地形较复杂,耗时长,成本高;最后,中亚和中东地区地区冲突、种族冲突以及围绕着石油利益发生的战争此起彼伏,且是大国势力角逐之地,这些都影响到管道运营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飞龙,谷树忠.中国石油安全及其保障机制初探[J].资源科学,2001(2):8-12.

[2] 王彬.我国石油进口海上运输通道安全保障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9.

[3] 姜大庆,王志平. 中国海上石油运输通道安全的思考[C].2008危险品运输国际论文集,2008:28-32.

[4] 彭丽.我国进口石油海上运输安全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

[5] 赵媛,嵇昊威.中非石油合作之石油运输通道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11(2):25-30.

[6] 杜涛.建立西南石油资源国际运输通道的可行性分析——基于国家经济安全的视角[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3):105-109.

[7] 贾大山,孙峻岩.中国石油海运通道安全评价与对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6(2):62-66

[8] 吴宪荣,王国梁.我国石油进口陆上运输通道安全及地缘因素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2):.

[9] 雷森,刘蕾.云南建立油气资源国际运输通道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4):10-14.

[10] 王礼茂,方叶兵.国家石油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自然资源学报,2008(5):821-831.

[11] 田春荣.2012年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进出口状况分析[J]. 国际石油经济,2013(3):45-55.

[12] 田春荣.2011年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进出口状况分析[J]. 国际石油经济,2012(3):60-61.

[13] 田春荣.2007年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进出口状况分析[J]. 国际石油经济,2008(3):36-88.

[14] 田春荣.2009年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进出口状况分析[J]. 国际石油经济,2010(3):8-9.

[15] 周斌.马六甲海峡航行环境安全性评价[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9.

[16] 李兵.国际战略通道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5.

[17] 叶宇旻.我国石油进口海上运力分析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18] 张杰.马六甲海峡航行安全形势的变化(2000~2008年)[J].东南亚纵横,2010(2):39-42.

[19] 李兵.国际战略通道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5.

[20] 解思梅,姜德中.好望角航道的气候背景和灾害性天气系统[J].海洋预报,1997(14):26-36.

[21] 王辉.好望角水文气象状况与航线选择[J].世界海运,1999(5):1-2.

[22] 王礼茂.资源安全的影响因素与评估指标[J].自然资源学报,2002(4):401-408.

[23] 卢姝杏.新加坡的外交原则及其对华政策(1990—2010)[J].东南亚研究,2011(5):27-33.

[24] 王礼茂,李红强.中国与周边国家在油气领域的竞争与合作及其地缘政治影响[J].资源科学,2009,31(10):1633-1639

Analysis on Chinas Importing Petroleum Transport Channel Safety and Countermeasures

WANG Ling-ling1, ZHAO Yuan1,2

(1. School of Geographic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3, China;

2. Jinling Colleg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7, China)

Abstract: With China's oil increasing imports, which results in increasing external dependency of oil, the oil security problem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oil security, oil transport channel security has caus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article started with the pattern of China's oil imports, after combing China's oil imports at sea and land access currently, based on the transport channel security,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security situation of China's oil importsby sea and land passage from the five aspects as channel capacity, channel distance, channel security degree,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in channel way area and geopolitical relation, then put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option of the key transportation corridor of Chinas future oil-importing.

Key words: oil importation; maritime transport channel; land transport channel; security situation

当然,“中东—中亚能源大陆桥”的建设还存在许多要考虑的问题。首先,能源管道过长涉及到的国家众多,地缘关系复杂;其次是管道过长,且大部分管道铺设在他国,管道的管理问题。再次,管道修建地区地质地形较复杂,耗时长,成本高;最后,中亚和中东地区地区冲突、种族冲突以及围绕着石油利益发生的战争此起彼伏,且是大国势力角逐之地,这些都影响到管道运营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飞龙,谷树忠.中国石油安全及其保障机制初探[J].资源科学,2001(2):8-12.

[2] 王彬.我国石油进口海上运输通道安全保障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9.

[3] 姜大庆,王志平. 中国海上石油运输通道安全的思考[C].2008危险品运输国际论文集,2008:28-32.

[4] 彭丽.我国进口石油海上运输安全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

[5] 赵媛,嵇昊威.中非石油合作之石油运输通道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11(2):25-30.

[6] 杜涛.建立西南石油资源国际运输通道的可行性分析——基于国家经济安全的视角[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3):105-109.

[7] 贾大山,孙峻岩.中国石油海运通道安全评价与对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6(2):62-66

[8] 吴宪荣,王国梁.我国石油进口陆上运输通道安全及地缘因素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2):.

[9] 雷森,刘蕾.云南建立油气资源国际运输通道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4):10-14.

[10] 王礼茂,方叶兵.国家石油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自然资源学报,2008(5):821-831.

[11] 田春荣.2012年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进出口状况分析[J]. 国际石油经济,2013(3):45-55.

[12] 田春荣.2011年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进出口状况分析[J]. 国际石油经济,2012(3):60-61.

[13] 田春荣.2007年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进出口状况分析[J]. 国际石油经济,2008(3):36-88.

[14] 田春荣.2009年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进出口状况分析[J]. 国际石油经济,2010(3):8-9.

[15] 周斌.马六甲海峡航行环境安全性评价[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9.

[16] 李兵.国际战略通道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5.

[17] 叶宇旻.我国石油进口海上运力分析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18] 张杰.马六甲海峡航行安全形势的变化(2000~2008年)[J].东南亚纵横,2010(2):39-42.

[19] 李兵.国际战略通道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5.

[20] 解思梅,姜德中.好望角航道的气候背景和灾害性天气系统[J].海洋预报,1997(14):26-36.

[21] 王辉.好望角水文气象状况与航线选择[J].世界海运,1999(5):1-2.

[22] 王礼茂.资源安全的影响因素与评估指标[J].自然资源学报,2002(4):401-408.

[23] 卢姝杏.新加坡的外交原则及其对华政策(1990—2010)[J].东南亚研究,2011(5):27-33.

[24] 王礼茂,李红强.中国与周边国家在油气领域的竞争与合作及其地缘政治影响[J].资源科学,2009,31(10):1633-1639

Analysis on Chinas Importing Petroleum Transport Channel Safety and Countermeasures

WANG Ling-ling1, ZHAO Yuan1,2

(1. School of Geographic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3, China;

2. Jinling Colleg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7, China)

Abstract: With China's oil increasing imports, which results in increasing external dependency of oil, the oil security problem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oil security, oil transport channel security has caus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article started with the pattern of China's oil imports, after combing China's oil imports at sea and land access currently, based on the transport channel security,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security situation of China's oil importsby sea and land passage from the five aspects as channel capacity, channel distance, channel security degree,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in channel way area and geopolitical relation, then put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option of the key transportation corridor of Chinas future oil-importing.

Key words: oil importation; maritime transport channel; land transport channel; security situ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