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评论员
“最后一公里”,是完成一件事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
参加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部门和单位,主要在基层,与群众的联系更直接。各级领导干部转“四风”的成效如何,群众有最直接的感受。教育实践活动能不能将党的优良作风“直达”群众,关键就要看这“最后一公里”是否畅通。
夯实基层党组织,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保证。党的基层党组织直接关系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基层党组织要适应新形势对服务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构建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充分调动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保证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要加强和改进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便民服务工作,提升服务群众的功能和水平。
突出问题导向,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抓手。“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对排查问题环节要求非常明确,把查摆问题贯穿始终,采取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等方式,切实找出部门和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各级党员干部要到群众中听意见,真心听,听真言,了解群众所想所期所盼,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建立长效机制,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必然要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害怕的是水过地皮湿,蜻蜓点水走过场。各级党组织要树立顶层理念,围绕现有制度做好立、改、废、释等工作,切实填补制度空白和制度漏洞,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通过制度保障,将中央和省委的惠民政策切实送达“神经末梢”,变成老百姓抓在手头、甜在心头的实惠,避免沙滩流水不到头的现象。
打通“最后一公里”,实际上是要实现服务群众的“零距离”。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将工作重心下移,切实转变“四风”,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到群众中去服务群众,主动和群众交朋友,主动请群众出主意,不“讲大话、许空诺”,不“踢皮球、绕道走”,这样做,“路”就会通,“气”就会顺。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需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持续不断地深入下去。(执笔/李 坤 责任编辑/顾海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