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淑英
【摘要】 互联网具有平等、开放、参与的特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通过信息化建设来改进公共服务的方式,是转型时期中央对政府社会管理做出的新要求。这充分表明加强网络执政能力建设、利用网络进行社会管理既符合当前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也是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全新命题。本文提出网络执政能力的概念,分析了推进网络执政建设的重要意义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网络执政能力 社会管理 创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开始通过网络来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政府也开始积极利用网络来了解社情民意,搭建沟通桥梁。可以说,互联网作为时代的积极力量,已然打开了一扇社会管理的新窗,有效地推动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新局面形成。
一、网络执政能力概念的提出
网络执政,是指党和政府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意民情、汇聚民智民声、凝聚民心民力。在互联网时代,这种与民沟通的网络工作机制是党和政府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一种全新理念和方式,能够有效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推动社会的长治久安。
二、加强网络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作用
2.1 网络执政为社会管理创新搭建了新的平台
网络执政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新趋势,能够有效屏蔽各种因素的干扰,为政府听取民意搭建最佳平台,也为公民创造了一个可以自由表达话语的公共空间。这一举措大大重塑了政府公信力,获得了网民理性与情感上的双重认同,为政府与民众间的关系破冰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了广泛好评与热烈响应。
2.2 网络执政为社会管理夯实了群众基础
随着网络政治时代的到来,网络执政为党和政府夯实群众基础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可以说很好地适应了社会管理创新的需要。一方面,通过问政于民的方式,党和政府可以更加及时地处理对事关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好地吸纳民意,同时能够疏导网络舆论,化解因现实矛盾而衍生出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在社会转型时期,不同社会阶层人群开始通过网络来诉求和博弈,以期参与和影响政府的公共决策。
2.3 网络执政以低成本、高可行性提升了社会管理的创新能力
随着互联网软框架的出现,社会管理有了一个通过较小成本和风险来进行改革的契机。网络执政的新模式能够在不改变现行社会管理体制大体框架的前提下,整合社会各种资源,为汇聚民智、畅达民意创造有效渠道,以新的标准和要求切实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优化与提升,促进社会难题的柔性解决,推进社会管理的常态化发展。
三、推进网络执政能力建设的举措
3.1 提高认识,营造适度宽松的网络环境
发展网络民主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各级政府要正确认识互联网的作用,在决策过程中倾听网络声音,着力解决网民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如物价上涨、医疗保障、食品安全等,将“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渗入到社会管理之中。此外,各级部门还应高度重视对互联网运行机制和管理规律的把握,营造一个适度宽松的网络环境,构建民主、合理、有序的公共话语空间。
3.2 促进网络执政创新成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系统化
网络执政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参与,通过积极探索与实践,将局部性、试点性的创新成果逐步推进到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的层面上来,并认真总结网络监督、网络反腐、政府微博、网络发言人等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经验和规律,将零星的创造性火花上升为全局性变革,以此将网络执政真正转化为现实的执政“生产力”。
3.3 鼓励公众参与,开创社会协同管理的新局面
为了真正实现问政于民、还政于民,党和政府不仅要会聚民智、体察民情,鼓励热心网友和有识之士尽可能地多参与到社会管理当中,更要提高对不同社会群体网络表达的解读和认知能力,做到从诉求表象正确透视出背后所蕴含的经济、政治、社会等深层次背景。
四、结语
互联网技术正在成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动力,网络执政已经展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为社会管理科学化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不可否认的是,通过网络执政创新社会管理也面临着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如何适应网络时代社会政治信息传播途径的巨大变化,切实转变政府的工作方法,不断优化网络执政能力,将是党和政府在未来面临的重大课题。
参 考 文 献
[1] 叶春涛. 网络社会视域下党的执政能力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 中州学刊,2009,02(2):20-22
[2] 樊金山. 网络舆论与执政创新[J]. 科学发展观研究:理论月刊,2009,07(1):29-30
[3] 王博,郭平阳. 发挥网络民主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 党史文苑(下半月),2010,11(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