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毓兵 (中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十采油厂,黑龙江 大庆 166405)
C区块位于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南部徐家围子向斜向朝阳沟阶地过渡的斜坡部位。近年来新钻一批评价井在葡萄花油层具有较好的含油显示,同时发现该区块葡萄花油层油水分布复杂,断裂控制原油聚集。为此,笔者对C区块葡萄花油层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以便为该区块的勘探开发提供帮助。
三肇凹陷为松辽盆地拗陷构造层二级构造单元,自下而上发育白垩系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登娄库组,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明水组和更新统~全新统地层[1-2]。
火石岭组~营城组时期为断陷时期。断层发生伸展变形,控制沉积充填,形成箕状半地堑或不对称的地堑;不同时期盆地规模有差异;NW-SE方向引张应力场,主要产生NE向基底断层,近SN向断层为成盆前基底断层,该时期主要发生走滑伸展变形。
登娄库组时期断陷向拗陷转化。在登娄库组~嫩一、二段时期的拗陷阶段,断裂先后在泉头组沉积晚期~青山口沉积早期、姚家组沉积时期、嫩江组一、二段沉积时期经历了张扭变形。近东西向拉张主要产生的是近南北向的断裂,而其他方位断裂主要受基底断裂影响;强烈拉张时期为泉头组沉积晚期~青山口组沉积早期,之后应力逐渐衰减。
嫩江组末期、明水组末期、古近系末期发生反转变形。反转变形形式是左旋压扭,主要形成NNW向走滑断层,断裂走向由拗陷期的近SN向为主逐渐过渡到反转期的NNW向,强烈反转变形时期为明水组末期,形成的反转构造类型主要为反转背斜,同时伴有张扭正断层形成,而反转背斜影响的层位多数为葡萄花油层以上层位[3]。
油源断层是指成藏关键时期活动并连接烃源岩层与储层的断层[4]。C区块葡萄花油层油源断层主要是断陷期形成拗陷期和反转期持续活动的断层及拗陷期形成反转期活动的断层,其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油源断层主要为断裂密集带的边界断层;油源断层规模相对较大,断层延伸一般5~7km,断距一般60~80m;油源断层为长期继承性发育的断裂,断穿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登娄库组,泉头组、青山口组及嫩江组以上层位;油源断层以拗陷期形成反转期持续活动断裂为主,断陷期形成拗陷期和反转期持续活动型断裂相对较少。
在断裂控藏机制指导下对断裂系统演化解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C区块葡萄花油层原油从青一段源岩沿油源断层垂向运移至葡萄花油层,原油在葡萄花油层内部短距离侧向运移聚集成藏,其运移方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断裂多方位切割小面积连片的砂体不能形成连续的侧向运移通道。C区块葡萄花油层砂体不发育,砂岩厚度为0~13m,单层砂岩厚度最大不超过3m,砂体并非大面积连片。葡萄花油层断层断距一般小于20m,延伸长度一般小于3km,断层密度为1.33条/km2,绝大多数断层是小断层。长期活动的断层在成藏关键时期再活动可以纵向上沟通砂体,形成连续的侧向运移通道,但不活动的断层侧向封闭性好,阻滞原油侧向运移,不利于原油在葡萄花油层大规模侧向运移。
2)平缓的构造背景不利于原油大规模侧向运移。原油侧向运移的主要动力为浮力,浮力的大小决定了原油侧向运移的距离[5]。C区块地层倾角小于1.5°,构造较平缓,浮力相对较弱,不利于原油在葡萄花油层中大规模侧向运移。
3)C区块葡萄花油层含油显示平面上呈条带状分布。C区块目前钻井15口,钻遇葡萄花油层砂岩厚度为3.0~7.6m,平均4.6m,但平面上含油性不连续,显示呈条带状分布的特征。
在断层控制成藏理论指导下对C区块葡萄花油层原油运移方式进行探讨,认为该区块葡萄花油层成藏模式为源内垂向运移成藏模式,即原油沿油源断层垂向运移后在葡萄花油层中短距离侧向运移,并在断块或岩性圈闭中形成断块或断层-岩性油藏 (见图1)。
图1 C区块葡萄花油层源内垂向运移成藏模式图
1)C区块葡萄花油层所在的松辽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断陷期 (火石岭组~营城组时期)、拗陷期(登娄库组~嫩江组时期)和构造反转期 (四方台组~全新统时期)。
2)C区块葡萄花油层主要油源断层为连接青山口组烃源岩与葡萄花油层且成藏关键时期活动的断层。
3)C区块葡萄花油层原油从青山口组一段源岩沿油源断层垂向运移至葡萄花油层,原油在葡萄花油层内部短距离侧向运移聚集成藏。
4)C区块葡萄花油层成藏模式为源内垂向运移成藏模式,其油藏类型为断块或断层-岩性油藏。
[1]高兴友 .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油气运聚成藏模式 [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27(6):9-13.
[2]梅梅 .葡萄花油田构造特征与圈闭发育模式 [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9,28(3):24-28.
[3]吕延防,付广,高大岭,等 .油气藏封盖研究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4]付广,康德江,段海凤 .泥质岩盖层对水溶相天然气封闭能力的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J].吉林大学学报 (地球科学版),2006,36 (1):60-65.
[5]付广,姜振学,庞雄奇 .盖层烃浓度封闭能力评价方法探讨 [J].石油学报,1997,18(1):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