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子,李可可
ZHANG Huizi,LI Keke
中国篮球职业联赛(CBA)使用外援现状及建议
张慧子,李可可
ZHANG Huizi,LI Keke
对CBA职业联赛使用外援现状进行分析,针对目前引进和使用外援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完善外援引进规则、加强对外援的考察和管理能力以及完善CBA联赛制度等建议。
CBA;外援;引进;对策
1995年以来,我国篮球职业联赛(CBA)开始引进外援,且力度不断扩大,用“外援当道”形容当今CBA联赛并不为过。引进外援带来了更高水平的对抗,引发了媒体、球迷、赞助商更多的关注和热情,促进了中国篮球产业化和职业化的发展,提高了联赛水平和质量,满足了人们的欣赏需要。但同时,引进外援也带来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外援影响本土球员发展、引进市场混乱、管理困难等。因此,如何更合理引进、管理和使用外援,是我们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1.1 CBA外援引进使用政策变迁
CBA外援引进始于1995年。当年,国家体育总局下发文件,明确每个俱乐部允许注册两名外籍球员。随后,对外援的使用政策逐年开放。至2008赛季,联赛改变了以往统一选秀制度,允许各队自由挑选外援。联赛委员会决定,将不再限制外援上场时间,同时,联赛排名后五位的球队可再选择一名亚洲外援。如果不选择,该队可以在比赛中采用外援四节七人次(见表1)。
从中国篮协使用外援政策的措施与变化,促使CBA联赛增添了观赏性和平衡了各队伍实力[1]。说明我国篮球联赛的职业化程度逐渐加深,CBA联赛整体竞技水平和欣赏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在比赛中每节时间内同时使用两至三名外援,大大压缩了本土球员的生存空间,减少了国内球员的锻炼机会。
表1 我国1995以来CBA联赛外援使用政策变迁
1.2 CBA与世界高水平篮球联赛外援引进状况比较
CBA与世界高水平篮球联赛外援引进相比较 (见表2),首先,就引进数量来看,世界高水平篮球联赛外援构成比都高于CBA联赛(12.2%)。由表2数据分析可知,球员的流动程度与联赛水平的高低有一定的相关性。从CBA与世界高水平篮球联赛外援引进数量相比较,得出的启示是,目前我们的外援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不仅要请进来,而且要走出去;不仅要请欧美球员,而且要请亚洲球员。
其次,就引进外援目的来看,对于CBA联赛各俱乐部而言,引进外援主要是为了取得更好的名次;对于整个CBA联赛来说外籍球员的引进可以提升联赛的知名度,带来欧美先进的篮球训练方法和理念。世界高水平篮球联赛中引进外援一方面促进篮球的国际交流,另一方面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从更高的层次上看,欧洲篮球人才的流动更像是一种内援现象,这种态势无疑为培育欧洲篮球提供了更肥沃的土壤与适宜的环境,也会积极地影响与推动着世界篮球水平的均衡发展。
最后,从就引进外援的效果来了看,CBA联赛所引进的外援大部分都无法融入球队的体系之中,而是游离于体系之外,靠着个人单打的英雄主义来为球队做出贡献,大部分的外援抱着赚一把的心态来到CBA。而世界高水平篮球联赛所引进的外援通常是对球队整个体系中相对薄弱的环节进行补充,外援的到来不会破坏球队的攻守平衡,而是更加完善球队整个战术体系,使得战术更加多变。
表2 CBA与世界高水平篮球联赛外援统计(截止至2008年数据)
2.1 引进盲目
CBA职业联赛发展了十几年,但有些俱乐部在外援引进上还是存在误区。
在欧洲,找外援是起辅助作用,不会破坏一个队整体的技术框架。而我们有些俱乐部则是一种押宝赌博式的心态,他们注重的不是外援本身对于球队体系的作用,而是更重视其是否有过NBA经历。例如上赛季浙江稠州银行请来了JR.史密斯,其名气确实很大,但却与球队的整体格格不入,没有整体可言,最终稠州银行没有进入到季后赛。从这一事例可以看出,俱乐部对外援寄予很大期望,抱着有他们就可以改变一切,找个外援一定要打进前八名的心态,这样一来,管理层给球队施加太多压力,球队急功近利,导致球队在选择外援的时候不够理性,外援好就搭顺风车,外援不行最后什么都没有。
纵观现今CBA所有外援,除去部分亚洲外援,其他多多少少都有NBA经历,而他们所谓的NBA经历多半只是NBA里的边缘球员,基本在队里打不上球,如本赛季初青岛队请来了姆本加,这名球员在NBA混迹多年,层跟随湖人队拿到过总冠军戒指,一切看上去很美好,俱乐部也对其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可赛季开始后,却让人大跌眼镜,姆本加在场上根本占不到半点优势,许多国内球员可以在他的防守下肆意妄为,同时其在进攻端也没有任何建树,最终青岛队将其裁掉。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俱乐部在选择外援的时候太注重其是否有NBA的经历,对球员本身的实力,以及是否适合球队的体系并没有过多的考虑。
2.2 交易市场混乱
如今的CBA外援市场进入了一个“金元换金援”的时代。随着近几个赛季大牌外援的相继涌入,某些俱乐部不计成本的投入,加上经纪人中间的各种出格行为,导致各俱乐部之间相互抬价,外援的身价呈几何式增长。一个外援的月薪,已经从最开始的5 000美金,暴涨到二三十万美金。外援希望挣更多的钱是自然意愿,而经纪人开更高的价却扰乱了整个交易市场的秩序。最典型的莫过于如今山西队领袖人物马库斯.威廉姆斯,效力三载,工资翻倍涨了三次。只此一点,CBA一直推行的国际化,还是只能局限于舍得花钱阶段,越舍得花钱,越让人摆布。很多俱乐部互挖墙脚,恶性竞争,互相抬价。以前谈转会都应先知会对方俱乐部,两家俱乐部坐下来谈,而今转会规矩遭到了破坏,有不良经纪人直接绕过对方俱乐部,与球员直接接触,这也是导致外援身价暴涨的一个因素之一。与此同时外援市场价格很难划出一个明晰的界定,因为CBA从来做不到将外援的工资公开化。
2.3 影响本土球员发展
现今的CBA数据榜基本被外援所统治。2011–2012赛季,CBA常规赛得分榜前26位,均为外援。得分榜直到第27位才出现中国球员王治郅的名字。投篮总数中,外援也占据绝对上风,上赛季青岛队外援哈德森一共投篮达847次,平均每场要投篮26.5次。相比之下,国内球员出手次数最多的是李根,一共只有436次,场均出手仅为13.6次。篮板榜也是外援唱主角,前20位中只有一名中国球员。一直由国内球员占主导的助攻榜上赛季也被外援占有,前十位中仅有三名中国球员。只有盖帽榜中国球员位居第一。许钟豪场均2.3次盖帽是CBA的篮板王,但在前十位中,仅有两名中国球员。
在08-09赛季的CBA联赛,外援政策方面做出了历史最重大的变革,取消了此前一贯的统一选秀制度,联赛允许各支球队自由挑选外援[2]。自从这一政策实行以来,外援渐渐挤占了国内球员的上场机会,抢占大量的上场时间。强队需要外援来保证成绩,而弱队也需要外援来维持球迷的信心和推广球队。和高水平外援的差距是不争的事实,年轻人出人头地自然也变得越来越难。与此同时,之所以现在的外援使用上出现这样的问题,和现在教练所承受的压力也有关系。现在的外援工资很高,很多都是老板亲自找来的,既然花了这么多钱,教练肯定要把外援的作用最大化。用外援,输了不一定是教练自身的问题,不用,那就是自己的问题了。所以,从现场看,绝大部分球队都把外援时间用满用足,自然,国内球员的上场时间就少了。
篮球运动员的内在实力,就是对比赛的理解、经验、对比赛的阅读,这是靠内在学习、靠比赛打出来,而不是靠训练练出来的。你所处的环境、位置、掌控比赛的角度直接决定你是怎样的球员,而现在比赛的掌控完全在外援手里。
2.4 管理困难
在如今的CBA联赛,很多外援来CBA打球,抱着的就是一种淘金的心理。现在经常传出有大牌外援不训练不好管的新闻,那是因为他们根本觉得CBA没有锻炼的价值,就是抱着捞一把的心态,挣完钱就走了。外援效力时间较短,在生活习惯和语言上的差异都是影响训练和比赛的重要因素,对所在球队缺乏归属感,这就决定了俱乐部要花极大的时间和精力来管理外援。
很多第一次到中国打球的NBA球员并不了解这边的情况。在NBA,他们打客场坐俱乐部包机,还有专门的医疗师、营养师、训练师等,住得最差也是五星酒店的套间,而国内条件和美国差很远,因此部分来到CBA的外援在签订合同时,往往对俱乐部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如单独入住高档公寓,不准时参加球队训练,不与教练队员沟通等。JR.史密斯作为上赛季最大牌的外援之一,在CBA期间,先是因为膝伤治疗问题和俱乐部发生矛盾,接着又对队友的实力表示不满;他的姐姐数次和球迷发生冲突;在离开之前,他还因为不参加训练等问题损失100万美元。而俱乐部往往出于战绩考虑,对这些苛刻的要求尽量满足的同时,对于训练问题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一来球员之间,球员与教练之间缺乏默契,球场上很难协调一致。
3.1 完善外援引进规则文件并监管到位
一旦使用外援,就有谁来使用和多少钱的问题,这就必须有优先续约权和限薪令的规则。为了规范外援市场,就必须完善优先续约权。首先,中国篮协应出台严谨的优先权政策,禁止外援签订阴阳合同,一旦发现,取消该外援当赛季比赛资格;其次,采取国际通用做法,外援来CBA打球,原俱乐部必须出具澄清信;上赛季在CBA打球的外援去别的球队打球,原俱乐部也要出具澄清信;最后,俱乐部应配合篮协,只跟外援签订公开的标准合同,坚决杜绝阴阳合同的存在。
限薪是将联赛正规化的一个势在必行的出发点。限薪就是限制恶意和无序的竞争。篮协应出台关于球员等级及报价的相关指引性文件,把球员分档归类,对于各个级别的球员做出相应的报价区域值,有相关文件参考,就不会出现互相抬价的情况。同时规定球员转会后薪金的正常涨幅范围。各俱乐部之间应该遵循行业规则。中国篮协要做到监管到位,一旦发现违反外援引进与管理条例的不正当竞争时,应给与违反者俱乐部和个人严厉的处罚。
3.2 提高俱乐部引进外援的考察能力
俱乐部应该请一些有篮球背景或者对篮球有着深入见解的专业人士进入管理层,通过专业人士建立自己的信息渠道,了解球员的真正价值是多少,知道要选择的外援究竟值多少钱,知道自己球队当前的体系,以及在这套体系中缺一个什么样的外援来弥补不足。在选择外援的时候不应该只看重外援的名气,而盲目的抬高价格,应从整支球队的长远利益出发,而不是只着眼于现在。
现今的CBA没有统一的选秀制度,因此我建议在俱乐部应专门成立一个相关的小组,由教练、总经理、经纪人等组成,其中各有分工,教练负责找出球队所需要的球员类型,经历要确定引援的大概预算,这样经纪人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选择外援时,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引进来”,即招球员来国内试训;二是“走出去”,即走出国门,对外援进行考察。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都应全面的考察所选运动员的各方面素质以及其全方位的背景资料,同时我们也不应只着眼于NBA,只看到美国,应放眼全球。
3.3 加强俱乐部对外援的管理
我国绝大部分外援来自美国,他们在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文化差异上与我们有着很大差异。尤其是在语言沟通方面,很多外援在球队里除了与外援伙伴就只能同翻译进行日常交流了。这在心理上极易产生孤独感和寂寞感[3]。俱乐部应主动帮助外援克服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差异,建立球员培训机制,帮助其学习汉语、CBA球员管理条例,了解中国的文化,同时俱乐部本身从运动员到教练员应该加强英文的学校,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加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加强对于外籍球员职业精神和素质的培养,培养他们主人翁的精神,使他们在精神和行动上能够和中国文化和联赛相融合,更好的为联赛服务。
作为俱乐部首先,不给外援特殊权利。俱乐部应对球队所有的球员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其是外援身份而特殊对待,外援的吃住行应与对内所有球员一起,这样既可以增加球员之间的互动,也可以让彼此更加了解。其次,增强法律,法规意识。在和外援之前出门矛盾时,应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身的权益,不能放纵外援肆意妄为的行为。利用个案严格处理,以此达到警示作用[4]。最后,增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本土球员必须改变以往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而形成一些不适应全球化发展的不良文化和心态,正确认识自己,加强东西方不同价值的文化间的和谐与对话。
3.4 完善CBA联赛制度,增加联赛场次
从CBA联赛现场看,绝大部分教练员都把外援时间用满用足,自然,国内球员的上场时间就少了。外援影响本土球员的锻炼机会,可以通过改革赛制来解决。通过更多的比赛场次可以更好的锻炼队伍,锻炼新人。同时,比赛场次多,外援上场时间相对就少了。
增加比赛有两个方法,一是打分区赛,曾经CBA联赛采用过南北分区赛的模式,可以在南北分区的基础上,更细更合理的划分出四个、六个、八个小分区。采取分区赛制,就近分为小区,这样客场比赛将会节约时间,解决客场时间紧的难题。增加比赛的另一方法是扩军。CBA扩军可以增加比赛的数量,扩大联赛市场的规模和影响力。目前CBA有17支球队,建议扩充到20支队伍。除此之外,还可以在赛程安排上作出调整,把固定好的一周三赛的三天时间变更为均匀的分布在每一天,这样场次增加了,对比赛资源可以更有效的利用。
[1] 苏小玲.CBA联赛外援政策对联赛发展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2):79-80.
[2] 刘建刚.CBA外援引进冷思考[J].体育时空,2012(2):147-148
[3] 陆 广.从“问题外援”的频繁出现谈CBA俱乐部对“外援”的引用与管理[J].湖北体育科技,2009(3):291-293.
[4] 马春林.CBA外援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8(4):68-71.
[5] 李海燕.CBA联赛外援引进与管理现状分析[J].体育学刊,2005 (4):115-117.
[6] 季成梁,崔鲁祥.CBA联赛13年发展过程中外援引进及对联赛发展影响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6):93-96.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uggestion of Borrow Foreign Aid in Chinese Basketball League(CBA)
This research discussed the problems that CBA imports and uses foreign aid,and provided some suggestions such improvement of import rules,strengthen the ability of inspection and management on foreign aid,and perfection the system of CBA.
CBA;aid;introduction;countermeasures
G80-05
A
1003-983X(2014)01-0053-03
2013-09-16
2013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子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13BTY051)
张慧子(1989-),女,湖北十堰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430062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Hubei University,Wuhan Hubei,43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