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良恶性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4-09-13 01:33杨重恒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23期
关键词:多形性细胞核腮腺

杨重恒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辽宁 锦州 121000)

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与多种因素有关,通过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多种肿瘤的病理分级、 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1,2〕,据此推测可能也与腮腺多形性腺瘤有关。本研究探讨VEGF、PCNA在良恶性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第二医院病理科1992~2012年腮腺多形性腺瘤61例,其中良性腮腺多形性腺瘤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18~75(平均48)岁;恶性腮腺多形性腺瘤31例,男16例,女15例,年龄50~75(平均67)岁。29例正常腮腺组织为随机从良性腮腺多形性腺瘤旁的正常腮腺组织中选取。

1.2免疫组织化学法 鼠抗人单克隆VEGF抗体(ZM-040)、鼠抗人单克隆PCNA抗体(ZM-0213)及通用性二抗(SP-9000)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公司。实验步骤按照免疫组织化学SP法说明进行操作。

1.3结果判定 VEGF阳性信号表达于肿瘤细胞和内皮细胞,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染色由浅黄至棕褐色〔3〕;PCNA阳性信号定位于细胞核,呈棕褐色颗粒。阳性染色细胞选取条件为细胞结构清晰、阳性颗粒定位好,着色与背景对比明显。视野选取染色均匀的肿瘤区。每张切片随机选取5个高倍视野(×400),各计数200个细胞,阳性细胞数取均值,再计算该标本的阳性表达率。无阳性细胞为0分,阳性细胞≤10%为1分,11%~50%为2分,51%~75%为3分,>75%为4分。按着色强度判断,无色为0分,淡黄色为1分,棕黄色为2分,棕褐色为3分。着色强度积分与数量积分的乘积>3分判为免疫反应(+)〔4〕。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 果

2.1VEGF、PCNA的表达 VEGF阳性表达主要在细胞胞质内和细胞膜上,染色由浅黄至棕褐色;PCNA阳性信号定位于细胞核,呈棕褐色颗粒。见图1。

2.2VEGF、PCNA在良恶性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 VEGF、PCNA在正常腮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10.3%,在良性腮腺多形性腺瘤组中分别为36.7%,46.7%。腮腺多形性腺瘤组织中分别为71.0%,80.6%,其中正常腮腺与良性多形性腺瘤组及良、恶性多形性腺瘤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

2.3VEGF、PCNA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61例多形性腺瘤中,VEGF阳性33例中,PCNA阳性27例,阴性6例;VEGF阴性28例中,PCNA阳性12例,阴性16例。VEGF与PCNA相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非常显著(P<0.01)。

良性腺瘤VEGF

良性腺瘤PCNA

恶性腺瘤VEGF

恶性腺瘤PCNA

3 讨 论

血管生成的启动是肿瘤生长微环境中血管生成刺激因子和抑制因子平衡改变的结果,其中VEGF是目前发现的最重要的促进肿瘤血管形成的因子〔5〕,它能够特异性刺激内皮细胞的增殖,与正常和异常的血管生成均密切相关。VEGF调控的肿瘤新生血管均有功能和结构异常,如扭曲、分叉、基底膜不完整、无神经支配、血流紊乱等,有助于血浆的渗出和肿瘤细胞脱离母瘤后进入血管,形成转移〔6,7〕;另外它还可以通过自分泌途径作用于肿瘤细胞本身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进一步加速肿瘤细胞的生长。

PCNA又称周期素,是一种36 kD、酸性、无组蛋白的细胞核多肽,其免疫反应大多局限于增殖细胞的核中,胞质则很少或没有。它的表达合成与增殖细胞的增殖周期有关,G1期在核中表达逐渐增加,S期达到高峰,而G2和M期减少。它是DNA多聚酶δ的辅助蛋白,直接参与细胞增殖过程的DNA复制,是DNA复制过程中所必需的〔8〕。PCNA发挥功能需要ATP,它具有ATP酶活性。PCNA在细胞核内阳性表达的高低与细胞增殖活性密切相关〔9〕。

本研究提示VEGF、PCNA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病理分级有关。传统病理形态学分级确定异型性明显的肿瘤较准确,而对形态表现相似、生物学行为却不同者,进一步病理分级困难。目前研究认为:肿瘤分级、分期相同,而转移率、生存率不同时,只有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检测癌相关基因的表达),才能合理解释肿瘤的生长特性。一般而言,分子病理改变总是先于形态病理,只是由于病因不同,这种先后和变化差异表现程度不同而已。

本研究结果表明VEGF与PCNA的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随着VEGF表达的升高PCNA表达也升高。说明它们之间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可能为:①VEGF刺激肿瘤血管的形成,为肿瘤细胞带来营养物质,带走废物,促进细胞的增殖。②VEGF直接刺激肿瘤细胞的增殖,造成PCNA增加。本研究,认为VEGF、PCNA的异常表达在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两者对肿瘤的作用是密切相关的,二者共同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

4 参考文献

1Ebos JM,Lee CR,Cruz-Munoz W,etal.Accelerated metastasis after short-term treatment with a potent inhibitor of tumor angiogenesis〔J〕.Cancer Cell,2009;15:232-9.

2周祥荣,李忠音,杨小东,等.PCNA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关系及意义〔J〕.华西医学,2009;24(10):2585-7.

3Mukohara T,Kudoh S,Yamauchi S,etal.Expression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and downstream activated peptides in surgically excis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J〕.Lung Cancer,2003;41(2):123-30.

4许良中,杨文涛.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的判断标准〔J〕.中国癌症杂志,1996;6(4):229-30.

5李京佳,林相国,许 涛,等.VEGF家族及其在肿瘤生长中作用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4):777-9.

6Wong YK,Liu CJ,Kwan PC,etal.Microvacsular density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mmunoreactivity as predictors of region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from betel-associated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J〕.Oral Maxillofac Surg,2003;61(11):1257-62.

7Arora S,Kaur J,Sharma C,etal.Stromelysin 3,Ets-1,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in oral precancerous and cancerous lesions: correlation with microvessel density,progression,and prognosis〔J〕.Clin Cancer Res,2005;11(6):2272-84.

8赵 璟,方小玲,龚颖萍.子宫肌瘤中IGF-Ⅱ、PCNA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21):37-40.

9于晓谟.前列腺癌Bcl-2、p53和PCNA表达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6):4665-7.

猜你喜欢
多形性细胞核腮腺
儿童渗出性多形性红斑护理学与药理学探析
肺原发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1例
指向科学思维的“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
超声误诊胸壁多形性脂肪肉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野生鹿科动物染色体研究进展报告
植物增殖细胞核抗原的结构与功能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