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良 李煜明 王黎明
(南京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骨科,江苏 南京 210006)
近年来,随着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发展和手术器材的不断更新,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已发展成一种新型的关节外科技术,并得到了广泛应用〔1,2〕。深层入路即与传统术式大体相同,很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微创〔3〕;另一方面可通过特殊机械辅助完成手术入路及前外侧入路的髋关节置换,其手术更重视于“微”导入,注重从肌肉间隙向深层进行剥离,而忽略了患者关节功能的康复。近年来我院通过前外侧肌间隙入路术式进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入住我院需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患92例,均排除重症肥胖、髋关节严重受限等症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60~82〔平均(68.6±5.2)〕岁,平均体重(65.4±12.4)kg,术前Harris评分0~19分,平均(10.7±2.8)分。对照组男21例,女25例,年龄60~80〔平均(67.8±5.4)〕岁,平均体重(66.8±11.2)kg,术前Harris评分0~19.1分,平均(11.1±2.4)分。两组病患性别、术前Harris评分及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术前对患有糖尿病、严重肥胖等病患给予治疗,为预防感染在术前1 d对病患注射抗生素。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式治疗,使用腰硬结合麻醉治疗。比较两组切口大小、置换引流量、置换过程出血量、假体位置、置换后Harris评分等。
2.1两组经治疗后术后1 d平均引流、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中切口大小对比 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1 d平均引流量及手术中切口大小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后髋臼假体平均前倾角、髋臼杯平均外展角、股骨-假体3点固定率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髋臼假体前倾角〔(19.1±0.1)° vs (19.2±0.5)°〕、髋臼杯外展角〔(45.1±0.3)° vs (44.9±0.5)°〕、股骨-假体3点固定率(均良好)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2.3两组Harris评分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置换后3、6、12个月Harris平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后疗效对比±s)
表2 治疗后两组Harris评分对比(分,±s)
2.4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肺部感染1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创伤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往往出现术后髋关节功能异常〔4~6〕。近年来出现一种在常规性全髋关节置换基础上呈现的新型小切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技术,对患者创伤较小,同时其具有较好的显露效果〔7〕。由于该项术式切口较小,产生的创面小且不破坏肌肉完整性,可以有效解决置换后术后并发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然而,伤口小不代表微创:近年来临床发现,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深层入路与传统术式大体相同,很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微创。如前侧切口容易损坏股外侧皮神经,使手术变得更难以进行,导致术中需增大切口的长度〔8〕。外侧入路时必须切断臂小肌的止点,且易促使导致臀上神经受到损伤,可能引发跛行〔9〕。后外侧切口虽缩短了切口长度,但使后方关节囊受到破坏,增加髋关节脱位率等〔10〕。前外侧肌间隙入路术式进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前外侧肌间隙入路主要是从肌间隙进入,重视对肌腱止点的保留,具有鲜明的微创特征〔11〕。
本文结果表明前外侧肌间隙入路术式结合全髋关节置换术不仅具有微创特点,同时对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保留和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可能与如下几点因素有关:(1)前外侧肌间隙入路主要是从肌间隙进入,重视对肌腱止点的保留,使外展肌的损伤降低到最小,促使术中出血量降低,大大降低了感染率。(2)前外侧肌间隙入路避免了对组织的分离破坏,减少病患的疼痛感。(3)髋关节保持解剖完整性,较好的保护了关节囊,大大降低了脱位率〔12〕。(4)切口较小,降低了软组织发生损伤的概率,髋臼也较为明显的显露出来,术后的恢复时间也明显减少。此外,笔者认为手术中亦存在几点重要的注意事项:(1)若术中髋关节较难脱位,可切断股骨颈,然后去除股骨头。(2)假体在安装时应保证准确性,避免置换后出现脱位现象。(3)术中应严格清理关节周围的硬性组织,防止臀小肌受到损伤。(4)合理切除股骨颈,股骨颈长度对下肢有较好的调节作用。(5)术中合理的选择麻醉剂可降低合并高血压、脑梗死、多器官功能降低等疾病的患者肺部感染及心肌缺血等的发病率〔13〕。
4 参考文献
1黎庆初,胡辉林,闫慧博,等.微创经多裂肌间隙单侧腰椎椎弓根钉固定椎间融合术式的探讨〔J〕.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7):1317-20.
2赵彩英,乔建华,明 进,等.肢体功能缺陷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康复疗效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4(1):64-6.
3贺青卿,姜 军,杨新华,等.经肋间隙入路行内乳淋巴结活检的探讨〔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6;21(9):634-6.
4吴向坤,刘永西,鲜文峰,等.后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9):4067-8.
5陈 佳,杨鹏飞,叶嗣宽,等.金属对金属大头径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青中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7(3):309-14.
6马根成.动力髋螺钉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2;33(3):244-5.
7王 斌.改良小切口技术在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5):771-2.
8杨友刚,戚世鹏,丁 平,等.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7):4372-3.
9梁金龙,陆 声,高心健,等.计算机辅助下三维可视化测量髋臼方位的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11):990-3.
10章亚东,侯树勋,张轶超,等.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外侧肌间隙入路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2010;26(4):298-302.
11Kidane B,Abramowitz D,Harris JR,etal.Natural history of minimal aortic injury following blunt thoracic aortic trauma〔J〕.Can J Surg,2012;55(6):377-81.
12张宏宇,辜念样.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横韧带对髋臼假体前倾定位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7):1179-80.
13Collinge C,Archdeacon MT,Dulaney-Cripe E,etal.Radiographic changes of implant failure after plating for pubic symphysis diastasis: an underappreciated reality〔J〕.Clin Orthop Relat Res,2012;470(8):21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