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在舆论监督方面的优势与不足蕾

2014-09-12 05:50张梅袁
新闻世界 2014年8期
关键词:微博不足舆论监督

张梅袁

【摘 要】现今,微博凭借自身准入门槛低、传播快速、扩散范围广等特点,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舆论监督工具。其优势在于人人都可以成为监督者、裂变传播使其影响力倍增、与其他媒体合力促进被监督事项的解决等;但也存在不足之处,表现为存在人身攻击等侵权现象、监督过程中专业性和理性弱于传统媒体、监督过程尚未形成长效机制使得公众的注意力易被转移等。

【关键词】微博 舆论监督 优势 不足

微博舆论监督,指公众通过微博平台了解社会事务并进行大规模的讨论、批评和建议,促使其沿着法制和公共生活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本文试结合一起网络事件分析微博的舆论监督功能。

先简单回顾一下“表哥”事件。2012年8月,陕西省包茂高速发生一场特大交通事故。一张新聞图片拍摄到陕西省安监局原局长杨达才面带微笑出现在事故现场,引发网友愤怒声讨,网友“人肉搜索”出杨达才佩戴名表的各类图片。之后,陕西省纪委对杨达才涉及的问题进行认真调查。最终,杨达才因违纪被撤销职务,并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一、微博在舆论监督方面的优势

1、人人都可以成为监督者

微博是“零门槛”的应用平台,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一名微博用户。通过手机或电脑的客户端,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发布微博、参与评论、进行监督。

“相对于传统媒体舆论监督的时间滞后、空间阻隔和人为封锁等局限性而言”,微博用户在信息发布和意见表达方面拥有更高的自由度。①现实生活中的事件经由微博用户发博、评论和转发,短时间即可形成强大的舆论,这在提高舆论监督效率的同时,亦增强了舆论监督的力量。

即使微博用户不是十分了解所监督领域的相关知识,也总能有一些专业人士给出相对完备、理性的参考意见,使监督相对专业的事项变成可能。

“表哥”事件中,杨达才在事故现场微笑的照片在微博上广泛传播后,若不是有心的行家发现杨达才之前佩戴的手表价值不菲,网友的问责只会停留在漠视生命的层面,杨达才只需出面道歉,而他在事故现场不合时宜的微笑也会被网友淡忘。

2、微博的裂变传播使舆论监督的影响力倍增

“表哥”事件中,微博的“转发”和“评论”功能得到广泛应用。“转发”使信息快速流动起来。在微博世界中用户 与其“粉丝”构成了一个小的群体,这个群体构成了一个“小世界网络,对信息起到增强和过滤的作用”②。信息传播的这种形态“既不是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One To One),也不是网络媒体的网络传播(One To N),而是一种裂变传播(One To N To N )”③。跟以往单向的传播形态相比,微博裂变传播的速度更迅捷、方式更便利,使得事件经微博曝光后,短时间即可人尽皆知并形成强大的舆论。

“表哥”事件在微博上的火热引起传统媒体关注,多地记者纷纷连线陕西省安监局,安监局工作人员疲于应付,均表示不方便评论。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杨达才终于向联系他的记者表示会接受微访谈作答复。访谈开始前,网友“猪头懦夫司机”将杨达才第六块手表“宝格丽”传到网上,并在访谈中质询这块手表的来历,而后者并未做出回答。

微博粉丝超过两百万的媒体人邓飞注意到这条信息,进行转发并评论:“杨说他这几年自费买了5块表,他可能还忘了这一块”。第六块手表的曝光掀起这次舆论监督的第二波高潮。之后,微博上的民间鉴表人在8月30日凌晨一个半小时内,分别贴出杨达才的第七、八、九和第十块表。至此,杨达才在访谈中专门针对手表数量的回答彻底被颠覆,其他回复同样遭到质疑。这正对应邓飞之后所发出的一条微博:“对微博撒谎,一定会死得很难看,不知道里面藏着3亿幽灵部队吗”?

3、与传统媒体和其他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形成叠加效应

事故现场局长微笑的照片被曝光后,短短几天,在百度搜索引擎键入“杨达才”一词,获得的结果超过6万条。这次事件中,微博成为信息公开的发源地和人肉搜索的大本营,微博在汇集意见领袖们观点的同时,也起到信息挖掘机和放大器的作用。

虽然微博在“表哥”事件的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应该注意到,真正促使事件解决的是微博与传统媒体的“有力合击”。微博上关于“表哥”的舆论形成后,引起民众及众多传统媒体的关注。8 月 29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局长的“表”比“表情”更值得探究》的文章,称“安监局长的‘多表之谜必须揭开,这并非个人隐私问题,而恰恰是公众的知情权问题,同时也是杨达才自证清白的机会”,④将公众的注意力引向杨达才的手表,也吹响传统媒体报道该事件的号角。

几乎同一时间,多家报纸的评论版均瞄上“微笑局长”的数款名表,主流媒体的报道使当地职能部门倍感压力,他们的态度由最初的不作回应迅速转变为调查取证,最终使事件得以妥善解决。

二、微博在舆论监督方面的不足

1、微博匿名性使得人身攻击等侵权现象大行其道

微博的匿名性,在给用户的信息发布和意见表达带来更高自由度的同时,也让其言论变得肆无忌惮,存在很多侵权现象,表现为对他人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等的侵害。

“表哥”事件从一开始曝光就引起微博用户的关注,相关爆料者的原创微博都有很大的阅读量、评论量和转发量,点开每条微博的评论,会发现为数不少的评论包含对杨达才的侮辱谩骂之词,网上还流传着一些恶搞杨达才的漫画和歌曲。尽管杨达才最终被查出存在严重违纪行为,但作为公民,他的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人身权利仍受法律保护,网友在微博上对杨达才的侮辱谩骂已构成侵权。

2、准入门槛低使得微博舆论监督的专业性和理性弱于大众传播媒介

法国心理学家勒庞在《乌合之众》中写道:“在集体心理中,个人的才智被削弱了,从而他们的个性也被削弱了。异质性被同质性所吞没,无意识的品质占了上风。”⑤如今,“零门槛”的微博让勒庞口中的“乌合之众”有了电子中介,微博舆论监督的理性因网民的集体无意识而大大降低。

网友“花总丢了金箍棒”是一位民间鉴表人,一直在收集官员出席活动的戴表照,并向网友公示疑似名表的款式及价格,钟爱名表的杨达才早已进入他的视野,杨达才在回应网友的微访谈上说谎促使他将之前挖掘出来的其他五款名表曝光,并对新增的手表估价超过20万元,这让杨达才好不容易换来的正面评价化为乌有,反而因撒谎陷入诚信危机。

由于对其他网友早先曝光的手表做出“一线不多,基本二线,且多为基本款,如都为真货,低估在20万元内”的判断,有网友批评他是“为狗官说话”。他事后回忆说,曝光过程中,不断有人邀請他,若不接受,就会被严厉指责:“为什么背叛我们”,有一种被舆论推着走的感觉,这是正义,还是以正义之名的暴力狂欢?

“表哥”事件中,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等特点增加了太多不确定性,难以保证真实性、公正性等。相比之下,传统媒体因其规范的组织结构、较高的专业素质等,在公众心目中有着网络所不可替代的权威性,因而,传统媒体的介入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微博的非理性和非专业性。

3、微博舆论监督尚未形成长效机制,依赖传统媒体的扶持

传播效应的递减性是大众传媒的共同特征之一,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微博传播过程中该特征更为明显和突出。仔细分析众多微博热点事件的传播过程,不难发现微博用户对事件的关注热度,“往往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不断的衰减和游移,从而使微博舆论难以形成较为持久的舆论监督效力”⑥,最终不利于事件中所涉及问题的妥善解决。

“表哥”事件中,事故现场的微笑引发的对“表哥”的嬉笑怒骂甚至人身攻击,杨达才在微博上的主动回应所获得的赞誉,都一度让名表牵扯出来的腐败疑云偏离公共舆论场的中心。8月31日,《京华时报》发表题为《自证清白难以走出名表门》的文章,文章称,一个备受质疑的官员,“以其孱弱的公信力,不管是承认还是否认,说真话还是说假话,都难以说服公众相信自己。这个时候,需要客观公正的中立方介入,需要纪检监察部门进行彻底调查,迅速公布结果,给网友和社会一个负责任的交代”⑦。类似评论不断出现,与网上要求纪检部门介入调查、公布杨达才收入的呼声一起,让话题重归到反腐的轨道。

进入9月份,“保钓”议题不断升级,对杨达才手表问题的调查和处理结果逐渐淡出公众视线。然而,部分媒体并未放弃报道杨达才的现状和监督有关部门后续的行为。9月17日,《钱江晚报》刊文《局长天天在正常上班》,这使一度归于平静的舆论再掀高潮。该消息被凤凰网转载后,点击量高达33913人次。网友“终南一翁”发微博说:“纪委查的结果怎么样?应该给民众一个交代。不然就是对网民的不尊重和对局长的不负责任。”

若不是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呼吁相关部门正确对待杨达才的名表及背后可能存在的违纪行为,微博上所形成的舆论很可能在极短时间内被其他新议题冲淡,“微笑表哥”事件亦难以妥善解决。□

参考文献

①刘宪,《浅析微博舆论监督的特点及影响——以网络群体性事件为例》[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

②克莱·舍基 著,胡泳、沈满琳 译:《未来是湿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③孟波,《新浪微博:一场正在发生的信息传播变革》,http://blog.sina.com.

cn/s/blog_4734304f0100h1yd.html,2010

-3-18

④《局长的“表”比“表情”更值得探究》,http://news.xinhuanet.com/m-

rdx/2012-08/29/c_131813545.htm,2012

-8-29

⑤古斯塔夫·勒庞 著,冯克利 译:《乌合之众》[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19

⑥张军华,《微博舆论监督的过程特征、利弊分析及其传播对策研究》[J].《学术论坛》,2012(7)

⑦《自证清白难以走出名表门》,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2-

08/31/content_1164566.htm,2012-8-31

(作者:均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微博不足舆论监督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关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