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军
乙肝病毒感染者遍布世界,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约6亿人,每年有50~120万人死于乙肝感染及其导致的肝硬化和肝癌。乙肝的传染源主要是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和乙型肝炎活动期患者,这些人的体内有较多的病毒,他们通过体液(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接触将病毒传染给他人。乙型肝炎患者和携带者的传染性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液中乙肝DNA水平,以及血清ALT、AST或胆红素高低。一般来说,以HBsAg、HBeAg、HBcAb阳性,即俗称“大三阳”的患者传染性较强。成年人一旦罹患乙肝,病毒就会通过不断复制,破坏自身免疫系统,相当一部分人最终恶化为肝硬化和肝癌。
感染与传播
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是重要的传播途径。包括宫内传播、围产期传播和以后的生活接触传播。其中围产期传播是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乙肝病毒阳性母亲的血液或体液所致。宫内感染目前认为可能和胎盘渗漏有关。此外,婴儿出生后,与乙肝病毒阳性的母亲密切接触,由于婴儿的皮肤黏膜尚未发育完全,母亲的体液或血液可能通过乳汁及皮肤黏膜,将病毒传递给婴儿。
皮肤黏膜传播主要发生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尤其是牙科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以及静脉注射毒品等。此外,修足、纹身、扎耳环孔、针灸、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也可感染乙肝。
性接触传播与乙肝阳性者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感染乙肝的危险性明显升高。同性恋者更易传染乙肝。性接触时,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的乙肝病毒通过破损的黏膜到达对方体内。过去,血液和血液制品曾经是主要的传播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献血者严格筛查及对血液制品管理的加强,经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引起的乙肝感染已很少发生。
生活细节日常生活接触,如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电脑等办公用品)、住同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共用厕所、拥抱、握手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乙肝。此外,纹绣、牙刷、剃须刀、美容等生活方面的原因,可能会造成乙肝的感染。
切断传播途径
除了接种乙肝疫苗外,切断传播途径是一个重要的预防手段。大力推广一次性注射(包括针刺的针具),对牙科器械、内镜等医疗器具应严格消毒灭菌。医务人员按照医院感染管理中标准预防的原则,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时应戴手套,严防医源性传播。服务行业中的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纹身等用具也应严格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用品。还要进行正确的性教育,若性伴侣为HBsAg阳性者,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有多个性伴侣者应做到洁身自好,定期检查,性交时应用安全套。对HBsAg阳性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并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完整性,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20~30岁年龄段的青年人正处于生命活动和社会活动最旺盛的时期,繁重的工作、不规律的生活、强大的精神压力,让身体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免疫力随之下降,为乙肝病毒的入侵埋下隐患;而随着出差和应酬的增多,皮肤中出现哪怕一点点破损,如口腔溃疡、擦伤等,都会加大感染乙肝的风险。同时,由于此年龄段人群正处于恋爱、性生活的活跃阶段,高危性行为(例如无防护的性行为、频繁更换性伴侣、多性伙伴等)会增加病毒感染的几率。一旦罹患乙肝,病毒就会通过不断复制,导致疾病的不断恶化,最终容易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感染乙肝后,是否发展为慢性感染,感染时的年龄是主要因素。在围产期感染,大约有90%发展成为慢性感染;婴幼儿时期感染,25%~30%发展为慢性;而在青少年和成人期感染乙肝,只有5%~10%发展为慢性感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