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佳凤,蒋婷婷,邱晓东,夏江燕
(1.东南大学 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9; 2.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麻醉科,江苏 南京 210009)
目前已被证实的肝素结合蛋白超过100种,并且其数量仍在不断增长。这些蛋白可调节机体各项病理生理过程,包括参与凝血和纤溶溶解、构成细胞外基质、参与脂质代谢以及调节免疫应答。研究发现,肝素同样可以结合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和补体蛋白,这为肝素抗炎特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但是迄今为止,肝素结合域的结构仍未知,且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然而一旦将其抗炎结构提取出来进行加工处理,将有很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在炎症反应过程中,大量活化的白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增加内皮细胞通透性,进而引起白细胞游走出血管,释放大量蛋白酶和超氧离子,破坏组织细胞膜和细胞器的通透性与完整性,使溶酶体膜破裂,损伤组织细胞,最终引起组织器官结构损伤和功能障碍[18]。
细胞凋亡是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接受刺激信号并受基因调控的一种自主性、程序性死亡过程。凋亡途径包括线粒体途径、死亡受体途径和内质网应激途径等。这几种途径都可以激活细胞凋亡蛋白酶家族成员,最终导致细胞降解死亡。
肝素作为抗凝剂应用于临床已将近80年,其副作用已经很清楚,如内出血、血小板减少症及骨质增生。因此,无抗凝活性肝素将是安全的、潜在的抗炎药物。
大量研究资料证实,肝素具有很好的抗炎特性,然而肝素并没有作为一种抗炎药物广泛用于临床,可能与其出血风险高有关。但是随着无抗凝活性的肝素、肝素衍生物以及肝素类似物的发现,这一顾虑将不复存在。目前的研究必须重点关注无抗凝活性肝素在各种急慢性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而之前大部分的临床研究证据均不充分,并且或多或少都存在统计学方面的不足,因此设计出一系列严谨的随机临床试验至关重要。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血栓形成以及细胞增殖之间存在相互联系,而肝素的多效性决定了其作为一个综合性药物应用于临床的前景。
[18] 李志鹏,张玉平,赵自刚,等.白细胞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机制中的作用[J].中国医疗前沿,2011,6(1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