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定瑶 刘志刚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兴义 562400)
上颈椎外伤多伴随腰椎间盘突出症,从而继发压迫或刺激脊髓、神经根,引起严重预后,且复发率相对偏高〔1〕。腰椎功能的降低是上颈椎外伤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率高的主要原因〔2,3〕。在治疗中,多采用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但是对于围术期的康复要求比较高,需要积极恢复颈椎与腰椎的功能,提高肌肉力量、增强腰椎协调性及稳定性〔4〕。在康复护理中,针对不同的患者应用个体化康复能达到改善服务质量和有效利用卫生资源的目的。同时患者及家属预知所接受的照顾,主动参与治疗护理,使患者满意度上升,有效地改善医患关系,有利于围术期颈椎与腰椎功能的恢复〔5,6〕。本文探讨上颈椎外伤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围术期的个体化康复评价。
1.1研究对象 我院2011年6月到2013年1月上颈椎外伤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120例,符合上颈椎外伤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的诊断标准;有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69例,女51例。年龄60~78岁,平均(68.62±6.33)岁。病程3 d~3年,平均(17.52±3.33)个月。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者69例,有吸烟史38例,有饮酒史27例,既往腰椎手术史23例。临床表现:感觉障碍80例,下肢痛77例,单纯腰痛36例,腰骶部胀痛32例。根据康复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上述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康复方法 两组都采用腰椎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气管插管全麻,俯卧位,实行改良后路椎弓根螺钉植入。对照组在围术期给予常规的康复护理方法,主要为腰椎前屈腰椎后伸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围术期的个体化康复,护理人员在为患者作入院介绍时,向病人发放上颈椎外伤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文本,并向其详细介绍其住院期间的康复计划及需要给予配合的内容;完成手术后,护理人员再次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康复服务的计划,护理人员根据康复情况以及病情的变化,进行合理的调整。康复内容:①颈椎康复操:腰部屈曲,两上肢自然下垂,屈压腰部3~4次,还原后将肘、腕关节置于伸直位,上肢高举过头,腰伸直后过伸腰部,逐渐增加腰部后伸功能;双臂伸直,以左手指尖下滑至右足前,右上肢并举,掌心翻转向后,左右姿势相同。10次/d。②知识教育: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护理人员对待患者热情、真诚,耐心倾听并详细解释患者提出的有关目前疾病的各种问题,引导患者对自身价值的正确认识;引导患者对预后的正确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社会干预:提供宽松良好的康复环境,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让已经康复或明显改善的患者现身说法,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鼓励家庭的支持和积极参与。两组康复周期都为1个月。
1.3观察指标 ①康复前后采用影像学手段进行融合节段前凸角、腰椎前角和椎间隙高度的测定。②康复前后疼痛量表(VAS)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定。③康复后的综合疗效。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明显改善,可正常工作或生活;有效:临床主要症状有好转,可辅助工作或生活;无效:临床主要症状无明显改善,不能进行工作或生活。④康复后采用简化的美国医学结局研究组简明健康调查量表(MOS SF-36)量表进行生活质量的调查,主要包括总体健康感、躯体角色限制、躯体功能、社交功能、情感角色限制、躯体疼痛、生命活力和心理健康等8个方面。
1.4统计方法 采用SAS12.0统计软件进行χ2和t检验。
2.1影像学指标对比 两组康复前的融合节段前凸角、腰椎前角和椎间隙高度对比无明显差异,康复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VAS与JOA评分对比 两组康复前VAS与JOA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康复后组间与组内对比都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
2.3综合疗效对比 治疗组的有效率(96.7%,显效5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明显高于对照组(88.3%,显效40例,有效13例,无效7例)(χ2=6.521,P<0.05)。
2.4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治疗组的社交功能、躯体角色限制和心理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两组康复前后影像学指标对比
表2 两组VAS与JOA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上颈椎外伤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易发生于老年人,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肢痛、腰痛和感觉障碍等,严重的可出现腰椎不稳交锁〔7〕。多采用手术治疗,其中腰椎椎间融合术为主要的方法,其能实现坚强的骨性融合,有利于病变的康复以及防止疾病的复发〔8,9〕。
同时颈椎与腰椎作为柔性的负载结构,其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单个运动节段包括相邻的颈椎及其间的连接结构,各个节段的运动综合起来,便构成了颈椎的三维空间活动,为此在手术治疗的同时要配合积极的康复,其内容包括理疗、手法按摩、推拿、功能锻炼、知识教育、心理护理、社会支持等,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其中2种及2种以上方法,同时施行或交替应用〔10〕。其中颈椎康复操属于功能锻炼的一种,可以通过加强腰椎活动度与肌力的锻炼,提高椎体内部稳定肌肉力量与平衡,达到持久改善肌肉骨骼为目的,也可以增加椎体的稳定性〔11〕。
上颈椎外伤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代理疗康复治疗,除了注重物理治疗和功能锻炼治疗外,也开始重视心理治疗,在疾病过程中心理变化明显影响康复过程及结果,心理变化也常改变病患的结果〔12,13〕。通过心理护理、社会支持的方法减轻患者精神痛苦的同时减轻其躯体痛苦,从而提高预后的效果。康复中,注重标准化模式与个体化服务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个体化服务原则。实施个体化治疗护理,以达到治疗护理预期效果〔14,15〕。
4 参考文献
1李长辉,陈少清,陈水金,等.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期综合诊疗方案〔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4(9):551-3.
2常修河,彭全喜,董金海.牵引加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8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4):122.
3刘希良,张建华,秦黎红.不同年龄阶段颈椎病临床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10):53-4.
4李世刚,吴 山.功能锻炼对颈椎病患者预后影响的观察〔J〕.新中医,2006;38(11):6-8.
5王大勇,史峰军,宋银冬,等.后路开窗取芯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3(3):58-60.
6孙 刚,曲成明,孙 歆.椎体间融合器加钉棒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J〕.齐鲁医学杂志,2008; 5(2):88-91.
7陈 静,吴 煜,陈 杰,等.腰椎不稳症研究进展〔J〕.现代实用医学,2011;2(10):44-6.
8李 旭,池永龙.一种新的颈椎活动度测量方法及其可行性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07;12(5):394-6.
9Mumki S,Tsunawake N,Hiramatsu S,etal.The effect of frequency and mode of sports activity on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in tetraplegics and paraplegics〔J〕.Spinal Cord,2000;38(50):309-14.
10区丽明,谭杰文,许俭兴.心理治疗对颈椎病康复疗效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7):413-5.
11Burdus JK.Intervertebral fixation:clinical results with anterior cages〔J〕.Orthop Clin North Am,2012;33(3):349-57.
12Whitecloud TS,Roesch WW,Ricciardi JE.Transforaminal interbody fusion versus anterior posterior interbody fusion of the lumbar spine:a financial analysis〔J〕.J Spinal Disord,2011;14(2):100-3.
13Resnick DIC. Spinal fusion for discogenic back pain:patient selection,operative techniques,and outcomes〔J〕.Techn Neurosurg,2009;8(3):176-90.
14Madan S,Boeree NR.Outcome of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versus posterolateral fusion for spondylolytic spondylolisthesis〔J〕.Spine,2012;27(6):1536-42.
15王 超,赵长福,刘 波,等.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 32(6):1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