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风娟 任国君 刘星星 孙 捷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干部病房,吉林 长春 130021)
2003年美国国家高血压防治委员会(JNC)发表的第7版高血压防治指南增加了高血压前期的分类标准:收缩压120~139 mmHg,舒张压80~89 mmHg。此后,高血压前期逐渐成为各国流行病学家及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各国的研究报告指出,从青少年到成人,其高血压前期检出率高达13.3%~47.4%,高血压前期患者2年内进展为高血压的危险是理想血压人群的3~6倍〔1~3〕。与正常血压人群相比,高血压前期人群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高〔1,3〕。本文对吉林省德惠市人群高血压前期的检出率及危险因素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吉林省居民高血压前期的分布特点。
1.1对象 选取德惠市18岁以上城乡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符合入选标准的6 043名居民,其中3 850名完成了问卷调查和体检,应答率为63.71%。其中,72名居民因缺少性别、年龄,或血压值、血糖值等关键信息而在本分析中被剔除。
1.2抽样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德惠市的51个街道居委会中随机抽取了11个,将所有乡(镇)中的308个村按人口数量为标志值排序后,随机抽取9个。入选标准:必须是当地常住居民。
1.3调查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表,知情同意后进行面对面的调查。共包括调查问卷、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三部分。调查问卷涉及健康状况史、生活起居习惯等五大类43个询问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体育锻炼、吸烟、饮酒史,既往病史、现患疾病、服药情况等。体格检查包括血压、体重指数、身高、体重及腰围测量。实验室检查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各项生化指标由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完成,仪器为BECKMAN COULTER公司生产的STKS型血常规生化仪。试剂由BECKMAN COULTER上海科华公司和厦门新创公司提供。
1.4诊断标准 血压、肥胖、糖尿病、血脂诊断标准参照文献〔4~7〕。根据受教育程度将其分成低教育水平组(包括1~9年级),高教育水平组(高中或以上学历)。根据月收入将其分为低收入组(<799元),高收入组(≥800元)。根据职业类型分为体力劳动组(包括农民、工人、自由职业人员)和脑力劳动组(包括教师、干部、经理)。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6.0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用OR值表示,先用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意义的危险因素,再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1一般资料的基本特征 共3 778人入统计分析,其中正常血压组722例、高血压前期组1 508例、高血压组1 548例。高血压前期检出率为39.9%,男性(40.7%)高于女性(32.2%)。高血压前期组的年龄、身高、体重、BMI、舒张压、收缩压、腰围、空腹血糖、LDL、TG、TC及饮酒率与正常血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血压病组的年龄、体重、BMI、舒张压、收缩压、腰围、空腹血糖、LDL、TG、TC与高血压前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不同血压组间一般资料比较
2.2正常血压组、高血压前期组及高血压病组年龄比较 高血压前期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青年组高血压前期的检出率最高(P<0.001);而高血压病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老年组高血压的患病率最高(P<0.01)。见表2。
表2 正常血压组、高血压前期组及高血压病组年龄比较〔n(%)〕
2.3正常血压组、高血压前期组及高血压病组性别比较 男性高血压患病率及高血压前期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01)。见表3。
表3 正常血压组、高血压前期组及高血压病组性别比较〔n(%)〕
2.4正常血压组、高血压前期组及高血压病组区域之间的比较 农村高血压前期的检出率高于城镇(P<0.001)。城镇人口高血压病的检出率高于农村(P<0.001)。见表4。
表4 正常血压组、高血压前期组及高血压病组区域之间的比较〔n(%)〕
2.5正常血压组、高血压前期组及高血压病组间BMI的比较 超重人群高血压前期的检出率高于低体重、正常体重及肥胖人群(P<0.001)。高血压的患病率随BMI的增长而升高(P<0.001)。见表5。
表5 正常血压组、高血压前期组及高血压组间BMI的比较
2.6高血压前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将年龄、性别、BMI、工作、月收入、教育水平、地域、血糖、血脂、肥胖、吸烟、饮酒及相关疾病家族史等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发现,高血压前期与年龄、男性、BMI、农村人口呈相关性。见表6。
表6 高血压前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高血压前期患者在人群中所占比例高,并且进展至高血压的危险性也大。Quieshi等〔8〕分析了美国1999~2000年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1976~1980年NHANESⅡ和1988~1994年NHANES Ⅲ组数据共54 625人,高血压前期检出率约31%(7 000万),男性39%、女性23.1%,其中1988~1994年、1999~2000年分别为(32.3±0.6)%、(37.4±1.1)%,呈上升趋势。日本自治大学对18岁以上12 048 名受试者研究发现,高血压前期平均发生率为33%,男性(34.8%)高于女性(31.8%)〔9〕。印度学者通过对5个城市中35岁以上的人群中148 173名受试者的调查发现,高血压前期男女发生率分别为40.8%和35.9%〔10〕。而北京阜外、安贞等医院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高血压前期的检出率为38.9%~41.3%,10年前正常血压和高血压前期的亚组人群10年后发生高血压的比例分别为22.2%和52.6%,后者是前者的2倍多。辽宁省农村地区高血压前期的检出率为47.0%,男性为51.2%,女性为42.6%〔11〕。本次调查结果与国内及国外发展中国家相似,但明显高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本研究显示,高血压前期的检出率在青年组中较高;农村高血压前期的检出率高;超重人群高血压前期的检出率高于低体重、正常体重及肥胖人群。因此,控制高血压患病率应从高血压前期人群抓起,尤其对于青年、农村人口以及超重人群。建议应该加强高血压知识的宣传教育,经常进行血压监测,及时进行非药物治疗控制血压,减缓其进一步发展为高血压。
目前,高血压前期患者是否采用药物治疗尚存争议,虽然药物干预可以延长患者的工作寿命,减轻在心血管疾病及肾脏疾病方面的负担〔12~14〕,但是药物干预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必要性尚无足够的研究资料。因此对高血压前期者应加强非药物治疗控制血压,如减轻体重、低盐饮食、适当锻炼等。
4 参考文献
1Chockalinga MA,Ganesan N,Venkatesan S,etal.Patterns and predictors of prehypertension among “healthy” urban adults in Indian〔J〕.Angiology,2005;56(5):557-63.
2Grotto I,Grossman E,Huerta M,etal.Prevalence of prehypertension and associated cardiovascular risk profiles among young Israeli adults〔J〕.Hypertension,2006;48(2):254-9.
3Ramos E,Barros H.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in 13-year-old adolescents in Porto,Portugal〔J〕.Rev Port Cardiol,2005;24(9):1075-87.
4Chobanian AV,Bakris GL,Black HR,etal.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detection,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The JNC 7 report〔J〕.JAMA,2003;289(19):2560-72.
5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5-10.
6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 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M〕.Geneve: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9.
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13.
8Quieshi AI,Suri MF,Kirmani JF,etal.Prevalence and trends of prehypertension and hypertension in United States: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s 1976 to 2000〔J〕.Med Sci Monit,2005;11(9):CR403-9.
9Ishikawa Y,Ishikawa J,Ishikawa S,etal.Prevalence and determinants of prehypertension in a Japanese general population:the Jichi Medical School Cohort Study〔J〕.Hypertens Res,2008;31(7):1323-30.
10Singh R,Fedacko J,Peiia D,et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prehypertension and hypertension in five Indian cities〔J〕.Acta Cardiol,2011;66(1):29 -37.
11Sun Z,Zheng L,Wei Y,et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the rural adult people prehypertension status in Liaoning Province of China〔J〕.Circ J,2007;71(4):550-3.
12周 慧,胡晓杼,郭志荣,等.高血压前期的血压水平与多代谢异常的关系〔J〕.中华流行病杂志,2005;26(11):892-6.
13王 珍,郭志荣.高血压前期与多代谢异常的关系〔J〕.江苏医药,2005;31(4):302-3.
14Lopze-Plasendia Y,Amela-Peris R,Garcia-Delgado Y.Treating prehypertension〔J〕.N Engl J Med,2006;355(4):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