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双娅 王晓晓 邓艳姣 扎西卓玛 旦增卓玛 张红艳 阿孜古丽·买提玉素甫 黄俭强
(中山大学护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80)
目前老年人生存质量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城市老年人,但由于我国仍有近半人口生活在农村,在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不但存在城乡差异,还可能存在地域、民族的差异,因此农村老年人的生存质量问题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1~3〕。近几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力度建设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制度,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1〕。本研究旨在了解汉族与藏族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及生存质量的相关状况。
1.1对象 2012年7~9月在湖南省、云南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4个地区的29个自然村,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对生活在农村地区的60岁以上,生活自理的老年人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525份,回收有效问卷510份。其中湖南省109人、云南省112人、重庆市92人、西藏自治区197人。年龄60~98〔平均(69.32±7.82)〕岁。其中汉族309人,藏族201人;男249人,女261人。
1.2调查方法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自己家乡及附近农村的老年人开展无记名问卷调查。调查者到户与老人面谈,仔细解释指导语,消除其顾虑,逐项解释询问,以问答形式由调查员直接帮助完成问卷填写。
1.4可靠性检验 PSSS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36,SF-8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90;效度检验显示,PSSS提取了2个因子,共解释了71.50%的变异量;SF-8的8个维度共解释了71.06%的变异量。内部一致性检验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901和0.884,效度检验的累积解释变量分别为74.03%和68.63%。表明本次调查采集的数据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均数的t和F检验、率的χ2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
2.1PSSS评分情况 总分15.00~84.00分,平均(56.04±14.63)分;家庭内支持的评分4.00~28.00分,平均(20.02±5.03)分;家庭外支持的评分为8.00~56.00分,平均(36.01±10.58)分。总分低分组36人(7.1%),中间组377人(73.9%),高分组97人(19.0%);家庭内支持总分低分组83人(16.3%),中间组327人(64.1%),高分组100人(19.6%);家庭外支持总分低分组106人(20.8%),中间组314人(61.6%),高分组90人(17.61%)。总体上处于较好水平。
2.2生存质量评分情况 生存质量8个分维度及PC、MC 2个综合维度的评分分别为:GH(50.90±22.08)分;PF(68.38±23.64)分;RP(68.97±23.95)分;BP(68.08±21.08)分;VT(58.03±22.14)分;SF(72.25±22.59)分;MH(76.07±21.51)分;RE(75.68±21.47)分;PC(64.08±19.15)分;MC(70.51±17.40)分。在生存质量各维度的评分,汉族与藏族农村老年人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汉族与藏族农村老年人一般社会学资料、领悟社会支持及生存质量状况的统计分析 在社会支持方面,藏族农村老年人的PSSS总分、家庭支持和家庭外支持的评分均高于汉族(P<0.01)。年龄、婚姻状态、家庭经济收入状况、对政府关心的满意情况、对生活的满意程度等是导致社会支持评分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状况、对政府关心的满意情况、对生活的满意程度等是导致PC和MC 2个综合维度评分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见表1。
2.4PSSS各维度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相关分析 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与PSSS总分、家庭支持和家庭外支持3个维度评分呈正相关,除家庭外支持与RE相关不显著(P>0.05)外,其余各维度均显著(P<0.05)。见表2。
表1 汉族与藏族农村老年人一般社会学资料与PSSS及生存质量结果比较±s)
表2 PSSS各维度与生活质量各维度的相关矩阵(r值)
1)P<0.05,2)P<0.01
本研究结果提示藏族地区的农村基层组织成员和政府组织,似乎比汉族地区在改善民生和关心老年人生活方面获得更多的认同〔8〕。另外,藏族的宗教文化对老年人获得家庭内和家庭外的社会支持也可能存在一定积极意义。作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从地域上看已经接近全覆盖,但在参加人口的覆盖率上仍有待提高。
SF-8作为普适性的生存质量评价量表,由于结构简单,容易解释和理解,因而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有较好的适应性。影响农村老年人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对生活的满意度等方面,与以往相近的研究结果相同〔9〕。这些因素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程度在汉族与藏族农村老年人是相同的。
如果能获得较好的社会支持对农村老年人生存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9〕。子女的赡养态度和行为的好坏,对农村老年人的生存质量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政府通过健全基层组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来体现对农村老年人的关怀,鼓励老年人适当的社会交往可以促进农村老年人生存质量的提高。
4 参考文献
1陈可冀,张亚群,洪国栋,等.积极应对我国老龄问题的建议〔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5):1777-83.
2杨秀婷,高振伟,王桂茹.影响长春市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单因素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8):2332-4.
3于丹丹,曹月婷,苏普玉,等.安徽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575-7.
4汪向东,王希林,马 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出版社,1999;12(增订版):131-3.
5王 珊,栾荣生,雷 燕,等.生命质量8条简明量表中文版开发及其性能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6):1022-6.
6王 珊.成都市居民饮茶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7.
7刘潇霞,熊国钰,马道川,等.汶川地震灾区中学生地震创伤后应激障碍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10):1017-20.
8薛红焰.关于藏族聚居区群众政治参与问题探析〔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2;38(1):42-5.
9叶勇力,钟 莹,伍艳荷,等.农村老年人生存质量与生活状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