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人社会支持系统强度对抑郁障碍影响的流行病学特征

2014-09-12 08:30陈定华瞿正万杨振东朱莉娜孙喜蓉秦虹云傅伟忠傅红梅魏江磊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16期
关键词:障碍

袁 杰 陈定华 瞿正万 江 琦 张 明 杨振东 裴 瑜 朱莉娜 孙喜蓉 秦虹云 傅伟忠 傅红梅 魏江磊

(上海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上海 200122)

抑郁障碍是影响老人心理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而社会支持是老年抑郁症发病率的重要影响因素〔1〕。得到支持后的个体怎样去利用这些支持是个重要问题。本文旨在探究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程度在抑郁障碍的防治中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样本和抽样方法 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对原上海市浦东新区常住户籍老年人口进行调查,采用多阶段多层次随机抽样法。先对该区23家街镇按自然数编号,再随机抽取5家街镇。又对这5个街镇所有居委排序,随机抽样抽选出所需居(村)委24家。将被抽居委老人一般资料输入数据库,按家庭电话号码降序排列名单序号。每居委会老年人口数除以3,得一个余数,根据余数依次对排列名单抽样。如某1居委余数为2,即抽取的第一名对象是2号,然后每三名抽取一名,即抽中个体是名单中的2,5,8,…号,直到抽满规定的人数。如果抽不满,则按序以2,5,8,…号下一名作为调查对象,即3,6,9,…号作为调查对象。按照惯例增加20%的人户分离、拒访及无法完成的调查数。最后共抽取居民4 800人,实际调查了4 112名,调查率85.57%。经复核,剔除排除标准病例,实际入组4 047例,占实际调查数的98.42%。其中男1 389例,女2 658例。调查分筛查及临床复核诊断两阶段。筛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精神科医生和护士入户完成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和家庭生活情况。躯体疾病的诊断以区、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诊断为准;社会支持系统调查选用了肖水源等〔2〕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Q)共10个条目,三个维度(客观、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测量个体的社会支持度,得分越高,社会支持度越强。抑郁障碍调查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患者版(SCID-I/P)为诊断工具。对发现有抑郁焦虑的或家属叙述其有一定程度抑郁焦虑症状的,再进入临床复核诊断阶段。由两名中级及其以上精神科医师上门采集病史、一般体检、神经系统体检、心理测验及行为评定,独立诊断,结果不一致时,由第3名高级职称医师再次审核并确定诊断。调查采用上门单独面谈方式,由调查人员填表,被调查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诊断标准 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抑郁障碍标准。

1.3纳入标准 ①当地正式户籍,连续居住1个月以上;②年龄55岁以上;③能进行言语交流或笔谈,或在其家属帮助下完成调查。

1.4排除标准 ①经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检测,文盲组≤17分,小学组≤20分,中学或以上组≤24分的;符合痴呆诊断标准的;②明显失明、失聋及言语表达困难的;③因严重躯体疾病正在救治或住院治疗的;④不能签署知情同意书的;⑤符合精神分裂症、神经症、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发育迟滞诊断标准的。

1.5统计分析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库,由专人将调查资料录入保存,由未参加调查的专业人员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或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社会支持度得分 4 047例中,519例诊断为抑郁障碍(抑郁障碍组)占12.82%,其中重性抑郁发作97例(2.4%),亚临床抑郁发作47例(1.16%),轻度抑郁发作90例(2.22%),恶劣心境285例(7.04%),3 528例无明显抑郁(非抑郁障碍组)。调查显示,抑郁障碍组10十个条目、3个维度及支持度总分均明显低于非抑郁障碍组(P<0.001)。重性抑郁障碍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得分明显低于恶劣心境组(P<0.05,P<0.01),5个项目(与邻里关系、与同事关系、得到家庭成员照顾支持、遇到烦恼时的求助方式及参加团体组织活动量)得分明显低于恶劣心境组(P<0.05,P<0.001),与亚临床抑郁组比较,只有两个项目(与同事关系和遇到烦恼时的求助方式)得分明显较低(P<0.05,P<0.01),与轻度抑郁障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性别和年龄 男女间得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抑郁障碍组第1、2、4、5、6、7、11、12、14项得分随着年龄增加,社会支持度总分逐步降低(P<0.01)。其中60岁以下组较70~79岁组明显增高(P<0.01)。见表2,表3。

2.3文化程度 抑郁障碍文盲组第1、2、4、5、6、7、10、11、12、14项明显低于初中组,第1、5、6、7、11、12及14项又较大学组明显降低(P<0.05)。显示文化程度越高,得到社会支持度越大(P<0.01)。见表2,见表3。

2.4婚姻状况 抑郁障碍组不同婚姻状况社会支持度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未婚组第5、6、7、11、12及14项得分明显低于已婚组(P<0.01)。见表2,表3。

2.5家庭结构 抑郁障碍组独居老人的第2、5、6、7、11、12、14项得分均明显低于主干和核心家庭得分(P<0.01)。见表2,表3。

2.6家庭收入水平 抑郁障碍组不同的家庭收入水平与社会支持度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表3。

2.7生活自理水平 抑郁障碍组生活完全和大部自理的老人第2、5、7、11项得分明显高于生活不能自理者(P<0.05)。见表2,表3。

表1 社区老人SSQ社会支持度评分比较分析±s)

表2 抑郁障碍老人社会支持度相关因素(第1~7项)分析±s)

同类因素的其他亚组比较:1)P<0.01,2)P<0.05;下表同

表3 抑郁障碍老人社会支持度相关因素(第8~14项)分析±s)

3 讨 论

抑郁障碍是影响老年人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之一。据报道〔3〕国外老年抑郁障碍患病率在10%~23%,国内调查发现,北京抑郁障碍患病率(2006年)为8.51%〔4〕;安徽城市社区老人(2008年)为3.59%,农村为6.15%〔5〕;2010年上海浦东新区为19.09%〔6〕,其结果不一致可能与调查方法、样本选择以及文化背景不同有关。社会支持包括客观和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客观支持是指物质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主观支持是指个体所体验的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多项研究发现,社会支持系统完善度和力度是影响老年抑郁障碍发生的重要因素。社会支持度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有两种假设,一种是主效应模型,其具有增益作用,无论个体当前的社会支持水平处于何种状态,只要增加社会支持,必然导致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提高;一种是缓冲器模型,在应激条件下,它起到缓冲压力时间对身心状况的消极影响,保持和增进个体身心健康。不管何种模式,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使老人从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得到物质、情感上的支持,从而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有效减少抑郁障碍的发生。

本研究发现,抑郁障碍的老人社会客观、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均明显低于无抑郁障碍者。随着年龄增大,身体机能减退,生活事件可对老人心理活动造成很大影响。从家庭、社会等方面求得物质、情感等良好支持,可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反之,可使老人减少经济来源和情感支持,使他(她)陷入一种绝望状态,容易激发情绪问题。国内研究也支持了这一研究结果〔7~9〕。本研究发现,抑郁老人的朋友、邻里、同事及家庭成员的支持力度明显不如非抑郁老人,在遇到紧急情况、烦恼时更缺少直接支持。这可能是抑郁障碍老人患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帮助老人排忧解难是预防该疾病的重要措施。

抑郁障碍老人社会支持度的强弱有以下特点,一是不同家庭类型社会支持度不尽相同,独居老人明显低于核心家庭及主干家庭,可能与老人自信心不足有关。由于缺乏子女和亲属照顾,不善于社交,因此其经济、精神支持及社会利用度均很低。二是文盲老人社会支持度明显低于其他文化程度者,探测低文化程度可影响社会交往,影响其对支持的理解、处理及利用,难以转化为自己的精神动能,从而削弱了社会支持度的接受和利用〔10〕。三是已婚老人社会支持度高于未婚老人〔4〕,探测美满的家庭能使人有归属感和安全感及幸福感,能得到更多更及时更有效的精神和物质享受,家庭照顾与支持更多。未婚者却相反,长期缺乏物质和精神支持,造成自信心不足,容易产生情感问题。四是随着年龄增长,老人身体状况逐渐削弱,社会接触减少,生活空间变窄,精力下降,容易发生无助感和无望感。因而高龄也是情感障碍的危险易感因素。五是完全和大部分自理的老人得到家人照顾支持及发生紧急情况时的支持等客观支持度比生活不能自理者高,后者一旦出现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家人大多请护理工照料,家属照料关心减少,甚至经常不在老人身边,容易使老人产生孤独感和失望悲观情绪。

预防老年人抑郁障碍的措施之一是给予老人更多的交流沟通机会,并帮助老人积极利用社会支持系统。重点关心对象是那些独居、低文化、未婚或丧偶、高龄及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的老人。给老人一个温暖的家庭或生活环境,在精神、物质上积极帮助。完善社会支持体系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才能做得更好。

4 参考文献

1鲁 谨.综合医院老年住院患者抑郁障碍调查及心理干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9.

2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汪向东,王希林,马 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7-31.

3孟 琛,项满君.北京老年人的抑郁状况调查及CES-D的结构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1):55-8.

4王兴华,王大华,申继亮.社会支持对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影响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1):73-4.

5马 颍,秦 侠,陈 任,等.城乡社区老年期抑郁症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2(30):519-21.

6袁 杰,瞿正万,江 琦,等.社区老人抑郁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及其防治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2):4435-7.

7秦 侠,陈若陵,马岁岁,等.老年抑郁症与社会支持和躯体疾病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0):1185-6.

8苏 丹,张静平,张颍新,等.我国农村与城镇空巢老人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的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359-61.

9钟碧橙.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6):7-10.

10黄俭强,王书梅,王震维.上海市某街道常住人口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现况调查〔J〕.复旦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4(2):265-8.

猜你喜欢
障碍
为何中年婚姻障碍多
Unable to read as a teen, now a PhD student儿时读写难,现今已博士
深刺翳风联合点刺咽后壁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扫除电路学习障碍
跟踪导练(四)2
障碍训练场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跨越障碍
公立医院“非编制化”还有不少障碍
攻克障碍 资源再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