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分宜县人民医院,江西 分宜 336600
针灸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中风患者下肢痉挛37例临床观察
夏云兰
江西省分宜县人民医院,江西 分宜 336600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中风患者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中风患者下肢痉挛能够提高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针灸;早期功能锻炼;中风;下肢痉挛
脑卒中住院患者经过治疗后常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有极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中医认为,下肢肌肉痉挛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后遗症,治疗难度较高[1],但采用中医治疗有一定疗效。笔者采取针灸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中风患者下肢痉挛,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中风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范围为45~76岁,平均年龄为(62.36±7.17)岁;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16例,大专及以上6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范围为45~77岁,平均年龄为(63.48±6.29)岁;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14例,高中17例,大专及以上6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支持治疗、血压控制、降低颅内压、抗感染、常规的针灸治疗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灸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具体方法如下:①配合患者进行肢体摆放。帮助患者把体位摆放成正常功能位,在其下肢外侧垫枕头,避免发生髋关节外旋等[2]。②让患者进行下肢被动运动。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不同,采取针对性的下肢被动运动,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负重训练等,每天锻炼30min,连续锻炼4周为1个疗程。③对患肢进行按摩,选取有效穴位,进行按摩,促进肌张力的平衡。隔天按摩一次,每次按摩30min,连续按摩4周为1个疗程。针灸治疗:取环跳、足三里、绝骨、血海、阳陵泉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连续针灸4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标准 对患者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3]。总分为34分,患者得分越高表明其肢体运动功能越好。
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前,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显著升高,并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变化情况比较表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中风后肢体痉挛是高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中医认为,机体脏腑因阴阳失衡,肝肾阴亏、气血不足等可引起中风肢体痉挛。本治法针对中风的病因病机选穴,其中针刺阳陵泉、血海等穴位,能够促进脑血流量,改善脑组织血氧供应[4];针刺环跳穴则能够祛风化湿、强健腰膝;针刺足三里穴则能够调理脾胃、通风活络、扶正祛邪等;针刺绝骨、足临泣穴可疏肝益肾、祛风活络。
中风肢体痉挛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可以有效降低其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进行良好的肢体摆放后,能够使得其关节的位置相对固定,从而避免发生异常的肌群痉挛。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因此,针灸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中风患者下肢痉挛能够提高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胡冰, 焦建凯. 中医联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研究进展[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 20(1):34,36.
[2]毕颖, 邵晓梅, 李丽萍, 等. 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进展[J]. 浙江中医杂志, 2012, 47(1):69-72.
[3]刘桂香. 针灸联合康复锻炼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评价[J]. 中外医疗, 2013, 32(6):138-139.
[4]莫美英. 针灸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中风患者下肢痉挛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 全科护理, 2014, 12(4):324-325.
R225.2
A
1007-8517(2014)20-0055-01
2014.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