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娟(Jen+Ambrose)(美国)
与这个世界上的很多家庭一样,我们周末的不少时间是在足球场边、为孩子呐喊加油中度过的。对于大部分父母来说,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件事了,但对于居住在北京郊区昌平的我们家来说,实现这个愿望还真是经历了一番周折。
自从我们搬到中国来生活以后,我儿子迈尔斯一直说,他希望我们早点搬回美国去,这样他就可以踢足球、打棒球了。但问题是,我们暂时还没有搬回美国的计划。
在中国抚养孩子的一个最大担心是,户外活动的选择和场地比美国相对缺乏。我们相信,户外活动是孩子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因为这些玩的时间能让孩子学会团队协作、全力以赴和自我约束。
所以来到昌平以后,我一直在寻找这样的活动,但似乎没有一次是在我家附近的地方。由于路途实在不方便,我和我先生尽管非常想让儿子出门去玩,但时常不得不放弃。
后来我发现,只能换一种思维。打棒球可能性不大,但学乒乓球的机会倒是满街都是。在昌平,很多体育馆里都有专业的乒乓球训练课程,可以一群孩子一起学,也可以一对一,光看着那些孩子们练蛙跳热身,就让我觉得大腿肌肉也绷紧了。在公共足球场和大型户外绿地不多、公共乒乓球桌倒是无处不在的情况下,让孩子学乒乓球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但到了迈尔斯那儿,事情又没那么简单了。对他来说,不是从小看着兄弟姐妹们玩大的运动,始终是陌生的,把这个运动玩好,似乎吸引力也没那么大。我们或许也可以努力告诉他学习乒乓球的好处,但他的心始终在足球和棒球上。好吧,那就足球吧。
那天早晨,我和孩子爸爸带着迈尔斯开车一小时,去踢一场足球。我们之前一直担心,花这些工夫和努力是不是值得。但一到场边,我们的担心就烟消云散了——迈尔斯迫不及待地换上崭新的运动服,兴奋得马上就跑进足球场了。
从那一天到现在已经两年了。两年来,我们特别感谢在有限的公共空间里坚持为孩子们安排这些户外活动的组织。
儿子的户外活动终于比较圆满地解决了,爸爸妈妈一直觉得亏欠的心,也终于放下了。儿子一直在跟敬业的教练和同样出色的孩子一起运动。现在想来,真不敢相信,我当年曾经因为要开一小时车这种小事,就差点没让儿子来。
这样的经历也锻练了我们在中国生活的能力和智慧。在公共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怎么样为孩子在最大可能范围内,提供或者创造最好的成长环境,这是中国家长一直面对的课题,也是我这样的美国妈妈不断在学习克服的挑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