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儿早期干预的理论与实践

2014-09-11 12:48王利霞拓淑金
中国社区医师 2014年23期
关键词:早期干预实践理论

王利霞 拓淑金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4.23.50

摘 要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儿行为发育的效果。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高危婴幼儿80例,按自愿原则分为干预组(60例)和未干预组(20例)。对干预组实施康复训练和家庭运动训练相结合的系统早期干预,未干预组无系统早期干预。在患儿6个月和1岁时用CDCC婴幼儿发育检查量表对两组进行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自我照顾、认知社交4部分内容评分,最终整合评估两组运动发育指数(PDI)和智力发育指数(MDI)并作比较。结果:干预组运动发育指数、智力发育指数均明显高于未干预组,后遗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高危儿筛查与干预训练,降低高危儿脑瘫及智力落后的发生率,提高家长认识,提高依从度,保障高危儿筛查工作更好的开展,最终达到提高儿童身心健康的目的。

关键词 高危儿;早期干预;理论;实践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arly intervention in high-risk infants

Wang Lixia,Tuo Shuji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750004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early intervention on high-risk infants behavior development.Methods:80 cases of high risk infants were selected from December 2011 to December 2013.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voluntary,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intervention group(60 cases) and the non intervention group(20 cases).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given early intervention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home exercise training.The non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without early intervention system.During the 6 months and 1 years,the CDCC infant development checklist were used to assesed fine motor,self care,cognitive social part of the contents in high risk infants of two groups,and finally 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PDI) and the 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 of two groups were assesed and compared.Results:Physical development index and the mental development index of high-risk infa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n intervention group.The incidence of sequela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non intervention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risk infants screening and intervention training,cerebral palsy and mental retardation rate in high-risk infants are reduced;parents knowledge and compliance are improved;the screening of high risk infants can developed better;and finally reach the goal of improving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hildren.

Key words High risk infants;Early intervention;Theory;Practice

高危儿,是指在指胎儿母体期或新生儿期的身体与心理发育存在危险,尤其是脑发育存在高危因子影响的新生儿。高危儿潜在风险极大,如不及时诊治和干预,将对孩子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随着医学的不断前进,大部分高危儿经有效干预可完全健康生长发育。但仍有部分高危儿因危险因素导致脑损伤,产生脑瘫、智力发育缓慢、精神不佳等状况,直接影响到新生儿身心健康。规避和防范高危儿脑部损伤,及时进行干预训练,提升高危儿身心发育水平和生存质量,是当前业界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我中心对该课题进行研究,选取部分0~1岁高危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门诊康复训练结合家庭运动训练的早期干预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endprint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高危儿(0~1岁),采用医学界普遍认可的52项神经运动学检查,通过对高危儿的运动情况、反应情况、原始反射情况、视听情况、肌张力情况、姿势等进行检测,共计筛出高危儿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男42例、女38例,初始就诊时间为出生第42天。按自愿原则分为干预组60例和未干预组20例。两组的病情分布、出生体质、性别分布、出生方式、所处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方法:①干预组:制定早期干预训练计划,采用门诊康复训练和家庭干预模式相结合,干预计划主要以Bobath运功疗结合引导式教育的方法,在我中心门诊进行视觉、听觉刺激,主动、被动体操、爬行、翻身、抬头、站走等运动训练;且对高危儿家长进行指导,开展家庭视听感观刺激、抚触按摩及科学运动训练等家庭干预,定期对高危儿进行评估。②未干预组:没有进行系统的早期干预。并分别于患儿6个月、1岁时用CDCC婴幼儿发育检查量表对两组高危儿进行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自我照顾、认知社交4部分内容评分,最终整合评估运动发育指数(PDI)和智力发育指数(MDI)并作比较。

统计学分析: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各项参数以(x±s)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 果

两组行为发育商(DQ)比较:6个月时,两组行为发育商在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自我照顾、认知社交4部分内容中评分中,干预组明显优于未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岁时,两组行为发育商在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自我照顾、认知社交4部分内容中评分中,干预组明显优于未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MDI、PDI检测情况比较分析:干预组6个月和1岁时的MDI、PDI皆优于未干预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两组预后结果比较:干预组在2~6个月时发现中枢性协调障碍者12例,经持续干预,12个月时全部呈健康状态。未干预组在2~6个月时,检测发现呈现中枢性协调障碍者17例。在无持续干预情况下,12个月时发展为脑瘫者8例、癫痫状况者2例、听力障碍者4例。结果表明:干预组经持续、系统的门诊结合家庭干预后,效果明显优于未干预组。

讨 论

随着医学的不断前进和新生儿监护技术的创新发展,大部分高危儿经有效干预可健康发育。但高危因素多维存在,从母体到出生,从身体到心理,从主观到客观因素都可能对胎儿及新生儿造成高危风险,如不及时发现并进行持续有效干预,极可能引发高危儿脑损伤,甚至产生脑瘫、精神异常等高危儿情况,给当事家庭造成打击,引发不和谐情况,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整体提升。据近年相关调查显示,7.8%的早产儿会发展为智力低下,窒息儿的比例也高达4%~7%,而且常伴有精神异常、视听障碍等情况。

在本研究中,干预组自出生后即展开监护,我中心和新生儿家庭双方联手,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系统保健。并及时随访追踪病情进展,开展针对性的早期康复措施,尽量改善高危儿的中枢神经系统,避免脑损伤甚至脑瘫状况的发生。结果显示,早期干预组DQ(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自我照顾、认知社交)以及MDI、PDI发育指数均明显高于未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在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及康复治疗,可最大限度减轻高危因素带来的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 郑文.高危儿早期干预理论与实践[J].当代医学,2014,9(1):15-16.

[2] 黄友旗.高危儿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J].中国康复,2009,10(4):233-234.endprint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高危儿(0~1岁),采用医学界普遍认可的52项神经运动学检查,通过对高危儿的运动情况、反应情况、原始反射情况、视听情况、肌张力情况、姿势等进行检测,共计筛出高危儿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男42例、女38例,初始就诊时间为出生第42天。按自愿原则分为干预组60例和未干预组20例。两组的病情分布、出生体质、性别分布、出生方式、所处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方法:①干预组:制定早期干预训练计划,采用门诊康复训练和家庭干预模式相结合,干预计划主要以Bobath运功疗结合引导式教育的方法,在我中心门诊进行视觉、听觉刺激,主动、被动体操、爬行、翻身、抬头、站走等运动训练;且对高危儿家长进行指导,开展家庭视听感观刺激、抚触按摩及科学运动训练等家庭干预,定期对高危儿进行评估。②未干预组:没有进行系统的早期干预。并分别于患儿6个月、1岁时用CDCC婴幼儿发育检查量表对两组高危儿进行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自我照顾、认知社交4部分内容评分,最终整合评估运动发育指数(PDI)和智力发育指数(MDI)并作比较。

统计学分析: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各项参数以(x±s)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 果

两组行为发育商(DQ)比较:6个月时,两组行为发育商在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自我照顾、认知社交4部分内容中评分中,干预组明显优于未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岁时,两组行为发育商在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自我照顾、认知社交4部分内容中评分中,干预组明显优于未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MDI、PDI检测情况比较分析:干预组6个月和1岁时的MDI、PDI皆优于未干预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两组预后结果比较:干预组在2~6个月时发现中枢性协调障碍者12例,经持续干预,12个月时全部呈健康状态。未干预组在2~6个月时,检测发现呈现中枢性协调障碍者17例。在无持续干预情况下,12个月时发展为脑瘫者8例、癫痫状况者2例、听力障碍者4例。结果表明:干预组经持续、系统的门诊结合家庭干预后,效果明显优于未干预组。

讨 论

随着医学的不断前进和新生儿监护技术的创新发展,大部分高危儿经有效干预可健康发育。但高危因素多维存在,从母体到出生,从身体到心理,从主观到客观因素都可能对胎儿及新生儿造成高危风险,如不及时发现并进行持续有效干预,极可能引发高危儿脑损伤,甚至产生脑瘫、精神异常等高危儿情况,给当事家庭造成打击,引发不和谐情况,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整体提升。据近年相关调查显示,7.8%的早产儿会发展为智力低下,窒息儿的比例也高达4%~7%,而且常伴有精神异常、视听障碍等情况。

在本研究中,干预组自出生后即展开监护,我中心和新生儿家庭双方联手,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系统保健。并及时随访追踪病情进展,开展针对性的早期康复措施,尽量改善高危儿的中枢神经系统,避免脑损伤甚至脑瘫状况的发生。结果显示,早期干预组DQ(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自我照顾、认知社交)以及MDI、PDI发育指数均明显高于未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在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及康复治疗,可最大限度减轻高危因素带来的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 郑文.高危儿早期干预理论与实践[J].当代医学,2014,9(1):15-16.

[2] 黄友旗.高危儿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J].中国康复,2009,10(4):233-234.endprint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高危儿(0~1岁),采用医学界普遍认可的52项神经运动学检查,通过对高危儿的运动情况、反应情况、原始反射情况、视听情况、肌张力情况、姿势等进行检测,共计筛出高危儿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男42例、女38例,初始就诊时间为出生第42天。按自愿原则分为干预组60例和未干预组20例。两组的病情分布、出生体质、性别分布、出生方式、所处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方法:①干预组:制定早期干预训练计划,采用门诊康复训练和家庭干预模式相结合,干预计划主要以Bobath运功疗结合引导式教育的方法,在我中心门诊进行视觉、听觉刺激,主动、被动体操、爬行、翻身、抬头、站走等运动训练;且对高危儿家长进行指导,开展家庭视听感观刺激、抚触按摩及科学运动训练等家庭干预,定期对高危儿进行评估。②未干预组:没有进行系统的早期干预。并分别于患儿6个月、1岁时用CDCC婴幼儿发育检查量表对两组高危儿进行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自我照顾、认知社交4部分内容评分,最终整合评估运动发育指数(PDI)和智力发育指数(MDI)并作比较。

统计学分析: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各项参数以(x±s)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 果

两组行为发育商(DQ)比较:6个月时,两组行为发育商在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自我照顾、认知社交4部分内容中评分中,干预组明显优于未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岁时,两组行为发育商在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自我照顾、认知社交4部分内容中评分中,干预组明显优于未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MDI、PDI检测情况比较分析:干预组6个月和1岁时的MDI、PDI皆优于未干预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两组预后结果比较:干预组在2~6个月时发现中枢性协调障碍者12例,经持续干预,12个月时全部呈健康状态。未干预组在2~6个月时,检测发现呈现中枢性协调障碍者17例。在无持续干预情况下,12个月时发展为脑瘫者8例、癫痫状况者2例、听力障碍者4例。结果表明:干预组经持续、系统的门诊结合家庭干预后,效果明显优于未干预组。

讨 论

随着医学的不断前进和新生儿监护技术的创新发展,大部分高危儿经有效干预可健康发育。但高危因素多维存在,从母体到出生,从身体到心理,从主观到客观因素都可能对胎儿及新生儿造成高危风险,如不及时发现并进行持续有效干预,极可能引发高危儿脑损伤,甚至产生脑瘫、精神异常等高危儿情况,给当事家庭造成打击,引发不和谐情况,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整体提升。据近年相关调查显示,7.8%的早产儿会发展为智力低下,窒息儿的比例也高达4%~7%,而且常伴有精神异常、视听障碍等情况。

在本研究中,干预组自出生后即展开监护,我中心和新生儿家庭双方联手,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系统保健。并及时随访追踪病情进展,开展针对性的早期康复措施,尽量改善高危儿的中枢神经系统,避免脑损伤甚至脑瘫状况的发生。结果显示,早期干预组DQ(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自我照顾、认知社交)以及MDI、PDI发育指数均明显高于未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在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及康复治疗,可最大限度减轻高危因素带来的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 郑文.高危儿早期干预理论与实践[J].当代医学,2014,9(1):15-16.

[2] 黄友旗.高危儿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J].中国康复,2009,10(4):233-234.endprint

猜你喜欢
早期干预实践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早期干预防治围生期高危儿神经发育异常的临床研究
晚期早产儿精神运动发育早期干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