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思扬,杨莹
(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江苏南京 211815)
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以南京地区为例
佘思扬,杨莹
(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江苏南京 211815)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相对滞后,成为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农村金融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市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严重。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有必要采取政府适当介入的方式来改善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缺陷、弥补市场的失灵。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的扶持力度,加强金融服务意识,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改善推广、宣传方式,创新涉农金融服务产品。
农村金融;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实地调研
为了使农村金融服务水平适应农村金融市场的新变化、满足广大农民金融服务的需求,2012年6月,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关于实施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的指导意见》、《关于实施阳光信贷工程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实施富民惠农金融创新工程的指导意见》,简称“三大工程”。南京审计学院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课题组于2013年7月开始,在南京六合区、浦口区、溧水区、高淳区4个区县针对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实施情况开展了调查。本次调查方式采用了村民入户访问、填写调查问卷以及对相关农商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走访的形式,总共发放问卷240份,获得有效问卷201份,回收率为83.75%。报告全面分析了现阶段金融服务深入农村基层的实际情况以及农村居民对金融服务的满意度和需求度,并对农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一)南京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概况
南京的六合区、浦口区、溧水区、高淳区和江宁区农户集中,对于农村金融服务情况的研究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
在农村地区,紫金农村商业银行、高淳农村商业银行、溧水农村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主要服务农村的金融机构都各自在基本服务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农村金融服务的深化与创新:一是创新了一些服务项目,例如各当地银行都在超市和小商户安装POS机方便农户领取农业保险、养老保险和粮食补贴。二是发展中间业务缴费功能,例如紫金农商行目前可以实现南京燃气费、水费缴费功能,后期还将陆续增加代收电费、话费、代发新农保等其他中间业务。三是结合“送金融知识下乡”长效工作机制,通过设立宣传点、流动宣传车、志愿服务小分队等方式,利用平面媒体、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金融知识,帮助农户提高对现代金融服务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和信用意识。
本次问卷随机调查了南京市浦口区、六合区、高淳区、溧水区4个区县,涉及了共9个镇的农户,包括以传统农业为生的农户和以其他产业为生的农户共238户,收回有效数据为201份。以下将针对问卷中的问题进行情况描述和简要分析。
(一)样本特征
首先是被访者的年龄和性别分布状况。除极少部分受访者(<3人)没有填写年龄,其余受访者均填写了年龄,年龄的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受访者的性别比例为男性57%,女性43%,分布较为均衡,说明样本具有代表性。
其次是被访者的文化程度即受教育程度。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人多达150人,是占比最大的一部分。而“高中或中专”、“大专”、“本科”的人数分别为55、21、11人,此外,达到“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水平的人数为0。从这样的结果我们可以推测,虽然所选取的地区都在南京市辖区内,居民的受教育机会相比我国中西部地区要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受到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不足等普遍存在的制约因素的影响,居民的文化程度还是普遍低于发达城区。这样的特点反映了农村金融服务在受众需求方面可能存在的特殊性。
最后是对受访者的家庭人数和家庭年收入的调查发现,调研地区的农户家庭结构多为3-5人。与市区市民的家庭结构相比,仍然是拥有3位家庭成员的核心家庭占比最大,但在其他选项占比上又具有自身特点:家庭人数在“3人以下”、“3人”、“4人”、“5人”、“6人”、“6人以上”的分别占比7%、30%、22%、24%、13%、4%。从家庭年收入的统计数据分析,家庭年收入在“10000-50000元”的为84户占41.79%、在“50000-100000元”的为59户、占29.35%、在“100000-150000元”的为33占16.42%、在“150000-200000元”的为12户、占5.97%、在“200000元及以上”的为12户、占5.97%。从数据上看,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较为落后。一方面是因为固有的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的问题;另一方面,可能是家庭收入水平在被访者看来是个敏感并涉及隐私的问题,考虑到被访者可能有所保留的作答,这一统计数据与真实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
(二)金融服务使用情况
通过第一部分的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被访者的基本信息,紧接着对金融服务的使用情况做了一些基本调查,主要以存、贷款两大类服务为主。在被访者中,达到82.28%的受访者表示拥有存折或银行卡、其中87.93%的人是在3年前办理的,而只有12.07%是近3年内办理的,可见“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在增加金融服务需要方面是否具有实际推动作用仍需商榷。但值得一提的是,存取款业务仍是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主要内容。在涉及“为什么开设银行账户?”这一问题时,181人选择了“存款/取款”功能,占据被访者的大多数。
在涉及“您现在是哪些银行的客户?”这一问题时,选择“农村合作社/农商行”的最多,达到83人次,其次分别是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邮政储蓄、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和其他城市商业银行。
许多自然村的地理分布较为遥远,且不易设置网点,所以在村子间距离较近的地方才会设有网点。根据前期在紫金农商行、溧水农商行、高淳农商行的访谈,我们了解到有合作社前身的农商行网点已经覆盖所有行政村,再加上历史因素,农村合作社被农村地区人民普遍认同,在不考虑红利等因素的情况下,农户的首选银行往往是农商行。除农商行外,中国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对于农村地区的建设也有着长期的积累。其他国有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虽然受欢迎程度较低,却受到了从事个体经营、有资金周转需求的农户的青睐。
在涉及“您选择目前银行的原因”这一问题时,选择“距离近”的有101人,具有较大优势。其他选项如“服务态度好”有23人、“服务内容丰富”有17人、“朋友介绍”的有4人、觉得“一直如此,懒得换”的有12人、为了“能获得贷款”的有3人、“其它”占据了61人。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由于农村地区的地理位置偏远,为了更好的、更加及时的使用银行账户,受访者对于开户行选择的首要考虑因素往往是地理位置的远近。当然,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受访者表示,银行是公司指定用于发工资的或是政府用于发放土地征用费等费用的,自己没有选择自由。可见网点的远近在农村地区至关重要,而政府或是用人单位也应该适当考虑选取本地方便的银行作为指定行。
与此同时,我们也关注了没有开设银行账户的人群,其中有41.86%是因为家人已有账户,55.81%的人是因为没钱,只有2.33%的人是因为不信任银行。在涉及“您对所在地区银行业不满意的原因”这一问题时,有40名受访者认为银行的“网点太少”,位居第一,33人认为“开放的服务窗口少,等候时间长”,15人对“ATM机经常没钱或出故障”较为不满、而有10人对“办理业务手续繁琐”较为不满。可见在金融服务普及较强的今天,我们一方面要积极的做好金融意识、金融服务的普及;另一方面要做好已有成果的维护与更新。
在贷款服务方面,42.13%的受访者表示有贷款需求,57.87%的人暂时没有。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农村地区的借贷途径主要是银行和亲朋好友两种,其中46.71%的受访者选择银行,53.29%的人选择亲朋好友。同时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一般情况下受访者更愿意选择向亲朋好友借款而不是银行贷款,原因大体有:一是农村地区的贷款往往需要担保条件,银行为了控制风险而设置了较高门槛,也将不少农户拒之门外;二是银行贷款需要支付一定的利息,向亲朋好友筹资可以节省这部分费用;三是银行贷款手续相对繁琐,申请比较麻烦,向亲朋好友借款相对而言便捷许多。因此,在所需资金不多,向亲朋好友借款可行的情况下大部分居民更倾向于向亲朋好友借款。基于这一情况,我们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我们对有过贷款经历的居民进行了“银行能否满足贷款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这部分人群中,有46.24%的受访者认为银行满足了其贷款需求,53.76%的人认为没有满足。
在涉及“2011-2013年您获得的信贷属于何种信贷方式”这一问题时,“凭自己信用贷款”在受访者中所占比例仅为27.03%,远不及“找人担保”占37.84%和“以房产抵押”占32.43%,选择“以存单、国债等质押”的人较少,占2.70%。由此可见,在农村地区更多的是通过财产或者其他方式的质押、抵押贷款,距离信用贷款的普及和安全监管还有相当大的难度。
在涉及“您家庭如果有借贷需求,借款需求盼望值是多少?”这一问题时,70.41%的受访者选择了“大于2万元”,14.29%的人选择“1-2万元”,9.18%的人选择“5000元以下”,6.12%的人选择“5000-10000元”。而在涉及“您获得的银行信贷金额为多少?”这一问题时,28.36%的人选择了“10万元(含)以上”。
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农村地区的信贷需求量相当可观,但是在较为强劲的需求背后,显现出了银行信贷供给的不足与信贷针对性的缺失。从“您家庭借款的主要用途”这一问题看,“盖房、买房”和“投资、做生意、周转”这两大方面为主要用途,同时,“子女上学”、“婚丧嫁娶”以及“购买大件消费品”等用途也有一定的占比。通过我们的调查可以发现:随着近年农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农村地区的贷款需求也逐步增加,农村地区金融信贷服务的发展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现有情况急需各金融机构改善农村地区信贷环境,推出有农村特色的信贷产品,满足农村地区日益增长、日益多元的信贷需求。
(三)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的实行现状
在涉及“您是否了解正在施行推广的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项目?”这一问题时,81%的受访者表示“没听说过”,17%的受访者表示“听说过,但不了解”,只有2%的受访者表示“很了解”。在实际调查走访中,我们的也发现:表示“很了解”的绝大多数都是在金融、村政府等相关单位工作的村民或其亲属。表示“听说过,但不了解”的受访者中,绝大多数都是村镇个体经营者。而居住于村镇,尤其是偏远村庄的普通居民基本都表示“没听说过”。由此可见,“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的实施现状目前还停留在相比比较繁华的村镇层面,覆盖的人群也是农村地区相对比较年轻、活跃的阶层,对于偏远贫穷地区的推广工作还有待深入。
我们针对“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有一定了解的居民进行了进一步调查,数据表明:在“您是从哪些途径了解该工程的?”这一问题中,通过银行宣传了解的有33%、通过电视和网络了解的有28%、通过宣传栏了解的有9%、通过广播了解的有2%。通过数据可以看出,银行的宣传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也从这些宣传方式中发现了问题:这些途径都是依托于现代传媒的基础之上,有着一定的可行性,但是由于农村有相当广大的地区条件落后,居民很少甚至从未接触过这些现代传媒。在我们走访的部分地区,居民家中只有桌椅等必须家具,在这些地区,单靠现代传媒是很难达到宣传效果的。因此,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推出有针对性的宣传方式也尤为必要。
除此以外,该工程实施的实际情况的其他调查数据显示:
有42.73%的受访者反映其所在地区有定点定时流动金融服务(例如流动服务车、ATM机、POS机),22.03%的受访者反映其所在地区最近1年内有新设立“金融便民服务点”,但只有17.98%的受访者反映定点定时流动金融服务为给其带来了方便。83.11%的受访者表示其所在地区ATM机、POS机能基本满足该地小额现金存取、转账、查询等方面的服务需求。
近年来,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逐渐走进老百姓的生活中,在农村的调查发现,只有21.62%的受访者表示“都了解”这三种付款渠道、40.99%的人虽然听说过,但是不太了解,还有37.39%的人“没听说过”。然而在了解这些付款渠道的受访者中,75%使用了网上银行,18.18%的人使用了手机银行,6.82%的人使用了电话银行,这说明网上银行相对更便捷也更易接受。
(四)相关关系
1.文化水平与账户的相关性
将“文化水平”与“是否拥有账户”进行交叉分析发现,文化水平与是否拥有账户存在相关性。在同一的文化水平内,拥有账户的受访者比例高于没有账户的受访者比例;在不同的文化水平下,文化水平越高的受访者,其拥有账户的可能性就越大。
图1
2.收入水平与银行服务需求的相关性
将“收入水平”和“银行服务需求”进行交叉分析发现,收入水平与银行服务需求存在相关性。越是收入水平高的受访者,对银行服务的需求越强烈,越多样化。(图2)
图2
3.收入水平与信贷需求的相关性
将“收入水平”和“信贷需求”进行交叉分析发现,收入水平与信贷需求具有相关性。越是收入水平高的受访者,越具有信贷需求。(图3)
图3
(一)对政府建议
1.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
本次调研显示,农村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三家机构所在农村地区的网点较多、被农户认可程度高。近年来城市商业银行虽然也有逐步涉足农村地区的趋势,但是总体占比依旧很低。农村金融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市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严重。有必要采取政府适当介入的方式来改善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缺陷、弥补市场的失灵。这对于推动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农村金融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的扶持力度,配合“三大工程”的开展
加快政府对“三大工程”等“三农”政策的扶持力度,要加快明确各大型国有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三农”服务的义务,各级财政向政策性业务的金融机构提供贴息,降低其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农村地区。在具体工作中应该意识到农村金融的特殊性,农村有着自己的乡土习俗,不熟悉环境的人很难深入农村地区开展工作。政府部门应该利用现有的村、镇政府机构资源,协助相关金融工作人员深入农村地区,帮助他们快速熟悉农村地区环境,特别是要与各个村镇自身的产业特色、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有效地促进“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工作的开展。
3.改善农村金融环境
(1)切实提高农村收入水平,鼓励农民探寻致富新道路。长期以来,农村金融的发展受到了许多阻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直接影响了村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度。在现阶段的农村,仅靠传统农业收入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在此情况下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度很低。收入提高有利于刺激村民金融服务需求的增加,将直接带动农村金融发展。
(2)加强农户文化水平、推广农村金融知识。农村金融发展遇到许多阻碍,源于众多制约因素的约束,农户的金融知识欠缺也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本次调研中,农户的文化水平还不是很高,不仅制约了他们对一些新概念、新模式和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不利于他们对生产技能的学习,还会导致他们对一些相关的农村金融知识的理解存在障碍、对农村政策缺乏关注。由此,农村首先应当注重文化素质的提高,积极了解一些相关的金融知识。
(二)对金融机构建议
1.加强金融服务意识,加强金融机构与当地居民的有效沟通,尤其是偏远地区、中老年村民。调研结果显示:年龄越大对自助服务终端的服务满意度越低。由于农村地处偏远,中老年村民与外界接触不足,对于今年发展起来的金融服务知之甚少,对金融服务的信任度较低,金融服务意识不强,从而难以开展相关金融服务。加强对这类村民的金融宣传,提高他们的金融服务意识,才能从源头上改善村民对金融服务的接受度和满意度。
2.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改善推广、宣传方式。农村许多地区地处偏远,经济情况落后,现代传媒的触角难以触及。该地区的居民对于金融服务知之甚少,又难以获得现代传媒的知识普及。金融机构应该开展诸如金融机构进村宣传、村委会宣传等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村户进行相关宣传推广活动。
3.提高网点和设施布局的合理性,提升服务硬实力。调查数据显示:营业网点的远近、排队情况、手续费的高低是影响村民对于自助服务终端服务的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村民对现有金融服务的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为了配合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而在商户安置的POS机已经达到对行政村的全覆盖,但自然村中却出现了数十米内重复安装POS机以及间隔数公里都没有POS机的两种极端情况,分布不均问题较为突出。金融机构可以适当增加自助终端、营业窗口,改善营业大厅的环境,提升服务硬实力。由此可见农村金融机构的网点和设施的布局应该根据当地居民的分布进行合理规划,既要避免偏远村镇金融服务的空白点,也要避免将所有的金融机构集中在一点上。
4.“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地提供服务,加强服务软实力。在调查中发现,相对富足的家庭,尤其是经营状况比较好的个体户存在着极具潜力的贷款需求,对于其他金融服务有着一定的接受程度。而生活条件相对艰苦的家庭往往只对基本的存取款业务有需求。针对这些不同的人群,金融机构可以对他们的需求发掘并归类,从而在服务提供和推广的过程中做到“因人制宜”,提高服务的效率。
此外,有不少农户反映,农村地区在不同季节有着不同的生活和工作节奏,而该地银行的营业时间恰逢农忙或工作时段,安排不尽合理。对此我们建议针对农村地区的淡旺季“因地制宜”的调整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营业时间,为农户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
5.创新涉农金融服务产品。针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进行涉农保险、涉农贷款、涉农补贴、理财产品等方面的知识宣传。发展水稻、棉花、油菜、森林等保险品种,加大“三农”政策性保险财政补贴力度,减少农民保费支出,确保农民能及时得到补偿。农村地区以传统农业为家庭经济主要来源的农户正在逐渐减少,土地多被承包,由此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是对于涉农补贴的需求有下降趋势。因此,针对农民理财知识欠缺进行相应的宣传是必不可少的,要鼓励各金融机构深入农村、设计出针对农户需要“亲农”型理财产品。二是农户贷款方式的转变。在农村地区,担保贷款占据主导地位,通过个人信用取得的贷款金额受限且不易取得。因此,各金融机构应该创新新贷款方式,真正肩负起当地经济发展的重任。
[1]聂勇.中国新型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探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93-198.
[2]张寒阳.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金融管理,2011.
[3]郭功星,宋华,刘晒珍.金融创新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启示[J].财金之窗,2010.
[4]申枫.农村金融需求对金融体系重构的影响[J].法制与经济,2012.
[5]冉光和,赵倩.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效率的测度及其空问差异研究[J].农村经济,2012.
[6]欧海燕.以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破解金融二元结构[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2-01-11.
(责任编辑:黎芳)
Project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of Financial Services into the Villages and Communities——Taking Nanjing Area as an Example
SHE Siyang,YANG Ying
(Financial College,Nanjing Audit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1815,China)
China’s r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lags behind,which becomes the weakest link in the financial system.The rural financial market is an imperfect competition market,where adverse selection and moral hazard have become big problems.To construct a perfect rural financial system,it is necessary to take the way of the government appropriate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the defects of rural financial market and make up for market failure.We should strengthen support for rural financial policies and financial service consciousness,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the countryside to improve the promotion and the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e financial services products.
rural finance;financial services;“financial services into the villages and communities”project;investigation
F830.6
A
2095-0098(2014)02-0082-07
2014-02-23
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省级重点项目(201311287014Z)
佘思扬(1993-),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本科在读学生;杨莹(1993-),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本科在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