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宜(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本文主要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方法对血塞通和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成本—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更经济、有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1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75例。对照组男40例,女35例,平均年龄63.2岁。治疗组男38例,女37例,平均年龄65.3岁。采取头颅CT或MRI证实。心、肺、肾等重要脏器无明显损害。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血塞通注射液400 mg,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每天静脉滴注1次,1个疗程(14 d)。治疗组采用尼莫地平注射液10 mg,1次/d,静脉推注1个疗程(10 d)。
1.3 判断标准[1]:判断标准主要按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临床疗效标准进行评分。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体征、症状等基本消失,肌力恢复到四或五级。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体征和症状消失一大半,肌力恢复到五级左右。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体征和症状有一定减少,肌力增加一级。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体征、症状基本没有变化,肌力无恢复。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8.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①成本费用:本文只考虑直接成本,即每位患者1个疗程药物的总费用。详见表2。②成本—效果:药物经济学中,将成本与效果结合形成的分析方法叫做成本—效果分析法。该方法主要使用成本/效果的值来表示获得某种效果的净成本。本文主要采用1个疗程的疗效为评价指标。详见表3。③敏感度:本文很多难以控制的因素对分析结果均有影响,故须采取假设或统计数据。敏感度分析即为验证不同假设或统计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程度。医疗制度的改革必然使药价逐渐下降,但其他费用会增加。现假设药费下降15%,其他费用增加10%进行敏感度分析,详见表4。④不良反应: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治疗中(4 d后)仅1例出现胸部皮疹,停药后恢复正常。采用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无不良反应。
表1 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比较(例)
表2 两组成本费用比较(元)
表3 两组成本—效果比较
表4 两组敏感度分析
脑组织在缺血后会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如半身不遂等,难痊愈,且致残率高。因此急性脑梗死治疗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在超早期及时建立再灌注,积极抢救缺血半暗带,减少脑细胞死亡。血塞通注射液是从三七中提取的三七总皂苷制成的灭菌水溶液,具有活血化瘀作用。而尼莫地平注射液是阻断中枢神经系统内细胞膜的钙通道,有效调节细胞内钙水平。它能降低红细胞脆性及血液黏滞度,抑制血小板凝聚。本品可与中枢神经的特异受体相结合,该特异性使本品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造成的脑组织缺血性损害,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外钙离子的内流,对直径<10 μm的小动脉作用最强,因而可在短时间内改善脑组织的缺血情况。在适宜剂量下选择性扩张脑血管,几乎不影响外周血管,对于急性脑梗死有良好的疗效[2-4]。
根据两组的比较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尽管血塞通注射液可减少患者的脑组织损害,增加脑流量,但作用时间长,而采用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脑梗死能在早期及时建立再灌注,积极抢救缺血半暗带,提高缺血耐受性,减少脑细胞死亡,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从成本—效果比看,治疗组的费用低于对照组。成本—效果分析的目的在于节约成本,使药物得到合理利用,即合理和经济融为体。因此,采用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更经济、有效。
[1] 徐端正.药物经济学及其分析[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0,19(2):139.
[2] 张华明,李 辉,王成军,等.血塞通注射液胶丸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9,10(4):223.
[3] 张 眉.尼莫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临床荟萃,2001,16(15):707.
[4] 龙 洁.尼莫通静脉滴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及心率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1,18(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