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欣(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急性脑梗死是目前临床的一种常见病,该病主要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几大特点,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非常沉重的负担,目前临床治疗时除溶栓之外还没有找到一种疗效确切的方法。但是由于溶栓治疗对时间有非常严格的规定,使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本次研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尤瑞克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月94例患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7例。对照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49~82岁,平均(61.8±1.5)岁;患病时间1~38 h,平均(7.4±1.1)h。治疗组男28例,女19例;年龄47~83岁,平均(61.6±1.4)岁;患病时间1~36 h,平均(7.6±1.2)h。两组性别、年龄、患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案:静脉滴注血塞通,10 ml/次,1次/d,计划治疗2周。
1.2.2 治疗组治疗方案: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次0.15 PNA单位,1次/d,计划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将两组研究对象的急性脑梗死病情控制效果、NHISS评分在治疗前后的改善幅度、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基本痊愈:经治疗NHISS评分的减少程度超过90%,病残程度评定结果显示为0级。显效:经治疗NHISS评分的减少程度超过45%,但仍然没有达到90%,病残程度的评定结果显示为1~3级。有效:经治疗NHISS评分的减少程度超过18%,但仍然没有达到45%。无效:经治疗NHISS评分的减少程度没有达到18%或进一步增加[1]。
1.5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急性脑梗死病情控制效果:对照组基本痊愈8例,显效9例,有效1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2.3%。治疗组基本痊愈14例,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5%。两组患者急性脑梗死病情治疗效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急性脑梗死病情控制效果比较[例(%)]
2.2 NHISS评分在治疗前后的改善幅度:对照组患者治疗前NHISS评分为(34.28±3.47)分,治疗后为(22.26±3.18)分,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NHISS评分为(33.75±4.03)分,治疗后为(14.83±2.97)分,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HIS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NHISS评分在治疗前后的改善幅度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NHISS评分在治疗前后的改善幅度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P值对照组 47 34.28±3.47 22.26±3.18 <0.05治疗组 47 33.75±4.03 14.83±2.97 <0.05 P值 >0.05 <0.05
2.3 药物不良反应:两组均未见任何药物不良反应。
注射用尤瑞克林是人尿激肽原酶的一种,是从男性的尿液中经过提取后得到的一种精制糖蛋白,该药物可以作用于激肽原产生激肽。其该药物与其他药物比较有两点突出优势:①在临床剂量下对缺血部位的动脉可以产生选择性扩张效果,使缺血状态下的脑组织血流量增加,对脑微循环和梗死灶内的供血条件进行改善,但基本不会对正常区域的动脉造成影响;②对损伤部位的新生血管生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使红细胞变形能力和氧解离能力得到改善,使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速度提高,另外还能够对血小板聚集亢进、血液凝固亢进进行有效抑制[2]。
[1]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29(6):379.
[2] 石秦东,张军峰,张蓬勃,等.尤瑞克林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半暗带脑血流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4(7):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