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琦,余天桃
摘要:阐述了《化学化工文献检索》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将WEB和PBL教学模式应用于课程教学,将教学内容与专业外语、教师科研、学生论文相关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文献检索;教学;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070-02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科技文献资料的数量以每年约500万件的速度增长,种类也越来越多。如何快速、准确、无遗漏地检索到所需资料,是作为一名理工科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功。我校面对化学、化工及相关专业开设的《化学化工文献检索》课,就是一门培养学生情报意识和信息素养,使学生基本掌握以手工和计算机方式从文献中获取知识、利用情报的科学方法课,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使其具备独立研究问题能力的工具课。本课程安排在学生已修完化学理论课和专业外语等课程后的第七学期,学生能在后续的课程学习中应用这一技能,自主阅读各类文献,深化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为大四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和胜任毕业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因此,《化学化工文献检索》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我们的做法如下。
一、与专业英语课交相辉映
化学化工专业的核心文献大都使用英文写作,学生专业英语的功底直接影响文献的查全率、查准率以及对原文的正确理解。我校在课程设置上在同一学期同时开设专业英语与文献检索课程,上学段先开专业外语,下学段开设文献检索,专业外语的学习直接为文献检索打基础,从学生学习效果上看,这种课程设置模式更有其科学合理性。我校的专业英语和文献检索两门课程恰为一位教师教授,在教学内容上更注重了二者的相辅相成和相互呼应,重视加强了构词法、命名法、常用的缩写等专业英语知识的教学。如:化学专业词汇多为合成词和拉丁语,使用构词法来讲解单词,对英语单词的最小构词单位前缀、词根、后缀进行分解,对英语词汇构成的特殊原因及其特点进行剖析,学生了解了单词的来龙去脉,自然记得快不易忘记。在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中,结合专业英语的学习方法强化练习,不仅在实践中巩固了化学化工基础英语词汇,还让学生选择性的翻译了部分文摘,提高了学生阅读和翻译专业文献中复杂长句的能力。
二、将WEB和PBL教学模式引入教学
WebQuest是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教授Bernie Dodge和Tom March于1995年首创的一种在网络环境中的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提出一个开放性的课题,创设合适的情境,并提出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为:给出任务→形成学习小组→小组分工→信息搜集→信息加工整理→形成结论和作品→展示作品。WebQuest的作品可以是一篇论文、一次演讲或一篇报告等。PBL是基于问题的学习的简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问题解决者的角色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文献检索课是一门介绍获取和利用信息方法的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将WEB和PBL教学模式相结合,创造问题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索体会查找资料、获取信息、得到情报的过程,获得直接的学习经验,培养他们收集、分析、判断、类比、组合、使用信息的能力和观察、实验、推理等科学方法。在教学改革中要注意:①WebQuest和PBL模式的学习在布鲁姆目标分类学中处于较高层面,且为过程评价、行为评价,因此,难以测量,需要有一个特殊的评价量规,且评价量规应有不同的形式,而且标准要求公正、清晰、一致。评定的内容包括自我学习、问题解决、小组合作能力等,先进行自我评价,再同伴评价,最后是教师评价。②总结与反思过程是教师进行总结、学生进行反思的阶段,它可以给教师提供许多教学上的启示。在此阶段,学生不仅要上交实习报告,而且由各组代表准备一个10~15分钟的演讲,阐述他们的思路、见解、检索策略、检索途径、检索方式、分析检索结果等一系列的检索过程,在演讲的后期要回答其他小组成员的问题与质疑。
三、与教师的科研和学生毕业论文课题相辅相成
文献检索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将文献检索与教师的科研和学生毕业论文课题相结合,不仅提高了课程实习实践环节的权重,而且学生针对专题进行综合分析、自主选择检索工具,更加有针对性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参与意识。具体做法分为两个过程:第一,把教师从事的科研课题中需要查阅的文献分给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实践科研课题的检索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检索能力。第二,根据学生本人的毕业论文内容进行查阅,并把具体的课题设计与文献课的实习相结合,使学生有目的地对科研课题进行查阅,学生自己完成毕业论文积累了资料,感觉到了课程与知识的实用性,因而兴趣勃发,文献检索的针对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在此过程中体验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第三,将课程与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等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有所得,更增加了学好本课程的内在驱动力。在此过程中应注意,教师的主导地位并不会因学生自主学习而削弱,教师主要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适当干预小组学习的进程,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和监控,如指导学生如何分析检索课题的内容实质、准确找出核心概念;如何找出隐性的主题概念,将抽象的主题概念转化成具体的概念;如何排除无关概念和重复概念,简化逻辑关系等,从而更好地优化检索过程,节省检索费用和时间,以取得最佳的检索结果。英国的词典之父塞缪尔·约翰逊说过:“知识分两类,一类是我们所知道的科学知识;另一类是关于哪儿可以获得这些知识的知识”。化学化工文献检索课使学生学习到了他们平时很少接触到的第二类知识,感觉收益颇丰。其一,文献检索课采取的Web和PBL是一种学习者通过在网络学习环境中主动探究而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的教学模式,它能够使学习者在以技术为支持的学习环境中“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激发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二,文献检索课的学习是一种突出学习过程探究性的学习,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发现问题,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汇报搜索情况,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同时受到科学价值观、科学方法等的教育,发展了个性。其三,网络提供了可以自由探索、想象、参与、交互的学习环境,学生交流心得体会,得到最大范围的交流和协作。
参考文献:
[1]潘松华.“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实习课”的组织与成绩评定[J].现代情报,2003,(10):142-143.
[2]陈军,田丹碧.关于化学化工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的几点建议[J].大学化学,2010,25(2):23-26.
[3]刘波.文献检索课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28(4):98-99.
作者简介:王亚琦(1975-),男,山东临沂人,讲师,研究生,主要从事精细化学品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