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马迹塘水力发电厂,是我国第一座低水头灯泡型贯流式径流电站,位于桃江县马迹塘颜家滩,装机容量为5.55万千瓦,起初工程预算6500万元,后为1.38亿元。这种低水头电站的规模,在当时处于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八位。
马迹塘水力发电厂从1975年9月勘察选址,1976年6月动工修建,到1983年6月正式投产发电,历时7年。我作为建站工程指挥部前期的副指挥长和后期的指挥长兼党委书记、电厂第一任党委书记,经历了电厂从勘察选址到建成投产的全过程。
反复勘察,确定坝址,修改方案
1975年,桃江县委决定在资江干流上修建一座小型水电站,派出县水电局技术人员,组成一支勘察队,沿资江逆流而上,经过一个多月的勘察,确定在马迹塘填颜家滩,修一座8米高的拦河流水坝,安装3台3000千瓦机组。之后,带着这一方案,我们向省水利水电局汇报。省水利水电局认为,在资江干流上修建电站,须由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进行勘测把关。
1976年4月,我陪同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副院长季兴发一行10多名专家,同桃江水电局技术人员和地区水利水电局技术人员一起,沿资江两岸再次进行实地勘察,经过论证,一致认为:选在马迹塘作为水电站站址的各种条件都相当好。尤其是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更是无话可说。电站建成后将成为207国道公路干线横跨资水的大桥。同时认为:在资江干流上修流水坝不适宜,安装3台共9000千瓦的机组,既浪费水电资源,又浪费人力,需要修改原设计方案。建议改用闸坝结合,安装5万千瓦以上的机组,建设一座中型水电站,争取纳入国家基本建设计划。
坝址确定以后,5月22日,我又陪同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工作人员,对马迹塘坝址钻探复查,再次确认。
项目成为“计划外”的“四自工程”
桃江县委根据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的建议,决定上报中型水电站设计方案。方案报到省水利水电局小水电处以后,小水电处答复:5万千瓦的电站,属中型电站,我处没有力量支持,只能认可该坝址可以修建电站,无权同意和审批你们的方案。
由此,马迹塘电站成了一个计划外的民办工程。这就意味着,工程不仅得不到上级资金支持,甚至连工程建设用的钢铁、水泥等建筑材料,也没有计划供应,均须我们到处去“化缘”。该工程变成了一个“资金自筹,器材自备,工具自带,生活自理”的“四自”工程,时人笑称为“钓鱼工程”,意即所需技术和管理人员也同工程材料一样,需到处自己筹措。
桃江县委没有被“计划外”的困难所吓倒,在争取上级支持的同时,于1976年11月23日召开誓师大会,工程正式开工上马。时任桃江县委副书记伍启瑶作了题为《斩断资江千重浪,点红大地万盏灯》的动员报告后,下午1时施工队正式开工下河修筑第一期围堰。由于工程上马仓促,前期工作做得欠充分,故采取了边设计、边勘探、边施工的办法进行。时任副指挥长的我,由于工程所需物资没有计划供应,则是北上南下,西奔东突,四处“化缘”,讨设备、讨钢材,甚至连电焊条、工人用手套等物资也在我“化缘”的清单之列。
争取支持,工程由民办转民办公助,再转公办
由于电站地理位置好,县委决心大,行动迅速,引起了省、地领导的高度重视。1976年11月,益阳地区革命委员会以革发(1976)57号文件《请求将马迹塘电站纳入国家基本建设计划》,上报省革委会和国家有关部门。1977年1月26日,国家水电部副部长杜星垣、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省长孙国治及益阳地委第一书记刘亚南、副书记翟守政等领导同志,在桃江县委书记姚金华的陪同下来到工地视察。在听取指挥部负责人的汇报后,张平化说:“你们的干劲很大,精神可嘉,马迹塘电站的地理位置好,目前有困难,省委、地委大力支持你们,争取将工程纳入国家计划。”
张平化回省城后,主持召开了有关单位负责人会议,决定:从省政府调出资金150万元,从清仓查库中拿出钢材100吨,从交通厅挤出150万元作为桥坝结合的投资,一齐划拨给马迹塘电站。益阳地委也划拨了20万元,作为1977年第一期的工程资金。同时,省建委、省物资局和在桃江的省、地属单位,也都在物资器材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各级领导和各单位的支持,更加鼓舞了干部和民工的士气,工程进展很快,第一期围堰水下工程和船闸开挖以及1至8号坝墩,均抢在洪水到来之前,达到了度汛的安全高程。
1977年8月,省水电水利局通知我,国家水电部计划司副司长吴明武、小水电处处长匡建夫来工地检查工作,要求我搞好接待。他们到达工地后,对工程的布置、进展和工程质量表示满意,并表示回京后向部领导汇报,争取列入国家计划项目。他们还说,电站虽然目前资金有困难,但要千方百计咬紧牙关,把第二期的准备工作做好。我们在汇报中,也着重强调,马迹塘电站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是目前国内低水头电站中最理想的。吴、匡回京后,在他们的支持和争取下,不到3个月的时间,水电部就决定将马迹塘电站列入民办公助工程,并拨款1200万元,作为第二期工程的资金安排。之后,经过争取,l978年3月,国家计委决定将马迹塘电站正式列入国家基本建设计划,并定为湖南的重点工程。
1979年,国家确定为马迹塘电站从奥地利引进3台低水头灯泡型贯流式机组,单机容量为1.85万千瓦,总装机容量为5.55万千瓦。至此,马迹塘电站由一计划外的民办工程,发展成为国家基本建设的重点工程。
中奥紧密合作,完成发电机组安装投产
马迹塘发电机组是我国从奥地利引进的首批机组,奥地利先后来华协助指导安装的专家达18人次。
1979年10月23日,奥方依林公司出口部经理拉赛尔·埃拉斯特、水利处主任设计工程师特立卡·罗伯特来工地现场考察并就机组安装技术进行了座谈。1980年1月23日合同公司经理古根伯尔格等4人来工地考察后,回长沙与我方签订了发电机组供货合同。5月,奥方正式派专家来工地指导安装。
令我们十分钦佩的是,奥方专家对技术精益求精,工作态度一丝不苟,从不迟到早退,甚至某个工序未告一段落,决不下班,每天中午都在工地就餐。他们这种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对我方的技术人员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特别使我们感动的是一号机组发电前夕,我们于5月25日接到奥方总代表合辛格家里拍来的电报,说他父亲去世,要他速归。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们感到十分为难,告诉他吧,怕拖延机组的发电,不告诉他吧,怕影响我们之间的关系。最后,我们将此事请示了国家外事局。外事局作了肯定的答复:“一定要告诉他,不能怕影响发电。”于是,我们如实告诉合辛格,并向他表示慰问,还答应给他代购机票。出乎意料的是,合辛格在万分悲痛中表示了他的态度:“现在马迹塘离不了我,否则要推迟发电,我不能回去。”当时,我作为工地负责人,立即以个人名义,给合辛格的家里发了唁电,以示哀悼。还宣布给他放假一天,工资照发(每日540元)。他十分感激,第三天照常上班了。直到6月1日,一号机组发电试运行72小时后,他见机组发电正常,可交中方运行管理时,才请假回奥奔丧。而且,由于挂念着二号机、三号机的安装,回奥不到半月,他又重返电站工地,继续投入紧张的机组安装调试,直到二号机、三号机投产发电才离开。
机组安装接近尾声时,我们发现奥方人员将一些图纸烧掉,还准备把一批专用工具带回去,而这些专用工具和图纸,对我们熟悉机组性能和检修机组都很有用。为了巩固和发展同他们的友谊,在一次欢送个别外方专家中途回奥休假的宴会上,我当即吟诗一首:
休云欧亚隔重洋,汗水同挥马迹塘。多瑙资江萦旧梦,好凭翻译诉衷肠。
同时用中文书写成条幅,装裱好送给奥方总代表合辛格,并由翻译翻给他听。他听了非常高兴,翘起大拇指说:“夏先生您送给了我一个最高礼物。”从此以后,他们不但不再烧图纸了,而且还把图纸整理成册保管起来。在合辛格履行完合同回国时,他们将这些图纸、工具,还有他们自己带来的空调、冰箱,全部送给了我们,并且还送了两张专利图纸。合辛格回国后由于与中方关系处理得好,1985年被晋升为奥方驻北京办事处主任。他曾连续几年带着夫人和孩子,到马迹塘电站度假,并且每次都要带一些小配件和工具给我们。
1994年,中国低水头灯泡型贯流式机组第二届年会在马迹塘召开,奥地利、日本、瑞士均派代表参加。奥方代表在会上发言说:“我们与马迹塘合作得很好,他们的电站管理得好,超过了我们的管理水平。我们希望在中国有更多的马迹塘。”
自机组在马迹塘引进安装后,我国先后有凌津滩、南津渡等10多个大小不同的电站,引进了奥地利不同型号的机组,中奥电力技术的合作友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夏新谱时任建站工程指挥部指挥长兼党委书记,李立章为益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副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