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静若兰
婆婆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自小家境贫寒,连小学都没有上过。一辈子含辛茹苦地把几个孩子拉扯大,看着他们娶妻成家,有了稳定的工作。
为了不让公公婆婆独自住在老家,我们把他们从南方接过来,与我们一起生活。婆婆不习惯没有土地的生活,于是我们买下了一套带小院的平房,让公婆住下来。
起先,公公婆婆感觉很不适应,无论是从天气到邻里,都是陌生的。渐渐地,婆婆和周围的人开始有说有笑,打成了一片。公公婆婆来了,自然是闲不住,把整个小院里都种满了蔬菜,小院因为打理有方,自然生机勃勃起来。
婆婆常常会把种好的蔬菜送给邻里。而邻里隔三岔五地包了饺子,烙了馅饼,也会送来一些。后来,公婆认识了隔壁小区的张伯伯,张伯伯一个人生活,看上去很孤单的样子。婆婆就经常把蔬菜送给张伯伯。我们听了,总是说:“妈妈,你那么辛苦,种了蔬菜又总是送人。以后少种一些就是了。”婆婆听了,也不恼,笑笑说:“蔬菜正新鲜,不吃也就烂了。送给别人,大家都开心。”
有一天,婆婆打电话来说:“家里没电了,到处黑黑的,物业的人也没在。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听了,急急地赶过来。当我们到家的时候,家里已经灯火通明了,张伯伯正乐呵呵地坐在家里。张伯伯说:“一听说你们家的电出问题了,我就赶紧过来了。干了一辈子电工,这点活不算什么。”我们听了心里暖暖的,连声道谢。
张伯伯回家了,我们都連声称赞张伯伯热心。这时候,婆婆给我们讲了一个农夫的故事。她说:“从前有一个农夫,每年他育的玉米种子都是最好的。每次,他都是无偿地送给乡亲们。很多人都不解,这个农夫说,对别人好,也是对自己好。授粉的时候,别人家如果种的品种不好,也会影响我的玉米。”最后,婆婆语重心长地说:“你对别人所做的,就是对自己所做的。”
我久久地品味着婆婆的话,婆婆是个善良的女人,她没有什么文化,却可以悟出如此深刻的人生哲理。我赞同地点着头,其实,在给予的同时,我们也在收获。
如此善良美丽地生活着,就是最幸福的生活!
(摘自《燕赵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