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与大师

2014-09-10 00:07:02崔鹤同
做人与处世 2014年23期
关键词:宇称李政道杨振宁

崔鹤同

1957年10月,31岁的李政道与35岁的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两人均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师从物理学家吴大猷。

李政道在当天早上接到瑞典科学院的电话通知后,立即捉笔:“大猷师尊鉴:科技界通知,杨振宁和我合得1957年物理学诺贝尔奖金……现在的成就大部分是源于在昆明时您的教导,假如在1946年您没有给我这个机会,那就根本不可能有我今天的光荣。生政道。”

杨振宁在接到电话之后也马上致信吴大猷:“大猷师:值此十分兴奋,也是该深深自我反省的时候,我要向您表示由衷的谢意,为了您在1942年曾引导我进入对称原理与群论这个领域,我以后工作的大部分,包括关于宇称的工作,都直接或间接与15年前的那个春天,从您那里学到的概念有关。这是多年来我一直想要告诉您的情意,今天或许是最好的时刻。生振宁上。”

两位在获知自己获得诺贝尔奖后,不约而同想到恩师,并立刻提笔写信给他,把这项荣誉奉献给他。师恩不忘,不管获得多么巨大的成功,置身于何种高度,仍虔诚如斯,真乃谦谦君子。

而对此,吴大猷曾谦虚地说:“近年来,李、杨成就卓然,国人常提及二人为我学生,传为美谈。实则我不过适逢其会,在那时那地遇上他们而已。譬如两粒钻石,不管放在哪里,终还是钻石。”

这就是大师的风度。

(编辑/张金余)

猜你喜欢
宇称李政道杨振宁
基于压电分流技术的PT对称梁散射特性研究
杨振宁百岁生日,我们欠他一个道歉
记者观察(2021年31期)2022-01-07 07:38:12
百岁杨振宁的长寿秘诀
杨振宁:苍老灵魂重回青春的欢喜
时代邮刊(2021年8期)2021-07-21 07:52:32
李政道先生画中的科学元素
李政道和秦惠箬的芝城之恋
华声文萃(2018年2期)2018-09-18 00:10:49
“不验自明”的教训
科学24小时(2018年3期)2018-03-28 05:23:12
论宇称守恒与不守恒并存的理论基础
科学家(2017年17期)2017-10-09 10:39:53
杨振宁的放弃
好机会藏在麻烦里
当代党员(2013年6期)2013-04-29 12:50:46